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瓶子里的历史》|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汤姆·斯丹迪奇,拥有牛津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位的英国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著有《舌尖上的历史》《六个瓶子里的历史》,现为《经济学人》杂志的科技编辑。
关于本书
作为一个理工男背景的跨界历史写作者,斯丹迪奇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从正统历史学者容易忽略的小地方入手,发现历史的隐秘规律。比如在本书中,他以饮料为线索,串起了一个新颖的历史脉络。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以及可乐,这六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料都有哪些故事?这些饮料又是怎样影响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进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获得一个看待历史的新角度。
核心内容
饮料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大。比如,啤酒是农耕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也对定居文明的巩固和发展有很大贡献;葡萄酒是希腊文明、罗马帝国时代贸易、基督教文明的重要元素;烈酒推动了美国早期的奠基,以及美国独立后国内秩序的建立;咖啡是启蒙运动的象征;茶是影响中国古代经济、甚至王朝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口可乐在美国的经济崛起和全球化时代中,被视为美国文化的标志。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5万字,我会用大约28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核心内容: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以及可乐,这六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料都有哪些故事,这些饮料又是怎样影响了我们人类的历史进程。
这六种饮料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这背后的故事可太多了。比如,你知道我们人类饮用啤酒,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吗?你知道葡萄酒,对于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吗?你知道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这些烈酒,在美国独立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吗?你知道咖啡怎样促发了17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你知道英国是怎么取代中国,成为茶叶帝国的吗?还有,你知道可口可乐在美国的经济崛起和全球化时代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吗?所以你看,从古至今,饮料一直对我们的历史进程发挥着重大影响,说这六个瓶子里装着一整部人类历史,也并不算太夸张,并且,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获得一个看待历史的新的角度。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汤姆·斯坦迪奇,一位出身牛津理工专业的跨界历史学作者,我们得到每天听本书栏目曾经讲过一本《舌尖上的历史》,就是他的作品。而他的历史写作,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从正统历史学者容易忽略的小地方入手,发现历史的隐秘规律。比如《舌尖上的历史》是以食物为视角来写历史,而这本《六个瓶子里的历史》,就是以饮料为线索。同时,《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还是“文明的进程”系列的第一本书,这个系列还包括《盐的故事》《鳕鱼往事》《煤的故事》,我们都将陆续为你带来。
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一起来看看这六个瓶子里,到底都装着哪些历史。
首先说第一个瓶子,啤酒。
啤酒,是除了水以外,历史最悠久的饮料了,那到底有多久呢?这个已经不可考证了,反正,在世界上最早的两大文明,美索不达米亚还有埃及,这些地方的考古发掘和文字记载中,都发现了啤酒,也就是说,至少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判断,很可能在我们的祖先发明农业之初,就出现了啤酒。
在这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定义,究竟什么是啤酒。说起啤酒,我们最主要的印象就是泡沫,但其实这不是啤酒的最本质的特征,啤酒是指以麦芽为主要原料,经过酵母发酵,酿造成的低酒精含量的酒,至于泡沫,那是19世纪之后低温处理技术出现,能够往酒里加入更多的二氧化碳,这样才有的泡沫。古代的啤酒并没有泡沫。
