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资料汇编(十一)

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生生山人

这是一个网友的帖子“今日上午李可老中医来我院查房,患者是一个49岁男性,为结肠癌术后2年,在外院已化疗9次,目前有双肺及全身多处骨转移。症见:气喘,活动后尤甚,畏寒,全身多处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 而不能止,纳眠差,大便粘滞不尽感,每日3-5次,小便调。舌淡,边有瘀斑,六脉沉细。李老认为其久病正气亏虚,寒邪内阻三阴,少阴肾气不藏,重在温暖脾肾,方如下:北芪120 制川乌30 炙甘草60 黑大豆30 防风30 细辛45 红参30(另) 白术90 干姜90 生姜45 大枣20个 白芍45 蜂蜜150 茯苓90 制附片45 当归50 山萸肉90 肉桂10(后下)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浓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将细辛、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为止。洋洋洒洒18味药,让我真的见识了“中医大家”的风采,不过主任尚未发表意见是否原方照用,具体疗效请见续后报道。。。。。。” 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在自家人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他这样开方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哗众取宠,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开这样的方子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估计在当今中医界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开方子(对了还有一个,是李可老先生带出的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不管有没有效,都可以起到吸引大众眼球的目的。二、如果辨证思路没有错,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因为用量大,药力自然猛,这是必然的。但是,李老先生忘记了他针对的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病,用如此猛药,即使获得暂时的疗效,甚至疗效显著,也必定给患者身体造成潜在的损害。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金庸在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写的张无忌给常遇春疗伤的情景,由于张无忌初入医道,只知医病,不知活人,给常下的药量过重,胡青牛说他这个方子虽然有效,但是必定折常的寿命,果然常遇春年四十而暴亡。我们且不说这是个小说中的情节,也不论金庸先生对中医的感悟有多深,但是金庸先生一个小说家也晓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晓得毒药用量过重必然伤人于无形的道理。为什么被喻为中医界奇人的李可老先生却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我看张仲景先生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也会羞的无地自容吧。纵看中医历史长河可谓名医辈出,人才济济,但是用药不至于离谱。李东垣先生处方用药不可谓用药不多,但是其只是所用的药味多,用量却是少之又少,许多佐使药用量只有数分。叶天士老先生可谓是用药轻灵的代表,无论是新病,还是痼疾,很少见其数十味之方,一剂数斤重之量,叶老用药的经验不丰富吗?叶老对药性的把握不大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名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治病首先要活人,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名医蒲辅周先生在他的医疗经验集中写到,他到中年才明白李东垣、叶天士为什么用药那么轻,因为病人的身体本身就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受限,甚至不全,运化食物就有困难了,何况是药,用量太大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治病要以顾护病人胃气为先,在此基础上用灵用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君不知是药三分毒乎?何况附子、川乌这些有毒之品。说到用药量大者,名医也不乏其人,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数傅青主、陈士铎两位。但是两位用药的量虽然大,但也不失灵巧,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同一方中君药有的用至数量,佐使之药仅用数钱或数分。并且其用至数量的君药大多是性和、无毒、可以久服之品,如熟地、金银花、白术、山药、茯苓、人参等药。从不见在一方中无君臣之分,悉用至两。笔者自认为对各家学说略知一二,但是象李可老先生这样用药的,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对了,还有他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李老先生这样喜用附子,应该属于温补派,但是温补派的代表张景岳老先生看到李可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说后生可畏,“火神爷”郑寿全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激动的从棺材里跳出来。笔者读过郑老先生的《医法圆通》,也很佩服其善用温补,但是郑先生是当补则补,绝对不是人人都要用温补(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我也很赞同在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很讨厌因为学术问题实施人身攻击。也因为陈修园先生对李东垣进行过人身攻击,好长时间不多陈老的书,虽然现在也读了一些,感觉陈修园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中医有其独到的见解,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很是不幸,今天我对刘力红博士进行了人身攻击,首先向你表示歉意,但是我没有改变我的表达方式。刘博士以一本《思考中医》在当今中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无数眼球,使许多学子又燃起了对中医的兴趣,起到的这些作用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思考中医》中错漏百出,自相矛盾。在这里我就不说这本书了,已经有许多专家对这本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有兴趣的可以翻翻三月份的中国中医药报,有个学者(我记不清名字了)对该书进行了指正,写的不错。在这里我只是想说说刘博士的临床水平。刘博士在中医理论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见解,有过人之处,但是其临床水平在下就不敢恭维了。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笔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人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了,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的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 我写了这么多并不是仅仅对李可、刘力红担心,而是为我们的广大中医学子担心,现在李、刘的学说已经被传为了一个神话,我不仅想起了几年前的《发现黄帝内经》和胡万林,那个事件给多少人带了希望,又给多少人带来了痛苦呀!今天又出了《思考中医》和李可,虽然二者不同,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呀!《内经》中说: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中医的精髓是在调和平上,而不是一味的蛮补。圣人张仲景说: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许老师没有给你仔细讲过,也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其中却包函着中医理论的最高境界,渴欲饮水,表明了患者体内津液亏损,因为缺少了才有这个欲望,少少与饮之,讲的是治疗的方法,其欲饮则予其饮,但是要少少,不可过多,为什么呢?担心其疾病初愈,脾胃的运化功能欠佳,水停为饮。令胃气和则愈,这是讲的目的,这句话的重点在“和”上,这正是《内经》中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具体体现。在临床上无论针对什么病人,用何种疗法,都应该依次为标准,为目的,为准绳。仲景治病用水尚且这样谨慎,何况是用附子、大黄等有毒之品。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对《伤寒论》的见地已经到达了大师级高度的刘力红博士,对仲圣的这句话如何理解?也不知道仲圣看到刘博士这个传人的方子有何感想。笔者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过寒、过热、过攻、过补都不是祖国医学的真谛。我们在历史上吃这个亏已经不少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的兴起是为了纠正局方的温燥之弊,张从正倡汗吐下三法是因为时医补法盛行,生灵含冤,薛己、张景岳等倡温补流弊无穷,叶天士才作《景岳发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希望后学末导覆辙,中医是神奇的,也是平淡的,神奇是因为其疗效,平淡是因为其方法。不要刻意去追求方子的奇特,不是谁的胆子越大、谁敢开附子就是好的医生,而是谁能在损害患者身体最小的情况下治愈疾病才是好医生。学好中医没有什么捷径,好好读书,好好临证,多思考,多总结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新)

