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小麦价格一旦接轨,小麦上涨的“拦路虎”必出现!

国庆节过后,国内小麦市场一改夏收期间的踯躅行情,各地小麦价格不仅普遍出现上涨,而且涨幅相对增大;国家临储小麦虽恢复常规拍卖,但由于与新麦相比在性价比上均不占优势,成交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市场,因全球现货小麦价格走高激发新一轮空头回补,美国小麦期货价格触及近三个月高位。
监测显示,截至10月中旬,主产区一等普通小麦主流收购价在2300—2380元/吨,周比上涨20—60元/吨。
另据监测,截至10月18日的一周,周初小麦均价2290.00元/吨,周末均价2332.00元/吨,上涨43元/吨,涨幅为1.75%。
节后小麦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供需阶段性出现偏紧,同时国家小麦收购、销售政策均维持稳定,一定程度上也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后市麦价还有多大上行空间?后期随着小麦上市量将会增加,阶段性偏紧的市场供需格局将会得到缓和。由于小麦市场整体供给并不缺粮,供需较为宽松,小麦价格仍然缺乏持续上涨基础,预计本轮麦价的上涨空间也将会有限。

节后供给阶段偏紧,产区麦价凸显涨势

国庆节过后,主产区小麦价格并没有因集中收购结束、节日拉动效应减退而出现下滑。相反由于农户及贸易商关注重点已转向秋粮购销,出售小麦积极性下降,面粉企业到货量减少。再加之政策稳定体现利好,主产区小麦价格普遍出现上涨态势。
10月中旬,河北衡水一等普通小麦收购价为2350元/吨,石家庄为2370元/吨,邯郸为2360元/吨;山东德州为2380元/吨,菏泽为2380元/吨;河南新乡为2360元/吨,周口为2320元/吨,郑州为2370元/吨;江苏徐州为2320元/吨,安徽宿州为2300元/吨;周环比均上涨20—60元/吨。
受普通小麦价格上涨的推动,近来主产区优质小麦市场亦出现稳中有涨行情。10月17日,河南郑州“郑麦366”优质小麦收购价2400元/吨,新乡为2410元/吨;山东菏泽“济南17”优质小麦收购价2420元/吨,潍坊为2420元/吨,周内上涨30—5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优质小麦收购价2410元/吨,衡水为2390元/吨,周环比保持稳定。

监测显示,10月中旬,华北地区优质小麦平均价格为2400元/吨,比去年同期的2702元/吨下降302元/吨;优普小麦价差为99元/吨,比去年同期的216元/吨下降117元/吨。

陈麦性价均不占优,政策拍卖成交偏低

10月16日,国家进行最低收购价小麦恢复拍卖以来的第二次竞价交易,总计投放量300.29万吨,实际成交0.38万吨,周比减少0.21万吨;成交率为0.12%,周比下滑0.07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2343元/吨,周比小幅下降3元/吨。
从成交状况来看,河南成交2014、2015年混合小麦2500吨,江苏成交2018年白麦1263吨,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四省全部流拍。
节后政策性小麦成交率偏低,主要的原因是当前新小麦价格不仅仍明显低于政策性小麦到厂成本,而且陈麦较新麦品质亦有所下降,用粮企业更乐于通过流通市场采购货源。

如10月16日拍卖,江苏2018年产一等白小麦成交价为1.185元/斤,加上0.015元/斤的出库费、0.01-0.02元/斤的运输费用,陈麦到厂成本在1.21-1.22元/斤之间。而当前江苏徐州一等新小麦价格基本在1.17—1.18元/斤左右,新陈小麦之间差价较为明显。市场认为,在国家小麦拍卖底价暂不作调整的情况下,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率仍会延续较低水平。

麦价上涨成本上升,粉企加工利润下滑

据市场反映,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节日效应对于面粉销售的推动作用减弱,面粉消费进入相对平稳期,企业整体开机率呈现下滑态势。10月中旬,华北面粉企业整体开机率50%,周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型企业开工率30—50%,大型企业开工率在75%以上。
10月中旬,江苏徐州特一粉出厂价3100元/吨,河北石家庄为2980元/吨,山东济南为3030元/吨,河南郑州为30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由于近来面粉企业整体开机率呈现下滑,麸皮供应量受到限制,麸皮价格呈现上涨态势。10月中旬,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1300元/吨,河南郑州1340元/吨,山东济南1300元/吨,江苏徐州1350元/吨,安徽宿州1340元/吨,周环比上涨70—110元/吨。

据了解,近期副产品麸皮价格和小麦价格均呈上涨态势,但是制粉成本上升对加工利润的影响更为明显,面粉企业加工利润出现下滑。10月中旬,华北黄淮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138元/吨,周环比下滑25元/吨。其中河北石家庄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96.8元/吨,山东济南为141.3元/吨,河南郑州为176元/吨。

短期麦价稳中偏强,上涨幅度或将有限

按照往年惯例,集中收结束后,从理论上讲竞价交易将成为引领市场行情走向的风向标,小麦市场价格脱离政策性小麦进厂成本这一“轴心”的概率很小。
从当前新陈小麦差价来看,由于国家对小麦拍卖底价暂未调整,当前新粮与陈粮尚存在一定的价差,新麦市场将会受到支撑,价格将会向拍卖小麦价格靠拢,支撑粮商的看涨心理。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上年今年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受灾较重,导致产量和质量双降,尤其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小麦质量不如常年。集中收结束后,市场高质量小麦粮源已经不多,小麦竞价销售基本成为市场供给的主要渠道,自然拍卖引领市场的影响效应明显。而今年小麦不仅产量增加,而且质量普遍较好,市场余粮的有效供给能力较上年同期增强。再加之拍卖小麦在性价比上均不占有优势,市场成交率较低,预计一定时期内政策小麦拍卖“风向标”效应也或会打折扣。
2020国家政策性小麦收购价格维稳的靴子已经落地,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稳定市场心理。节后的小麦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阶段性出现暂时偏紧,而随着秋收秋种的结束,后市小麦上市量将会增加,阶段偏紧的市场供需格局将会得到缓和。由于国内小麦市场整体供给宽松,需求相对不旺,小麦价格麦价既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也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能。如果国家临储小麦销售底价暂不作调整,预计短期内市场麦价仍将会延续稳中偏强态势,直至回升到政策性小麦销售成本附近。一旦新陈小麦价格实现接轨,拍卖小麦进厂成本将成为市场小麦上涨的“拦路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