那么啤酒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其实与其说发明,不如说发现更准确,当距今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从事农业,很快随着产量增加,就有越来越多的粮食,吃不完,需要储存起来,而当时的储存条件,很难保持干燥,于是,一些粮食特别是大麦、小麦,在这种潮湿的储存环境下,就发生了一种很神奇的化学变化,就是发酵:潮湿环境下的谷物,会产生淀粉酶,把谷物中含有的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而用这种发酵的谷物做成粥,再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再次发酵,产生酒精,既带有麦芽糖的甜味,又能醉人,吃起来很舒服,而如果再把这种粥加水煮沸腾,这个过程会催化谷物中更多的淀粉转化成糖,糖再通过酵母,转化成酒精。就这样,我们的祖先发现了酿酒的秘密。
这种原料、工艺酿造出来的酒,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啤酒。那啤酒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作者认为,首先,啤酒的出现巩固了农业文明。我们人类,就算从智人算起,也有20多万年的历史了,而农业呢,才一万多年,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祖先选择从事农业时,他们是放弃了一种持续了十八九万年的传统生活方式:渔猎采集。想想就知道,这有多不容易。
农业取代渔猎,最直接的一个弊端就是,肉食变少了,肉类提供的维生素 B,也就变少了,而啤酒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啤酒里面富含的悬浮酵母菌,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B,这样就弥补了农业相对于渔猎的短板。还有早期的啤酒都是用开水酿造的,这样就保证了饮酒者喝进去的水,比一般人更清洁,更有利健康。所以,慢慢的,喝啤酒的人比不喝的人更健康,与啤酒相关的农耕、而非渔猎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主流,在这基础上的定居生活和农耕文明也越来越发达,可以说我们今天绝大多数的文明成果,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啤酒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在早期社会里,经济不发达,很多时候税收,或者是给雇工发工资,就用实物来结算,其中也包括粮食。其实最早的文字,就是从这种经济结算当中的记账行为,发展而来的,在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当中,都发现了代表“酒”的文字符号,所以,酒作为一种用来支付的薪资,所以说酒不但是为经济、也可以说为文字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不光是文字,还有文化,古今中外都有跟酒有关的文化和社交礼仪,这些,很多也是从人类开始饮用啤酒,就逐渐发展出来的。比如说吸管儿,我们可能以为这是近现代才有的东西,其实古埃及的壁画上显示,早在古代,人们就用芦苇杆儿来当吸管儿,喝啤酒。这最初是因为当时的过滤技术不行,用吸管喝能减少杂质,很快发展成一种礼仪,几个人,每人一个吸管,共同从同一个罐子里喝啤酒,这代表的是一种相互信任,我们今天说,就是社交的润滑剂,其实酒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发挥这个作用了。
啤酒就说到这,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种饮料:葡萄酒。
今天我们觉得啤酒比较大众,红酒就相对高端,其实,古代也是这样。葡萄酒,也是最早出现在西亚,今天的亚美尼亚和伊朗北部这一带,具体时间也已经不可考了,但距今至少也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因为考古学家发现,在那个年代的器皿残片里,就能找到葡萄酒的残渣。
但是葡萄酒的兴盛,也要从两河流域说起,在距今五千多年前,两河流域有一个王国名叫亚述,大体就在今天伊拉克这一带。他们武力非常强大,周边的国家都要进贡称臣,这其中,他们北方的一些国家和民族,就进献葡萄酒。由于两河流域的气候不适合葡萄生长,所以葡萄酒在亚述,属于是高档进口酒,上流社会才能喝,这一来,葡萄酒就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备受追捧。这里记载一位亚述国王,纳西尔帕二世,他在公元前870年举办过一次盛大宴会,宴请了六万多人,提供了一万坛啤酒,和一万皮囊葡萄酒。
后来随着东西方世界的接触,葡萄酒和葡萄酒的酿造手法,传到了希腊,希腊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希腊人大量种植葡萄,酿葡萄酒,因为成本低,所以几乎每个希腊公民都能消费得起,这时候希腊人再看东方人,觉得你们王公贵族才能喝的酒,我们这人人都能喝,可见我们跟你们不同,我们比你们优越。你看,喝酒喝出优越感来了。作者认为,希腊人这种觉得自己不同于、而且高于东方人的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就是葡萄酒带来的。
葡萄酒在希腊世界也催生了独特的酒文化,古希腊的那些哲人,他们思考、辩论,往往离不开葡萄酒,一场酒会,往往也是不同思想交流碰撞的知识大会,比如柏拉图著名的《会饮》,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柏拉图认为,葡萄酒可以唤醒人们深藏在心中的某种感情,包括爱、骄傲、愤怒、贪婪、胆怯,总之,酒能让人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情,所以古希腊人认为,要观察一个人真正的品行,就要看他饮酒之后的表现。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酒品即人品呢?