王正龙

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新)与去年的版有一些区别,是我们在临床及培训学生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现将其粘出供大家参考。

回阳救逆药物主要包括: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姜附汤、术附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1、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极个别患者会因起身过猛而出现昏迷的情况(曾有低血压者行动要缓慢);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干痛;或眼睛干燥红痛(清晨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或体表发麻(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一般两三天就会消失)。

2、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或者全身出汗;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可能异常痛痒。

3、忽然腹中异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以后,痛感就会消除(有人在1天中会泄5~10次,可能会泄十几天,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或出现不爱吃饭或恶心呕吐的现象;或腰部酸痛如折;或浑身酸懒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会睡得很香);或一段时间内出现健忘脱发;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或阴蒂会有灼痛感;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出现这些情况后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4、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此时可继续服药或改服大剂白通汤,以增强疗效;如果发烧38℃左右,一般24小时或3天就会退烧(一般只是上半身温度较高),此时可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退烧;

5、忽然周身肌肉、骨节酸痛难忍;或头痛难忍,但有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的区别;或牙龈痛。

6、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或停经1个月,停经时不必惊慌,次月即通;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不会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或血中带脓;虚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治愈;卵巢囊肿会发生轻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复正常;甚至还会出现尿血、尿道炎和阴道炎等症状,属于寒邪外出时的表现。

7、不论有无便秘的患者,服用阳药后,有的暂时会不排便,但不会有憋胀感,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即可彻底痊愈。还有许多患者的经脉穴位会出现跳动或轻微的疼痛,或出现几天口渴的症状。

8、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会暂时升高,继而开始降低,适时应调整用药;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值也会暂时升高,尿中的泡沫会增多,指标较高的患者最好接受重灸治疗,方能治愈。

9、如果患者曾经患有胆囊炎或阑尾炎等,一般都会复发;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由内痔变为外痔,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即可治愈。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基本上都可能会复发一两次。虽说复发,感受却都不会比以前犯病时的感受强烈。

以上情况都是药物的作用使真阳发动,脏腑经脉里的寒邪将要被逐出的表现。以上这些情况出现时,应继续服药,一定不要急于去医院治疗,因为医院一定会让患者服用清热消炎激素类的药物,会将寒邪敛回体内,或被西医将器官切除,后悔莫及。

