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杯”有奖征文|把英灵留在麻栗坡的侦察兵
“老山杯”有奖征文
把英灵留在麻栗坡的侦察兵
——记原32师侦察连对越侦察作战的4名烈士
田茂斌
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后,原第11军第32师侦察连奉命在麻栗坡边境地区先后对侵占在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苗皇帝山的越军进行侦察作战。侦察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穿越丛林,摸爬深沟,翻越高山,垮跃悬崖,步入雷障,深入敌阵,潜入虎穴,风餐露宿,白天潜伏,夜间出击,捣毁敌巢,抓捕俘虏,获取情报,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无私无畏。
1980年9月,32师侦察连奉命对侵占在扣林山、老山的越军进行敌情侦察,该连认真谋划,精心准备,组织了一次成功的诱敌捕俘作战,并在猛洞区边防民兵的协助下,抓获越军一名班长,我军无一人伤亡,获取了越军阵地修筑、火力配备、兵力部署等重要军事情报,受到了原昆明军区的通报表彰。10月5日,该连又奉命对越军实行抵近侦察,进一步查清老山主峰一带的敌情,班长薛文海率领的侦察小分队静悄悄地潜入越军阵地防线,薛文海不慎触发越军埋设的地雷,身受重伤,壮烈牺牲,鲜血红透了伪装边民而身穿的瑶族衣服和手持的冲锋枪。地雷的爆炸声也惊醒了越军,多个越军阵地对我侦察小分队的活动进行严密监视,全连官兵在绵绵细雨中迅速秘密展开营救,当晚深夜将烈士遗体安全运回驻地,侦察小分队也安全归队。全连官兵在沉痛中为同吃一锅饭的兄弟脱下血迹斑斑的军衣,为同在一个战壕战斗的战友清洗遗体,为同举一杆旗的壮士换上崭新的军装,盖上崭新的军被,以崇高的军礼向烈士遗体告别。运载烈士遗体的军车在一片漆黑中缓缓驶向麻栗坡烈士陵园。薛文海烈士,1959年1月生,1979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系河南省淮阳县许湾乡官庄村委薛庄人,牺牲时年仅21岁。
1981年12月9日,该连奉命对侵占在苗皇帝山的越军阵地进行敌情侦察,副连长陈西友带领三排9班潜入越军阵地抓捕俘虏,在侦察途中误入越军埋设的雷区,冲在前面的九班长胡国云不慎踩着一枚跳有1米多高才会爆炸的跳发雷,在这一声巨响中,其身后的副连长陈西友也被罪恶的跳发雷弹片击中头部,两人瞬间光荣牺牲,两位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军衣、军帽。由于地雷的爆炸声引起了越军的警觉,越军当即对我方一侧高度监视,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担任其警戒任务的二排迅速展开营救,一边隐蔽掩护,一边抢运烈士遗体。当越军发现并向我追击时,已将两具烈士遗体抢运入境,傍晚安全抬回马林驻地附近一个隐蔽处停放。为了对我侦察行动保密,在停放烈士遗体周围的山顶上迅速设立岗哨,所有道路封锁,任何人员不得进入。全连官兵化悲痛为力量,在夜幕下为烈士脱去血衣,用炊事班烧的热水为烈士清洗遗体,给烈士穿上崭新的军装,在烈士遗体上覆盖着崭新的军被。全连官兵为失去一位可敬可爱的副连长、一位可敬可亲的战友泣不成声,在夜幕中列队向两位烈士军礼告别,在没有哀乐的惨景中万分悲痛地把两位烈士遗体缓慢地抬上军车,在昏暗的月光下默默地目送两位烈士运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陈西友烈士是1954年6月生,1975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系河南省孟津县横水公社古县村人,是刚新婚不久,妻子离开部队回乡,他就同连队其他首长一道率领官兵奔赴中越边境执行侦察作战任务的,牺牲时年仅27岁。胡国云烈士是1959年6月生,1978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系江苏省南通县(南通市)胜利公社人,时年仅有23岁。
1984年7月17日,32师侦察连再次奉命赴老山对越防御作战,该连三排9班在老山地区偏马潜伏设立观察哨,对清水口子的越军火炮阵地和小青山一带越军阵地实施敌情侦察。8月28日,三排9班观察哨被越军发现,突然对观察哨进行炮击,一发炮弹在观察哨位上爆炸,正在担任侦察任务的战士贺昌龙被炮弹炸得躯体四分五裂,壮烈牺牲,血肉洒遍了哨位和四周的林木杂草,军衣被炸成布筋筋挂在周围的树枝上,那军帽被烧焦,军帽上的红五角星帽徽被弹片划了一条弹痕,高倍望远镜被炸得粉碎,冲锋枪也被炸损,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于侦察连全体官兵都在前沿阵地执行侦察作战任务,连队官兵未能向他遗体告别,未能为他送葬。他的遗体由三排长和本班两名战士随着军车护送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战后部队给他追记三等功,追认为共青团员。贺昌龙烈士是1964年11月生,1984年1月入伍,系贵州省清镇县人,牺牲时仅有19岁。
32师侦察连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4名烈士,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7岁。他们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上,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们的部队,离开了他们的战友,离开了他们的父母及亲人。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是他们都和所有英雄人物一样,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真理,追求和平,追求人民幸福;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扑汤蹈火,所向无敌;具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兵的担当精神,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们把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南疆,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生命的句号刻在了血与火的战场,把美名留在了人间,把英灵留在了麻栗坡。(本文图片为配图,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