同时,为了防止饮酒过量,在古希腊的酒会上,通常会制订一套规则和秩序,并且有人来监督执行,我们知道古希腊世界就有很浓的民主色彩,但是柏拉图,还有他的导师苏格拉底,他们也都对这种民主制度有过反思,而他们这种思想,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对酒会的观察和体验得出来的,比如苏格拉底认为,权力如同葡萄酒,让人着迷,但是不胜酒力的人,喝多了会醉,并且引发混乱。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大众都是无知而盲目的,就像喝醉了的人,把权力交给他们是危险的,而理想的社会应该由一个精英团体来领导,当然,最好是哲学家团体。所以你看,古希腊人把葡萄酒喝出了理论高度。
后来,罗马征服希腊,成了西方世界的霸主,但是他们继承了很多希腊文化的元素,其中就包括葡萄酒。罗马的地盘可比希腊大多了,并且主要是在地中海周边,气候、土壤条件都适合种植葡萄,所以葡萄酒在罗马全国范围内盛行开来。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作者说,“坛坛葡萄酒通罗马”,正是葡萄酒,在构筑遍布罗马广阔疆域的贸易网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一次,考古学家在法国南部沿海发现了一艘罗马时代的沉船,船上装载着一万罐葡萄酒,总量有25万升,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多瓶,从这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葡萄酒贸易的规模。这么大的葡萄酒需求,就催生出了上百种的知名葡萄酒品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产在意大利中部的费乐年白葡萄酒。在罗马神话中,酿造这种酒的葡萄,是酒神亲自种下的。
葡萄酒的流行,还因为当时的人认为,葡萄酒具有药效。前几年有本书在中国特别流行,名叫《沉思录》,作者是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他就是常年饮用葡萄酒,认为这能起到解毒的作用,那么真的有效吗?不知道,不过这位奥勒留活了59岁,在当时可以算是高寿了。
后来随着基督教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葡萄酒又被赋予了宗教上的意义,因为在基督教的仪式上,葡萄酒象征着耶稣圣血。而这种宗教仪式,都是很庄严肃穆的,所以饮用葡萄酒,一直是伴随着这种有秩序、讲礼节的场合,喝葡萄酒,要是像喝啤酒那样,气氛热烈、喧闹,那画风就不太对了。
虽然在罗马时代,葡萄酒之风遍及欧洲,但是欧洲中北部的气候条件不适合葡萄生长,当地的经济也比较落后,没有能力大量购买,所以,罗马帝国的疆界,基本就是一条葡萄酒和其他酒类的天然分界线。在这条线的北边,人们喝什么呢?那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第三种饮料:烈酒。
所谓烈酒,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主要是指酒精含量很高的酒,我们前面说的啤酒、葡萄酒,都是酒精含量比较低的。人类学会酿造烈酒,这是因为一项技术的出现,就是蒸馏。
所谓蒸馏,就是对液体进行汽化,然后再让它冷凝,这样就能分离溶液当中的溶剂和溶质,以酒为例,酒精的沸点是摄氏78度,水的沸点是100度,所以加热酒,在酒沸腾之前酒精就会先蒸发出来,再把这中含有酒精的气体收集起来,遇冷凝结,这样就得到了酒精含量高得多的饮料,也就是烈酒。
蒸馏这种技术,最初也是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当时主要是用来制造香水。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对这种技术进行了改良,有意思的是,因为宗教原因,阿拉伯人是不喝酒的,他们的蒸馏技术主要是用来制药,但这项技术传入欧洲之后,可就造福了欧洲的酒鬼们。
欧洲中北部,气候比较寒冷,所以人更喜欢这种经过蒸馏处理的酒,因为御寒效果好啊,他们把这种酒称为“生命之水”,又因为这种烈酒喝上一口肚子里就像烧起来了一样,所以也称为“烧酒”,英语里的“白兰地”,就是从德语里“烧酒”这个词演变过来的。
白兰地、威士忌,这些我们常听到的酒,都属于烈酒,还有一种朗姆酒,也是用这种蒸馏工艺酿造成的烈酒,不过它的原料不是谷物,而是甘蔗,含糖量比较高。要说烈酒对历史的影响,恐怕还就得首推这种朗姆酒。
