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牙撕开针剂包,靠腿夹稳输液瓶,他这样坚持了33年……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摄影记者 邹斌
通讯员 冯家园
889户,3112人。
这是一位乡村医生 心里装着的人。
骑坏12辆自行车 ,
每天行程至少5公里 。
这是一位独臂汉子 对生命的丈量。
借助牙齿撕开针剂包,
靠双腿夹稳输液瓶。
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里,
蕴含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
王文艮用嘴咬住输液瓶
扎根村医岗位33载,仅靠一只独臂扎针行医33载的“独臂村医” 王文艮,被村民称为随叫随到的“120” 。
近日,来自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东方村的他入选了“荆楚楷模”,随州市积极落实“十大惠民、四项关爱”实事项目,将其纳入该市首批“在职村医学历提升工程”名单。
不去城里回农村 行医要翻九道岗
18岁入伍,在部队当上卫生员,24岁退伍回乡。
“别人都往城里去,他明明可以留在城区硬是又回来了。” 村里一老人提起王文艮不禁感慨道。
村卫生室里,王文艮身着短袖白大褂,里面套着件花T恤,右手袖管下空荡荡的。一位老年村民坐在铁椅上打吊瓶,一边和王文艮聊着家常。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方村人,当时村里还没有通村路,都是泥巴路,离镇卫生院都有7公里远 ,出去一趟都难。”
王文艮所在的厉山镇东方村位于鄂北岗地,丘陵地势变化大,坡多。当地人称“九里岗” ,意思是走完这个村的主路要翻过九道山梁。
王文艮走在上班的路上
王文艮说,很多乡亲有病就在家撑着拖着,太苦了,他在部队学了一点医术,只是想回来帮帮乡亲们而已。
没想到,这一帮,就再也没挪窝。
出诊途中摔田沟 意外患病截右臂
王文艮说,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健全人,意外发生在他31岁的时候。
1995年春,一次出诊途中,王文艮从自行车上摔入田沟,当时一阵钻心的痛袭来。
他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胳膊骨折了。他赶紧到厉山镇卫生院救治。
检查结果显示,胳膊没有骨折,里面可能长有肿瘤。后来被确诊为“成骨肉瘤”(俗称骨癌) 。
到武汉确诊时,王文艮的骨癌已到晚期。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
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医生没有了右手,只剩下一只左手还怎么给乡亲们打针? 王文艮开始质疑自己,也十分沮丧。
他坦言,那段时间,来找他看病的村民确实少了很多。但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重拾继续行医的信心。
王文艮在工作
1995年冬天,东方村四组的老廖已是皮肤癌晚期,疼痛难忍。他执意要儿子去请王文艮给他打针。
王文艮来到老廖家,老廖对他说:“王医生,你随便扎,我信任你。”
“这句话鼓励了我,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乡亲们的信任与需要。”王文艮说。
从此,王文艮练习用左手打针。没有地方扎,他就在自己腿上试验,扎得腿遍布针眼,直到熟练为止。
他也慢慢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成为远近闻名的“独臂村医” 。
骑坏12辆自行车 存着1128个号码
“王医生又在出诊啊,骑车慢点啊!”出诊途中,村民热情地和王文艮打招呼。
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老人小孩多,老人看病不方便,小孩的预防针也需要提醒,出诊效果更好。
去年在相关部门的资助下,他换上了残疾人专用的电动三轮车,结束了30年的自行车行医生涯,出门也方便了许多。
这些年来,他骑坏的自行车大概有12辆。
王文艮的残疾人专用电动三轮车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王文艮的药箱里,装着治疗感冒、炎症、肠胃等常用药,他说,这些药是常备的,行医看病途中方便乡亲们。
和王文艮共事15年的同事余晴文说:
“这么多年,王医生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心,行动不便的老人他骑自行车经常上门服务,特别让我们感动。记得村里有一个结核病的老人不配合吃药治疗,王医生就多次上门劝说,甚至自己转几趟车去随州城区给老人拿药,直到老人康复。”
王文艮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打针