以上所列数条情况,只是服用回阳药物可能出现的情况,不一定每种情况都会出现,只是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还会出现其它情况,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而且每位患者的表现都不相同,工作生活,随意应酬。但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患者的脉象属于沉、弦、伏、细等阴盛阳虚的脉象,就属于正常情况,不属于诊断失误、附子中毒或药物过敏。所谓附子的毒性,是指附子强大的热量而不是砒霜那样的毒性,附子中的乌头碱也不会沉积在体内。而中毒反应,以中毒程度由轻到重依次表现为:

1、嘴唇舌尖发麻;

2、肘关节以下发麻(兼前症);

3、胸口发麻、发闷、心跳加快(兼前症);

4、小腹发麻(兼前症);

5、膝关节以下发麻(兼前症);

6、视物发白(兼前症)。

如果出现这些的情况,一般3小时即可化解,没有什么危险。及时将下一剂中的附子用量减少10~20g即可。除此顺序以外的发麻表现都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属于好现象,几天之内就会消除。

应该知道,在服药期间,每出现一种情况,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患者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不必神经过敏。

凡是“阴盛阳虚”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以下症状:虽感气力有余,但稍微活动就会气喘,爱长出气,痰多咳嗽,没有胃口,爱睡觉,或失眠,或想睡又睡不着,面色苍白,嘴唇发白或发紫,午后或夜间发低烧,喉咙干痛,腹痛拉稀或便秘,无故眼红,耳疼牙痛,心烦爱发脾气(但事后懊悔),手脚发热或冰冷无力,腰背酸痛重,声低息微,脉象或浮或空或沉或细或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都属于阴邪过盛、元气虚弱的征候,所以几乎都要连续服药三个月或间断服药达半年左右。基本痊愈后,如果能够坚持每星期服用一两剂四逆汤,就像经常在家做扫除一样。小孩子能使先天充足,青年人能精力充沛,中年人能消除“亚健康”状态,老年人可以得善终。根本没有必要补钙!症状消除后,必须保证充足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每晚慢跑(此三者缺一不可,切不可减肥。娱乐与锻炼不可混淆——娱乐累心不累身,锻炼累身不累心)。

【注意】:

此药没有补充元气的作用,千万不可自恃药力帮助而拼命工作或过分娱乐,必须长期以养病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必须学会某种文化爱好(琴棋书画、裁剪烹饪、收藏鉴赏、手工制作)才能真正做到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安慰是没有用处的。

麻黄附子细辛汤:净麻黄6g 北细辛3g 炮附子10g。

白通汤:淡干姜50g 炮附子30g 老葱白四茎(后下),自己尿一盅(兑入)

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三个月!痊愈后,最好保持一个月(以上)一次的频率。倘若房事过度,自负其咎!

【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2005年5月*王正龙号文博山人谨上】

(重要声明:版权所有、如果转载,请注明‘国粹网’网址及作者)

大毒大效话附子,是非成败议火神——之引言

(远志中医原创)

日前,笔者采用Google搜索引擎以“火神派”为关键词,对话框里跳出“约有2,140,000项符合火神派的查询结果”的字样;以“火神派”、“中医”为关键词,则显示“约有198,000项符合火神派中医的查询结果”的字样。足见“火神派”真的火了!用百度搜索引擎以“附子中毒”为关键词,对话框里跳出“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85,600篇”的字样。由此看来,“火神派”真得火了!

自郑钦安著有《医理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成为后世崇尚“火神派”的理论指导。近年来,“火神派”及其传人或倡导者所著“扶阳”书籍层出不穷,市面有张存悌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人民军医出版社)、卢崇汉著《扶阳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祝味菊、陈苏生著《伤寒质难:火神师门问答录》(人民军医出版社)、范学文、徐长卿编《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学苑出版社)、唐步祺著《郑钦安医书阐释》(四川巴蜀出版社)、庄严著《姜附临证经验谈》、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及邢斌著《危症难病倚附子》(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等等,可谓蔚为大观。足见当世“火神派”之火,“扶阳”理论影响之大。此现象对于暂时处于发展低潮的中医药界来说,火起来固然是一件幸事、好事!无论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发展与推动,还是对某些寒性疑难病证的诊疗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上述诸书皆大力弘扬“扶阳”理论,然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初学者及自学爱好者对之褒贬不一,互联网上评论、争议之声此起彼伏,温热、寒凉、平淡诸法,孰优孰劣,如何取舍,难以定论。不管怎样,这把"火神"之火愈燃愈旺,成为现今中医界的一种时尚。

