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与叶天士出生于同一时代,又同乡里,均系江苏吴县人,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薛氏十分聪明,博学多才,所著诗文很多,因母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在当时与叶天士齐名,成为江苏吴县两大医家。但二人常相互抨击,故薛雪称自己住所为扫叶山庄,自称扫叶山人。现传说《湿热条辨》—书为其所作。

本文选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

一、阴湿伤表证治

【原文】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胸痞腰疼),湿在在表。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选注】自注:“身重恶寒,湿遇卫阳之表证。头痛必夹风,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

杨照藜:“湿宜淡渗,不宜专用燥药。头痛属热,不必牵涉及风。”

章虚谷:“恶寒而不发热,故为阴湿。”

王孟英:“阴湿故可用香薷、苍术、羌活以发其表。设暑胜者,三味皆为禁药。”

青龙提要:虽曰湿热初期,但是应该属于有湿无热之候,或者热被湿裹,热邪不显。从用药薄荷牛蒡来判断定是夹热,只是很少而已。病在表位,湿邪偏重,故而自注曰“阴湿伤表”。

杨氏注解湿宜淡渗一条。古代虽有治湿不利小便说法。但是本条湿邪在表,故而可汗而去之。不符合善逐邪者就近而诛之的原则。

至于汗法治疗湿温,吴鞠通虽然提出禁忌也不可拘泥。《金匮要略》早已提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另杨氏云:头痛属热提法实属于此无干,画蛇添足之言。

仲景出麻黄加术汤治疗寒湿在表可供参考,自不多言。现代治疗湿邪初期多用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可参考,湿邪不重猪苓泽泻淡渗之药可减去不用。

至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有表证描述为何不用香薷藿香这些芳香解表祛湿之药,是因湿热内蕴三焦,肺气失宣,中焦不运,下焦不利,导致外见恶寒身痛等证,非是薛生白所云阴湿在表。因此三仁侧重于里治疗畅达三焦,薛生白治法侧重与表祛风除湿,学者当思之。

(0)

相关推荐

  • 丁酉年四之气发病特点及治疗要点

    2017丁酉年四之气,7,22-9,23,大暑-秋分,共60天左右.年运木运不及,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客气加临太阴湿土主气.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4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4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 ...

  • 姚荷生谈感冒''辨证”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30期 辩证 感冒的一般症状,是鼻塞声重.多嚏.时流清涕.头痛.恶风.或有发热等,病程大约三至七天.但由于四时气候不同,感邪亦有轻重,因此临床所见,脉症亦有 ...

  • 一、解表剂

    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 解表剂属 8法中的汗法,主要适用于表证,或麻疹未头,以及疮疡.水肿等初起之时,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脉浮等表证者 解表剂通 ...

  • 【《温热经纬》卷四 薛生白湿热病篇】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 ...

  • 【《湿热条辨》薛生白】精

    <湿热条辨>薛生白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熏扰肺胃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暑湿伤肺络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酿浊闭郁心包证 薛生白< ...

  • 薛生白《湿热条辨》

    湿热条辨卫分上焦证四条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三条暑湿郁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四条湿邪蒙扰 ...

  • 薛生白《湿热条辨》痢疾证治——湿热滞下证

    四十一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粘,里结后重,脉软数者.宜浓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 自注:古之所谓滞下,即今所谓痢疾也.由 ...

  • 薛生白《湿热条辨》寒湿证——寒湿困伤脾阳证

    二十六暑月病∶初起,但恶寒,面黄,口不渴,神倦,四肢懒,脉沉弱,腹痛下利,湿困太阴之阳.宜仿缩脾饮,甚则大顺散.来复丹等法. 自注:暑月为阳气外泄,阴气内耗之时,故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 雄按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化燥动血——热毒动血上下迫血证

    三十三热证: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雄按:以上四条,吴本无之.丹皮虽凉血,而气香走泄,能发汗,惟血热而瘀者宜之,又善动呕,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夹於,深入厥阴血分证

    三十四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二便自通,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手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 ...

  •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入营血——津液大亏神昏动风证

    三十五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硬,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大黄亦可加入. 自注:胃津劫夺,热邪内据,非润下以泄邪则不能 ...

  • 薛生白《湿热条辨》热入营血——

    三十湿热证∶发痉神昏,独足冷阴缩,下体外受客寒,仍宜从湿热治,只用辛温之品,煎汤熏洗. 自注:阴缩为厥阴之外候,合之足冷,全似虚寒,乃谛观本证,无一属虚,始知寒客下体,一时营气不达,不但证非虚寒,并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