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并且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他们从非洲引进黑奴。这些黑奴,很多是从当地部落酋长手里买来的,而欧洲人用来向这些酋长支付的,主要就是朗姆酒。所以,罪恶的奴隶贸易,朗姆酒在背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的前身,北美13殖民地当中的新英格兰地区,他们的经济支柱就是用糖和甜酒到非洲购买奴隶,再把奴隶运到中美洲的种植园卖掉,这叫大西洋三角贸易。后来英国出台《糖法案》,对进出北美殖民地的糖和甜酒增税,引发美洲人不满,闹起了美国独立战争,这部分内容,我们在《舌尖上的历史》里已经详细讲过了,那下面我们再讲另一个,烈酒对美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故事,这就是1794年的威士忌暴乱。
在当时,美国已经成功独立,但是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啊,之前打仗还欠了一屁股债,政府手里没钱,怎么办?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也是美国国父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决定,对酿造业征收消费税,特别是美国人喜欢的威士忌这类烈酒。结果这一下就炸锅了,美国民间群起反抗,1794年,一位叫威廉·米勒的农场主,纠集了一票人,成立威士忌爱好者组织,武力对抗下来执法的联邦法庭人员,这时演变成一场暴乱,后来华盛顿组织了一万多人的军队,才平息下去。不过,推行烈酒消费税好容易收上来的这点钱,也有1/3,就这么烧进去了。
这是美国诞生之初的一次比较大的内乱,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华盛顿用武力向新生的美国明确了一点,那就是联邦法律不容忽视。但事后,这项烈酒消费税也被取消了,这说明政府方面也有所反思,明白了不能无视民意,一意孤行,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说完了烈酒,这六个瓶子我们就讲完一半了。啤酒、葡萄酒、烈酒,这都是含酒精的,而下面的三种饮料,都是不含酒精的:咖啡、茶、可乐。我们先来说咖啡。
我们人类喝咖啡的历史,其实也很悠久了,至少有一千多年,咖啡发源于东非,后来又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不过咖啡真正在欧洲火起来,还是因为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所谓启蒙,就是对之前不假思索就相信的那些思想、认识,重新审视,不管是宗教层面的,还是科学认知层面的,比如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就被证明不靠谱了。这就是启蒙时代的精神,它是一种觉醒,从我们被灌输的那些思想观念当中清醒过来,重新思考和认识世界。
所以说,清醒,就是启蒙时代的时代精神,而这,恰好就跟咖啡的特性,无缝对接了。咖啡当中,富含咖啡因,能够刺激人的神经,使人处在一种清醒、甚至亢奋的状态。我们前边说过的酒类,不管什么酒,它都是让人沉醉,而咖啡让人清醒,所以作为新饮料的咖啡,也就被树立成旧饮料酒类的对立面,进而又被引申成为代表清醒、理性的新精神,跟代表沉迷、盲目的旧精神的对立。咖啡,也就成了新时代与新精神的象征。
而咖啡不光是起到一个象征作用,随着咖啡的流行,欧洲各地的咖啡馆越来越多,这种新的社交场所,也为一些重大变革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举例来说吧,在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议会打败,国王查理一世被砍了脑袋,英国成为了共和国。但是革命胜利之后,英国人反而觉得,这新的共和制,还没以前舒服,于是就开始酝酿复辟君主制,当时已经遍布英国的咖啡馆,就成了他们交流、传递这种思想的场所,所以作者说,在当时,咖啡馆就是英国政治的风向标。人们在咖啡馆里谈论时政,当时的人说,咖啡馆是英国最有言论自由的地方。果然,这种思想通过在咖啡馆的散播与发酵,在英国人当中形成了相当的思想基础,当革命领袖克伦威尔去世之后,流亡国外的王室后裔查理二世返回英国,重新当上国王,英国又变成了“王国”,直到今天。
不过从这时起,英国的咖啡馆就成了人们谈论政治,针砭时弊的固定场所,当英国人对复位的查理二世有所不满,也会在咖啡馆里议论。查理二世一度想封掉这些咖啡馆,英国人奋起反抗,因为他们认为,保护咖啡馆,就是保护言论自由的空间,终于,国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这样一来,咖啡馆就更加被视为自由的象征,更被当时的外国人视为,英国最重要的标志。