在东方村五组,83岁的甘清英老人听到他的车子响,便吊着胳膊迎了出来。半个月前下雨,为了把晒在外面的玉米收回来,不小心摔到了胳膊。
她说,半个月以来,王医生上门两三趟了,电话号码都快成了“亲情号” 。
老人有高血压和老胃病,担心同时吃几种药对身体不好,王文艮建议她打吊瓶来得快。
老人说:没钱!王文艮最终没有收老人的两瓶输液费用。
住甘清英隔壁的村民李秀玲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王医生在村里行医几十年,他们家一家几代都找王医生看病,现在大孙子18岁上高中,小孙子6岁,但凡碰到头疼脑热的或者晚上发病,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骚负责,闷过细(方言,很负责很细心)。他是个真正的好人!” 她说。
王文艮帮老人量血压
“病情就是命令,治病形同打仗,用药如同用兵!”王文艮回应道。记者发现,他的手机通讯录里,存了1128个电话号码 ,大多是找他看病的村民。
女儿受父影响当医生 儿子也想报名当村医
尽管一生守在农村,还失去一只右臂,王文艮却说:“我是幸运的。”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作为医生,他很清楚自己的疾病。
同村六组一位村民,和他得了同样的病,左小腿长了成骨肉瘤,截去了整条腿,但截肢后一年就去世了。
而他,发现疾病时已经到了骨癌晚期,截肢到现在,已经好好地活了20多年。
虽然经过多年的训练,自己用一只胳膊能正常生活,甚至还能给乡亲们看病。
但是,当年疾病还是给他留下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后遗症。
他抚着残缺的右臂说,不知道什么原因,断肢处每年总会疼三四次,每次持续一两天时间。
钻心的疼,像有千百根针扎 一样,实在受不了时,他试过打吗啡,但都不管用。
后来,他自己琢磨发现,注射双氯酚酸钠止痛栓有效果,于是给自己用这种办法止痛。同时靠看手机或者写字转移注意力。
这些,他连家人也未曾提起过。
王文艮
王文艮说,更幸运的是,他的女儿受他影响,现在已经是随州市二医院神经内科一名医生。
极目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他女儿王泉荃时,王泉荃称正在上班很忙,很多病人在等着她。
她匆匆对极目新闻记者说,父亲在她心里很伟大,很励志。
儿子王晶晶如今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王文艮希望儿子也能学医,但最终,儿子大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毕业后,儿子跟着亲戚在工地上打工,从事工程制图方面的工作。去年,经历疫情后,深深体会到医生职业的伟大,王晶晶打算报名随州市定向培养全科助理乡村医生项目,但最终因超龄问题没有实现。
漏雨平房两月前才翻新 最忧心村医断层
王文艮的家是两间砖瓦房。其中一间两层高,一间平房。两层高的房屋,明显看出刚砌好的样子,裸露在外的水泥,新鲜而干净。
隔壁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好多人家都盖上新房子,而王医生家一直是两间低矮的平房,一到雨天就漏雨。
今年六七月才在其中一间的楼上加盖了一层,也盖上了瓦。
“漏雨漏得太狠了才加盖一层。”他说,主要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
王文艮的家
“大学生村官有人当,村医却没人愿意来。”
王文艮说,自己很满足村医的清贫,百姓信赖、工作稳定,让他有成就感。但是,村医岗位需要年轻人来补充新鲜血液。
他最担心的是村医的断层 和老龄化 问题。
王文艮今年57岁,和他同在东方村九间屋卫生室工作的另外三个医生,其中一个比他小两岁,另外两个也都40岁以上。
“据我所知,厉山镇很多村都是60岁以上的老医生,全镇20多岁的小年轻就三四个。”
而在现有的村医中,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医学教育,有的通过成人教育学习,有的自学成材,好点的读了卫校毕业。
王文艮
他认为大学生不愿意来农村,主要还是待遇问题 。
事实上,相较于之前的村医待遇,现在已经有了很大幅度提升。去年,加上各种补贴,他拿到手的年收入达3万多元。
而他的同事余晴文则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工资每个月就一两千元,好在能就近照顾家庭,加上丈夫的收入,勉强够生活。
王文艮特别关注湖北今年开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 计划,他说:“政府重视,村医的未来更有盼头,我相信我还能看到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扎根农村。”
来源: 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