“是药三分毒”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表述。“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人亦将药物称为“毒药”。附子历来被认为属大辛、大热、有毒之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然而中医药界对附子毒性问题的认识却一直存在争议。鉴于附子的卓著疗效以及对其应用不当又极易发生毒副作用,故恽铁樵云:“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

笔者认为应辨证地认识附子毒性,一些似懂非懂的患者和少数浅尝辄止的医生将"火神"的这把"火"与附子的用量直接划上等号,三、五十克附子信手拈来,甚至成为某些医生相互攀比、衡量医疗水平高低的“标准”。这些理论的误导或温热药物运用的不当,严重偏离了"火神"鼻祖郑钦安思想本意,长此以往,流毒无穷。面对这样一些非理性的盲目狂热追捧“火神派”及长期、大量滥用附子的反常现象,笔者经过系统研究与冷静思考,结合个人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客观地提出“附子多服久服有流弊”的观点,以安抚无数“浮躁而疑惑的心”。今后,笔者将以跳出是非争议圈外的“第三者”眼光,以轻松、自然、客观的笔触,结合临床实际病案,将当前非理性、滥用附子的反常现象一一冷静剖析,将客观、理性的思考一一阐述,并将临床实用、值得借鉴的附子运用经验娓娓道来。

希冀借此呼吁广大医患理性看待“火神”现象,科学运用附子类温热中药。并希望通过笔者的系列博客文稿,能为过于狂热的“火神”之火,注射一剂“滋阴降火汤”甚或是一剂“釜底抽薪汤”,为当今滥用“火神”的“硝烟”流弊带来一场春天的小雨。

博客文稿均系笔者日常所见所闻及个人读书临证整理而成,系个人观点、体会,一家之言,定有不当之处,偏颇之所,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文稿中所引用案例、资料,除笔者个人原创者外,尽量注明原出处,对原创网友、博友所做出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忱!

大剂量附片、生姜临床应用举隅

黎昌琼

笔者先师卢永定先生为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的再传弟子。郑氏著有《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园通》传世,被任应秋先生誉为南派伤寒论代表。先师秉承郑氏学术思想,在60余年临床中,善用大剂量附片、桂枝、生姜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尊为“卢火神”。

笔者于多年临证中,亦常用大剂量附片、生姜等,屡愈顽疾。举案如下:

一、刘××,男,48岁。

五年前口唇四周及下颌部、额部、双手背腕横纹附近出现黑斑,其色由浅变深,从皮肤渐至肌肉深层,影响美观。数年来遍求于市各大医院、医学院、研究所等均未获明确诊断,中西医屡治无效而其色泽愈深,前来就诊。

证见鼻以下、口唇四周及下颌部呈深紫茄色,色较晦暗而透达肌层,额部及双手背腕横纹附近有多个不规则条形深紫色黑斑,其色泽较口唇四周及下颌部略浅。局部不痛、不痒,有知觉,舌质略淡,自苔,脉沉细微紧以双尺脉为甚。饮食、二便正常。

患者身体健康,无特殊家族病史及不良生活史,一直居住于本市。20岁起曾在西藏当兵8年,其间常住雪地帐篷,有时涉水于刺骨冰河之中,回内陆后未曾出现过关节疼痛诸症。

此乃风寒之邪长期浸淫肌肤,年轻时阴阳气血俱盛故未出现病症。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肾阳及脏腑功能渐衰,久蕴于肌肤的风寒之邪渐滞于胳脉,气滞血瘀渐久而成此症。法当温经散寒,通络逐瘀,后期宜温补肾阳,固正扶本。方用制附片75克(先煮二小时),桂枝30克、白芷15克、川芎15克、当归尾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15克、生黄芪30克、淫羊藿20克、灸甘草6克、生姜75克。

四剂后黑色略减,继用肉桂l5克、五灵脂15克、炮姜15克、红花10克、砂仁15克等随证加减。20余剂后额部及双手背横纹处条形黑斑完全消失,口唇四周及下颌部黑斑颜色明显变浅,已隐约可见黑斑下正常肌色。60余剂后,肌肤完全恢复如常,至今未再复发。

二、赵××,女,40岁。

初中起大便困难,数日一行且不畅。10年来逐渐加重,每服通便药方解。近年来大便更为艰难,已遍服市售各种通便药,而且用量日益增大至常人数倍,乃至十倍方能一行,若数日不服通便剂则数日不解。