后来这种咖啡馆文化又从英国蔓延到欧洲其他地方,比如在法国,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那些大思想家,也跟他们的英国同行一样,喜欢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或者把咖啡馆当做他们研究学问的办公场所。比如,大思想家狄德罗,他的《百科全书》,就是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写出来的。
所以,咖啡文化,一直是伴随着清醒、理性、自由这些标签,这种文化一直持续到今天,不信你到今天的网络咖啡店里坐一坐,准会发现拿着笔记本在办公、写作,或者是蹭 WiFi 的人,这就是几百年积淀下来的咖啡文化。
说完了咖啡,我们再说下一款饮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茶。
茶,我们太熟悉了,中国人喝茶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传说中茶的由来就更久远,相传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在尝百草的时候意外发现,用茶叶泡水,不但好喝,还各种的有利于健康。所以中国的茶文化和制茶、品茶的各种文化和技术,源远流长,还启发了邻国的茶文化,比如有名的日本茶道,这些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主要说一下,茶对世界历史和中国运势的影响。
这就要从茶叶传入欧洲说起,那是在16世纪,欧洲人发现新航路、中西实现直接接触之后的事,葡萄牙人最早把茶叶引进欧洲,当时欧洲人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前所未见,而且他们对茶叶的认识约等于零,以为“红茶是红茶树上长的,绿茶是绿茶树上长的”。不过在欧洲大陆,茶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喜欢的人认为茶有益健康,但也有一帮不靠谱的“营养专家”,说茶叶经过在海上的长期运输,已经毒化了,容易喝死人。
这个情况直到英国人接触茶之后,才发生了改观,英国人研究出了更多的喝茶方法,比如加糖、加奶,而且上流社会对茶格外追捧,比如前面说的国王查理二世,他的王后凯瑟琳,就是茶的爱好者,这位王后本来是葡萄牙公主,嫁给查理二世之后,葡萄牙国王把在印度的两个贸易站作为陪嫁送给她,这样英国就更方便获得来自中国的茶。后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越做越大,18世纪之后,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每年都达到5000吨以上,最高时候占东印度公司贸易份额的60%,而茶,也取代了丝绸和瓷器,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出口商品。
由于有了这么大的进口数量,茶在英国的销售成本越来越低,整个英国社会,从王公贵族到社会底层,都可以喝茶,茶慢慢成了英国的国饮,而且这个爱好,还被英国的移民带到了美洲殖民地,美洲人也大量喝茶,所以18世纪后期,英美交恶,英国人对输入美洲殖民地的茶征税,引发了激烈反抗,1773年,就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这被看作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先声。
那我们再来看茶对中国的影响,由于西方对茶有这么大的需求量,而茶叶又是中国特有的,所以中国清代,通过茶叶贸易,每年都能赚到很大的贸易顺差。这让英国方面越来越肉疼,就想了个损招,向中国贩卖鸦片,用鸦片贸易来抵充进口茶叶的逆差。然后的事情我们都熟悉,鸦片泛滥,清政府禁烟,英国以保护贸易为名,发动鸦片战争,清朝从此走向衰落。
不过比起鸦片战争本身,对清朝打击更大的,其实是茶叶贸易主导权的丧失,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已经认识到,在茶叶供给上单纯依赖中国太吃亏,他们满世界的找,想看看从哪里还能获得茶叶,结果1834年,英国的植物学家无意中在印度东部的阿萨姆,发现了一种野生茶树,英国的一伙商人立刻组建了阿萨姆公司,尝试在当地生产茶叶,1840年,鸦片战争的同一年,阿萨姆公司已经控制了当地大部分的实验茶园。十多年后,公司开始盈利,到了1872年,阿萨姆公司出产的茶,从质量和成本上,已经跟中国茶不相上下,这对依赖茶叶出口的清朝经济,是个沉重打击。
