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事记——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上)
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历时四个月,于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的第3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今年首次采用“线上会议+新媒体客户端”的无接触隔空对话形式举行,连续4天的直播,掀起了网络热潮。
《考古公开课》系列节目将分三期介绍这“十大考古新发现”。本期节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以及前三个获奖项目的考古领队,来重点解读这三处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左)
本期节目涉及的三处遗址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现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记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坐落于巍巍秦岭的群山深处,最早发现于2017年,发掘面积27平方米。该遗址地层堆积共分13层,层位关系清晰,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至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王社江在遗址现场进行解说
遗址中出土的早期现代人化石,打破了学界曾普遍认为的“夏娃理论”,即现代人都来源于距今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为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疥疙洞遗址出土早期现代人牙齿化石
此外,疥疙洞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石器。追寻人类使用石器的历史,一开始人们利用自然石块作为工具,后来为了方便使用,人们开始用石块击打石块,以形成局部的刃部,今天我们将人类使用打制技术制作石器的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随着时间流逝,为了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人们开始对石器进行磨制,使其变得更为锋利,由此产生了磨制石器,进入到了“新石器时代”。
疥疙洞遗址出土石器
在考古人的眼中,这些粗糙的石器,或用于切割,或用于砍伐,都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情况下,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所以考古,并不以出土遗物的精美程度来论英雄。考古不是挖宝,考古是发掘我们过去祖先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来研究过去我们的文化和文明。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东亚玉文化的曙光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一座孤立的马鞍形小山上,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是目前在乌苏里江流域发现的最重要的多时期古代遗址。小南山遗址共发掘出5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年代跨度15000余年,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领队李有骞在遗址现场进行解说
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小南山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玉器,类型十分丰富,其中发现了中国境内最早的玉器,以及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玉器砂绳切割痕迹。
小南山遗址出土玉玦
以玉玦为代表的玉器种类和制作技术,在八千年前后,开始从小南山传至东北亚各地。在俄罗斯的沿海州和日本东北部,都发现了与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种类及技术十分相近的玉器。
俄罗斯鬼门洞遗址出土玉器(左)
日本桑野遗址出土玉器(右)
除了玉器,小南山遗址中还出土了早期陶片、猛犸象化石、半地穴房址组成的聚落,反映了小南山古代先民社会的繁盛与活力。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皇皇巨城 巍巍高台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高家堡镇,主体内涵为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和区域政体中心,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皇城台为最核心区域。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领队邵晶在遗址现场进行解说
早在2012年,石峁遗址就入选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此次再次入选,主要是因为皇城台的发现。皇城台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其门址自下而上依次由广场、外瓮城南北墩台、铺石坡道、内瓮城、主门道等组成,布局非常严谨,反映了在文明形成的过程当中,陕北地区应该有一个早期国家和王权的形成。
皇城台门址结构图
2016年皇城台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万余件,其中的20余件口簧是我国先秦文献中记载的乐器——“簧”,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口簧实物,为世界音乐史的重大发现。
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口簧
节目现场播放的口簧演奏片段,也勾起了考古人对于祖先祭祀仪式的浪漫想象。对于考古人来说,这样的想象是与古人的对话,因为无论是一处房址,一个墓葬,还是一件器物,都凝聚着当时人们的情怀与希望,表现他们的生活。同时,想象也支撑着考古人在日以继日的枯燥发掘中持之以恒地干下去。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赵丹彤 刘凌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