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战争(21)吴破楚入郢(ying)之战

自周敬王八年,楚昭王四年,吴王阖庐三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庐采取三分敝楚长期消耗之战略,迭次分兵攻楚,迄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已历六年,《左传》载,自楚昭王立,无岁不有吴师。至是楚国确已被吴兵扰乱消耗,达于精疲力竭之境地。

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十年,吴王阖庐九年,公元前506年,蔡昭侯既以遭楚令尹囊瓦索赂与囚禁之怨赴诉于晋定公,晋定公于是年夏召集十八国诸侯联军会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谋以伐楚,乃以晋士鞅优柔寡断而罢兵。蔡昭侯以求晋助不成,又以于归途中以兵伐沈之事,招来楚军之进攻,乃以公子乾为质于吴而求吴国之救援。

吴王阖庐召子胥孙武议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则如何?”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于是,吴王阖庐乃遣使答蔡唐并征蔡唐两国之军,一面以孙武为将,伍、员、伯豁副之,公子山(阖庐子)为先锋。吴王弟夫概欲求为先锋,吴王未之许。夫概乃率所属五千人从征,尽起三军之众,会蔡唐两国之军伐楚。

吴军此次大举伐楚,将吴军分为南北两路,主力军在南路,由潜(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 越过今皖鄂交界之青苔关、松子关,行崇山密林无人之地,经柏子山(今湖北省麻城县东北)、举水(麻城南)向汉水地区前进。此道为齐桓公在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与徐伐英氏时经由之道。北路为一部军,自淮油(当在今安徽省霍丘县附近)舍舟从陆,先行救蔡,会同蔡国之军,迅速越过无人之地大隧(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与湖北省交界之大胜关), 直辕(今武胜关), 冥厄(今平靖关)三隘口,再会唐侯之军向汉水地区前进,在雍滋(今湖北省京山县北)与主力会合,以与楚军在汉水两岸进行决战,然后进入楚之郢都。

楚令尹囊瓦在围蔡中,闻吴国发兵救蔡,乃解围而归。又闻吴军舍舟于淮讷登陆,将疾趋三隘口而下汉,乃与左司马沈尹戌谋议,彼自率之主力军在汉水西岸暂取守势;使左司马戌悉起方城(今河南省方城县)之兵(楚经常在方城、城父、叶邑驻有重兵,以防卫其北疆境界), 疾趋淮讷,毁吴之舟后还塞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口而下击吴军之背。然后囊瓦以主力军渡汉水南北夹击吴军。

吴国按照其原定之作战构想而进军。北路军留舟于淮,登陆向蔡境前进以救蔡。楚囊瓦围蔡之军,见吴军来救蔡,乃解围而归。由于围蔡之军乃车步军,故囊瓦撤退时仍迁道而西由邓而入;及其抵达汉水西岸时,突闻吴蔡联军已疾趋大隧、直辕、冥厄,将自三隘口而入,在汉水西岸暂采守势,以待沈尹戌军之夹击。

在进行间,囊瓦忽又闻柏举以东之山区,亦有吴之大军侵入。当时武城黑即建议,如待沈尹戌军之夹击,则战功将为沈尹戌所独得,不如先用汉水之军,东进击破吴由潜侵入之南路军,再进而与沈尹戌军夹击吴北路之军,如是则令尹之功自居沈尹戌之上。囊瓦遂从其议,改变原定计划,令其军渡汉水而东,经小别至大别(当在柏子山举水之西), 与吴军三遇三战。

吴军以越险而西,处于险地而决死相斗,士气极为高昂;又以当地东夷民族,处处利吴军之行动,故三战皆击败楚军。楚囊瓦以三战皆败,乃欲弃军奔逃。但史皇进速曰:“逃之无所归,不如死战以脱罪。”囊瓦乃率楚军退守柏举地区。

十一月庚午,吴军追至,两阵对峙于今湖北麻城东南八十里之龟头山附近。阖庐之弟夫概请于阖庐曰:“楚囊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猛攻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军继之,必克。”阖庐未之许。夫概曰:“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乃率其所属五千人,径自向囊瓦之从卒进攻,囊瓦之从卒不能敌而奔逃,楚军阵形因而动摇,吴大军随而攻之,楚军大败。蓬射被俘,史皇战死,囊瓦畏罪奔郑。蘧射之子遭延率楚败军残部退至清发水东岸(即今湖北省之损水,楚军退达之处,当为今之安陆县与云梦县附近)。

吴军追及,将攻击之,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于是,乘楚军半渡而击之,楚军落水溺毙及被俘者甚众。已渡之楚军溃奔至雍滋(今湖北省京山县), 正做饭就食时,吴军突然追至,楚军弃食而逃。吴军乃因其食而食之,继续加以穷追,莲延率其仅存之败卒向西逃奔。