进入20世纪之后,因为英国的技术支持,阿萨姆茶成本进一步降低,到了1913年,清王朝退位之后的第二年,阿萨姆茶的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中国茶的大约1/4,英国彻底取代中国,成了世界第一茶叶王国,印度独立之后,继承了这个位置,直到今天,印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最大茶叶消费国,占全球茶叶消费的23%,而中国占比16%,被挤到了第二位,英国是第三。所以茶叶的背后,就是一部中国王朝的兴衰史啊。
说完了咖啡和茶,我们就要讲到最后一种饮料,可乐。
之前讲的五种饮料,都有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历史,而可乐,我们一看就觉得,这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性商品之一。而事实上,可乐的年头虽然比不了前面这五种饮料,但也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
说可乐,就要从它的前身,苏打水说起。这也是一切人工碳酸饮料的起源。在1767年,一位英国化学家,名叫普利斯特利,他观察啤酒的发酵过程,发现会产生一些气体,比重比空气重,还能让蜡烛熄灭,还能溶解在水里,这种神奇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在这个发现基础上,他尝试把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这样,就造出了苏打水。
这就是最早的碳酸饮料,虽然没什么味道,但是口感跟以前人们熟悉的各种饮料都不同,让人感觉很新奇,特别是在不久之后成立的美国,几位美国国父,像杰斐逊啊、麦迪逊啊,他们都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对苏打水这种新的饮料很感兴趣,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碳酸饮料产生兴趣,科学家也不断尝试改进,到19世纪末,喝苏打水在美国已经很风行了,当时的社会评论家甚至把苏打水称为是“美国民主的象征”,因为它介于富人喝的香槟和穷人喝的啤酒之间。而这个时候,未来真正的美国国饮,已经悄悄诞生了。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位药剂师彭伯顿,无意中发现把一些头疼药溶解,加入苏打水之后,会得到一种新的饮料,酸甜爽口,这就是可乐的前身。当时美国的制药业也很混乱,什么东西都往药里加,有酒精、咖啡因、焦糖、鸦片,正是这么复杂的成分,让彭博顿误打误撞,造出了可乐。在那之后,他又不断试验改良可乐的成分,直到后来,发现了古柯叶,用古柯作为配方,跟苏打水等等成分共同制成了今天的可口可乐。
虽然彭博顿在1888年就死于癌症,但他身后,可口可乐一炮而红,不但成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可乐,还成为美国商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在全球传播,在二战当中,可乐被作为奖品,发给美军的英雄飞行员,后来的冷战时代,可乐被视为美国形象的代表。后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强,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先锋,但同样,世界上一些地方闹起反美运动,可乐也成了被倒掉,被打砸的重灾区。
《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这本书,我们到这就说完了,再来一起总结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汤姆·斯坦迪奇,以六种饮料为线索梳理了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并且告诉我们这些饮料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比如,啤酒是农耕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也对定居文明的巩固和发展有很大贡献;葡萄酒,是希腊文明、罗马帝国时代的贸易、基督教文明的重要元素;烈酒,推动了美国早期的奠基以及美国独立后国内秩序的建立;咖啡,是启蒙运动的象征;茶,是影响中国古代经济、甚至王朝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口可乐在美国的经济崛起和全球化时代中,被视为美国文化的标志。而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能够获得一个看待历史的新角度。
撰稿:曲飞工作室
脑图:摩西
转述:怀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