俗语赏析(50)

俗语赏析(50)

1.宁住庙前,不住庙后庙宇是朝拜之地,庙后是人们朝拜的方向,居住在庙后受人朝拜,大部分人是受不起这份大礼的,会导致折福,所以有这句俗语。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被人捧得很高,不见得是好事。2.穷算命,富烧香到处算命的人多心态迷茫,这种人多贫苦;烧香的人多有信仰,心态稳定,这种人更容易发财。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3.富人妻,墙上皮;穷人妻,心肝肺做富人的老婆,富人不会把你当个宝,而只是当做一块墙皮,你在他心里的地位并不重要;而穷人就不同了,穷人会把他的妻子当做心肝宝贝。这句话也是告诉一些比较物质的女孩,不要为了自己的一些虚荣心而终身遗憾。物质条件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能不能持久,“三观”是否一致很重要。4.男人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身无主男人没有老婆,家里就会有不同的女人出现,没有一个固定的女主人;女人到了年龄没老公,身边的男人就会频繁更换,身体不属于一个人。这句话告诉人们,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该结婚就赶紧结婚。只有结婚后,生活才能真正安定下来。婚姻大事,人生大计,就是今天也应该重视。5.十年鸡头胜砒霜如果一只鸡活得时间很长,等它死后,鸡头是绝对不能吃的,因为这个鸡头比砒霜还要毒。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过去,人们不太懂其中的道理,只知道这个鸡头吃了对身体有害,其实是鸡平日里会吃进一些重金属,而时间长了以后,鸡头中的重金属就会超标。过去有句恶毒的话,“人到老,奸猾似贼”,人老了,如果满脑子积攒的都是一辈子的圆滑世故,那就“有毒”;如果保持童心,快乐就多一些。

6.为朋友两肋插刀在评书《隋唐演义》中,秦琼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上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后来就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朋友之间真诚就好。友谊不要有“道德绑架”,反而成了负担。7.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指婚恋或者合作双方,一方热情主动,而另一方则却冷淡漠然。过去,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挑着扁担,扁担一端是宽沿儿深底小铜盆,铜盆下有圆桶,内装炭火炉,使水保持一定热度,为客人洗头刮胡子用;另一端是凳子,作为理发顾客的坐具。因此,有了这句俗语。只是“一头热”当然不行,但是世间事都是先要“一头热”,才有后来的“两头热”。8.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句俗语来源于古代笑话:木匠、厨子与和尚一起走路,一路上每个人都夸自己干的行当好。后来和尚说:“咱们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现在起谁也不再说本行话好不好?”木匠和厨子都表示赞成。三人立下罚规:谁要再讲本行话,就罚谁摆酒席请客。于是谁也不轻易说话了。三人走累了便来到一颗树下歇脚。木匠盯着大树端详了一会儿,点着头说:“这棵大树长得真好,足够做条船。”厨子指着木匠说:“你犯规啦!”木匠只好认输,可是又说:“我请你俩倒没啥,可惜我做不好菜。”厨子忙说:“做菜你别愁,我包啦!”木匠一听乐了,说:“你也犯规啦!”一直不敢说话的和尚一看木匠、厨子都输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阿弥陀佛,我可赢了。”干什么讲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人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9.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看上去奇怪的事情,貌似不合情理,其实里面都是有特定原因的。这句俗语来源于民间故事: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冷,一个穷人穿上一条旧棉裤,还觉得冷,就把一条破羊皮裤也穿上了。出门后,大家见状感到奇怪,就问:“你怎么穿棉裤还套皮裤呢?”他幽默地回答:“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毛。”大家听后大笑不止。事出反常必有妖,凡事都有原因。10.歹马也有一步踢歹马就是劣马。这句俗语是用来说明,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一点优势,就不要小看他。传说,在古代一次战乱之后,官府把一批受伤淘汰的战马拉到集市上拍卖,许多人看到伤马价钱低,纷纷买回去杀了吃马肉。一个农夫到集市卖菜,听说伤马很便宜,也去买了一匹,拉回家去。由于回家时天色已晚,他便把马拴在猪圈里,准备明天一早就把它杀掉。这天半夜,有一个贼到村里偷东西,听见农夫家的猪圈里有大猪嚎叫的声音,就把猪圈门撬开。贼钻进猪圈,摸到那只伤马尾巴。马最怕有人揪它的尾巴,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贼的下身,贼痛得哇哇叫。农夫一家人听到了,马上冲到猪圈。农夫感叹说:“看来,这歹马也有一步踢。”农夫舍不得把马杀掉,于是精心喂养,结果这只伤马成了一匹壮马。不要小看别人,谁都有不顺的时候;被人小看,也不必苦恼,谁都有走运的时候。

小桥流水阆中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