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
倾城之爱——樊利杰书法展
将在武汉黄鹤楼美术馆(白云阁)开幕
届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倾城之爱·樊利杰精品书法集》
将在开幕上正式首发
此次展览以“爱”为主题,以书法为载体,歌颂家国之情、人间真爱,歌颂武汉以及英雄的人民,因此取名“倾城之爱”。展出的50件作品分为“城之爱”“亲之爱”“情之爱”“友之爱”“艺之爱”五部分。
展出作品既有宽15米、高1.8米的擘窠大字《黄鹤楼记》,也有把行楷写在方格之中,温雅和谐的十条屏《离骚》。展览作品是作者学习二王、董其昌之后书法风貌的阶段性呈现,具有较强的艺术辨识度,特别是对董其昌书风在当代展厅创造性的实践,为当代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作者通过斗方、横幅、对联、中堂等不同形式、不同规格来表达同一个主题,艺术表现手段和笔墨语言丰富,充分体现其专业价值。樊利杰 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被授予中国书坛“兰亭七子”称号。
樊利杰书法从明清行草取法,尤在董其昌书法上下足了功夫。在学习古人时,也时刻保留着自我。樊利杰认为,学习古人不是为了成为古人,而是要用古人的技法,对于艺术精神的把控能力,转化为表达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他学的不光是技法,还是一种能力,包括对古人、对书法、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是书法家,也是媒体人;关注生活艰难的草根艺术者,也与金字塔顶端的书坛大家对话。今年45岁的樊利杰身上有很多亮眼的矛盾,却从不与其梦想冲突。樊利杰作为当代中青年书家代表,其书法远追魏碑墓志,深尊晋唐帖学,尤得董其昌“秀逸、古淡、率性、圆熟”之风貌,干净爽利中充满空灵圆润,娴静散淡中不失逸致中实。其书法难得于清新脱俗,总有恰到好处的净,妙到分毫的境。在当今不时有奇形怪状身影出现的书坛,樊利杰堪称一支清流。“倾城之爱”将是他艺术生涯的一块里程碑,也会成为2020书法史册受到关注的一个事件。它是艺术的,又是社会的。它会引发众人关于爱的思考,并给一些人带来艺术上的启示。利杰君将自己的艺术与爱,献给一座城市,别有一番情调。艺术当随时代,这展览便是鲜活的实践。利杰君是位有成就的青年书法家。他以写董其昌见著,其实路子却甚宽博,既入碑版,又研习河南王铎、福建黄道周、参之唐宋诸家,上溯二王,于二王一源下较大功夫,在善悟中有自己理解,后来驻足于董玄宰。董书秀逸恬静,平淡古远,分布雅致,疏朗匀称,而且讲究用墨,浓淡枯湿,甚得其妙。实际上董其昌就是二王正脉。利杰君钟情王董,大受裨益,先后写出许多的骄人成果。利杰的书法,秉承文人书风,温润典雅,清爽秀劲,萧散精致,疏阔朗韵。用笔中锋为宗,干净利落。结字平和俊秀,屈张适宜。布局飘逸高迈,古淡自然。所以作品透出行云流水般气息,显得神完气足,耐读耐品。书艺达如是境界,可见一位艺术家的身心投入与不懈追求的价值取向。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足见利杰君是个有定力的人。这种定力,无疑来自一颗执着的爱心。这样的爱心,又契合了这次展览的主题。樊利杰君,以“倾城之爱”为主题,作此书法展,其爱祖国,爱武汉,感恩疫情中之仁善,固不可或疑。而藉此展,倾心倾诚,欲表现其新婚之和美,儿女之亲爱,则真挚而急切,尤可感焉。读那钜制絮絮,或细笔叨叨,无不仿佛其情。自利杰来《书法报》,近二十年。我知他真爱书法,编事极忙,从未间断临池。迄今成绩,有目共睹,所谓天道酬勤么。作为书人,将中怀情爱,小展于书法,讬诸笔墨,而意在书外,不俗。樊利杰的作品,无论大字小字,整体上貌似写得比较平整、稳妥,没有大的起伏开合,也没有那些刻意制造的强烈的矛盾对比。但是经过仔细欣赏品读之后你会发现,他书法作品的那些细微的变化都是在一种看似若不经意的轻拂徐振的自由挥洒中悄无声息地完成的。那种用笔上的精致细腻,结体上的欹侧变化,行气上的或断或连,墨色上的润中带燥,章法上的舒适轻松,都无一不体现出他驾驭笔墨的娴熟技巧。在樊利杰的创作中,笔尖与纸的时断时连、时疾时缓、时开时合,特别像打太极的感觉,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刚柔相济。外在的那些“花架子”式的东西在他的笔下都摒弃得一干二净,他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那种“内力”,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轻松和快意。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能够在各大展览上不断显山露水过关斩将就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近年来,老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之后,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考进南艺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学院系统化的学习给他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他开始在“接近古人”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定位与坐标,并将二王的行草书展大书写,在保持“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格调的同时,从董其昌书法中得到新的启发,写出了一番新的境界和高度。观其近作,依然蕴藉,依然洒脱,却又多了几分松活自在,以及“历览前贤”之后所沉淀的一种深度与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