先是,楚左司马戌发方城之兵,疾趋淮讷,欲毁吴舟。至息(今河南省息县), 闻楚军已败,乃转兵入三隘口而下,欲回救楚军,遇吴军于雍滋。时适吴军已得楚食,正分兵追击楚遭延之溃军,司马戌即展开向吴军作猛烈之攻击。司马戌以其新锐之卒,与其自己决死之斗志,初战获胜,吴师稍却。然由于彼身先士卒之故,身被三伤,不能复战,遂亦终于败亡。

吴于是以五战皆捷之威,于十一月二十九日长驱入郢都。楚昭王携其妹偕铖尹固乘舟溯江西奔。当其逃离郢城时,因吴追兵甚急,乃使铖尹固放出其宫中之群象,以火烧象尾,纵之向吴之追兵奔冲,以却追兵,遂得逃脱。昭王溯江西遁,辗转至郧邑(今湖北省安陆县)、随邑(今湖北省随县南)。吴兵追至随邑,不获而还。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冬十一月末,吴军进入郢都,楚君臣已星散。楚君臣由于急急奔逃之故,家室仍尽留宫府之中。吴君臣遂分别入居楚君臣之宫府,“君居其君之寝,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是时孙武苦谏吴王,吴王不听。夫概与公子山为争夺囊瓦之宫,几相攻战。凡此均可见吴军攻入郢都后奸淫掳掠之一斑也。伍子胥以擒昭王不得,掘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其杀父灭族之仇恨。

(0)

相关推荐

  • 蛮夷还是正统?先秦吴国人的自我认知变化(上)

    很多文字中保留了远古时代的文明密码.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吴国先民的一些情况.吴国的'吴'的本字是'呉',属于会意字,有'口'和'大'组成,根据<说文解字>,<毛诗序>等典 ...

  • 中国史上战争(18)楚救齐伐郑之战

    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冬十一月,正当晋及诸侯之军围攻齐都临淄之际,楚康王闻齐都危急,思欲伐郑以救齐. 楚令尹公子午出军伐郑,先集中于汾(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是役公子午本不愿出兵,又值深冬气候 ...

  • 吴国的破楚入郢之战

    <姑苏晚报>2021年07月19日 B06版 吴波 寿梦称王之后,"始通中国",吴国开始强大.自晋景公采纳大夫申公巫臣"远交近攻"的策略,派遣他来吴 ...

  • 中国史上战争(19)齐袭晋太行之战

    此次战役导因,一是齐国报复上次平阴之战,二为栾盈被逐,欲以报其私人之仇恨.其间可能又介人楚康王之阴谋,以期晋齐两国内讧,造成中原之混乱. 齐庄公之作战方略,以潜遣栾盈回晋造成晋国内乱,为其主要才谋略, ...

  • 中国史上战争(15)晋秦麻隧之战

    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使魏相至秦,宣布与秦绝交.又派郤锜赴诸侯各国征师.是年夏五月,晋厉公遂会齐.鲁.宋.卫.郑.曹.邾.滕八国诸侯,联军伐秦. 当时晋国都在绛,即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二里 ...

  • 中国史上战争(12)秦晋殽函之战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四月郑文公卒,子穆公兰立.十二月,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秦留戍大夫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穆公曰:"郑君使我掌管其北门之防卫,若潜师来袭,郑国可得也."秦穆 ...

  • 中国史上战争(5)武丁远征土方鬼方之战

    商代自商汤立朝后,曾五次迁都.商鼎盛时期为盘庚迁殷以后,大约前1400年至前1200年间.当时政治安定,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充沛.当时环绕中原北方者为土方:西北方及西方者为鬼方:西方为羌方三部族, ...

  • 中国史上战争(4)夏商鸣条之战

    商族为东方夷族部落中最强大的部落.因其先世曾受封于商,故称商族.商族进入中原进而影响中原,起始于商汤时代.汤名履,有政治眼光,其广布仁政,罗致贤能,及早就为推翻夏朝政权做准备.商汤以亳为基地,逐步兼并 ...

  • 中国史上战争(20)吴楚鸡父之战

    周敬王元年,吴国淮河流域的国土之地仍由为楚国盘踞,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再次兴兵进攻州来. 梦国平王闻吴军进攻州来,便遣使征集顿(今河南省商城县南故南顿城).胡(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二里胡城).沈(今河南省沈 ...

  • 中国史上战争(25)越攻吴笠泽之战

    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越大夫文种见吴国饥荒,仓廪空虚,乃又倡议乘此时机灭吴.其建议之要点如下: (一)吴王仍积极以谋攻我,今故示息民不备,乃欲以懈我,我不可怠忽. (二)今吴民既疲惫不堪,在大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