证见:舌质正红,薄白苔,双寸、关脉微滑,双尺脉弱以右尺为甚。

此乃“脾约”之证。初为湿热蕴积于肠,肠道燥热,津液损伤所致。由于长期服用清热通便之品,致肠中津液更加耗伤,大便日益艰难。而每日忧心忡忡,肝气失于条达致传导失司,久而成虚而大便更加秘结。经云“肾司二便”、“久病穷必及肾”,法当温肾暖脾,润肠通便。方用制附片75克(先煮二小时)、白芍15克、制黄精30克、淡大云25克、肉桂15克、蜜柴胡十克、洒军10克、炒麦芽20克、灸甘草6克、生姜75克(去皮)。

医嘱服药期间停服其它通便药,忌食辛燥之品,服药期间大便调畅,一日一行,偶遇停药则2—3日方解便一次,选用鹿角胶25克(烊化冲服)、制首乌30克、杭巴戟25克、砂仁l5克、淫羊藿20克随证加减,60余剂后停药。改用黄附片120克(炒炮)、鹿茸粉l0克、制黄精120克、砂仁15克、酒军15克、淡大云30克、制首乌30克、杭囊,1克/粒,早晚各服5—7粒,以固后效。随访至今年余,大便调畅,一日一行。

体会:临床常见病情迁延多年的患者,症状虽异,但究其病理,多与肾虚有关。“久病穷必及肾”而肾阳耗伤 。《景岳全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衰则五脏失其温煦而气化失司,诸病丛生,治之颇为棘手。大剂量附片能起肾中之真阳,与生姜为伍,其效更佳,而且生姜能解附片之毒,二药相配,可谓相得益彰.再辅以温扶肾阴肾阳之品,五脏得以温煦而其气化功能日趋正常,四肢百骸皮毛得以濡养,顽疾可愈矣。

(0)

相关推荐

  • 中医九种体质与火神派治疗(精髓)

    中医九种体质与火神派治疗(精髓)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其中: 一.平和质,是最理想的体质,无须调理. 二.阳虚质,最适合使 ...

  • 一例百岁老人高热神昏治疗记录:

    2017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早,县城一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奶奶发热多日,问要用什么药?我说要让我看一下.他说要通过他叔叔.过了一会,打电话来,叫我去看看. 病人系一老太婆,104岁.发热已13天之久.经县医 ...

  • 火神派资料3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下) ---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三 张存悌 7 石淋 黄某,男,44岁.腰痛数年,X线摄片发现右肾盂结石10粒,小如花椒,大如蚕豆,1958年11月延吴佩衡诊治.腰痛时发,痛如绞作,延 ...

  • 经方派、五脏相传理论、归经理论、火神派、时方派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都知道张仲景是我们所谓的「经方派」的代表人物嘛,对不对?那,我们上一堂课也讲了张仲景的医学的一些研究方式,是把<黄帝内经>还有<汤液经法>这两部书的内容交叉地放在一起,形成 ...

  • 毛以林:学习“火神派”几部代表作的心得

    导读:火神派的兴起,在对中医学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客观上也对中医初学者产生了一些误导作用.中医注重辨证,凡事都有阴阳两面.本文节选毛以林对当今火神派"热潮"的一些" ...

  •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

    救人无数的治愈方三代祖传-秘方公开祖传治癌秘方,有效率100% 1.潜阳方 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 ...

  • 火神派创始人的附子用量要诀

    原创 张存悌 悦读中医 3月4日 小编导读 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中医学里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医学流派,善用附子.多用附子可以说是火神派的特色之一.郑钦安先生作为火神派的创始人,有"郑火神&qu ...

  • 步入中医之门4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

    步入中医之门4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

  • 火神派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身体酸痛(周身痹痛)医案案例

    (1)柴某,男,13岁.1975年11月在校义务劳动中遇雨,全身湿透,身觉不适.翌日,感周身骨节烦疼,服药效不显.1个月后,双膝关节逐渐肿大,膝关节周围出现硬结.1976年1月初,下肢屈伸不利,行动困 ...

  • 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二)

    --图书欣赏之五六一五 <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二)>(1960-1966)(内部文件 注意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印.

  • 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一)

    --图书欣赏之五六一四 <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一)>(1949-1959)(内部文件 注意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