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业:松盛堂本、致和堂残本与介休残本(《三国演义》新出现版本初探之六)

1

松盛堂本——“英雄志传”清刊系列12卷人物绣像先繁后简本

继2009年我在日本上田望先生的《三国演义》版本汇编介绍中查到刘兴我本,又在此资料中看到他手写的一条有关藏于辽宁图书馆12卷松盛堂本的记载,而此本从未被人著录过,上田望将此本分类在简本内,书名为《新刻按鉴演义京本三国志传》,这是标准的6卷本书名,但从未听说6卷本中有12卷本。

《三国演义版本试论》

我问中川谕先生,他也不知此本,因此我很好奇此本到底是什么版本。

2017年我想去辽宁省图书馆查看此本,为此我先联系一老朋友,辽宁大学科研处长胡胜老师,他找来他一学生、现在沈阳大学任教的赵旭帮忙。

赵旭先去辽宁省图书馆核实了此书,发来图片。从图片我确认此书就是6卷本后,我买了火车票到沈阳,赵旭到车站接我,然后全程陪同我去辽宁省图书馆看书,对此我十分感谢,他后来还写了一文介绍此行的经过。

我去看此本之前,先仔细阅读了中川先生一篇有关6卷本的文章,详细记录了文章中列出的各种6卷本的文字差异和错误。到辽宁图书馆后,我再和此本逐字核对,发现其他版本文字错误处,此本都没有错误。

作者在辽宁图书馆查阅资料

我又在几卷的卷首看到有“李卓吾先生评”的字样,但实际此本中没有任何李卓吾评语。6卷本是先繁后简本,前5则是繁本文字,接近李卓吾本。

由此我认为此本应以某种李卓吾本为底本抄写的,抄写者只抄了“李卓吾先生评”几个字,而未抄李卓吾评语。如此这个12卷本应该早于其他8卷本。

我由于当时已经退休没有经费,因此只复印了其中几页。后来中川先生付费请辽宁省图书馆全部扫描此书。中川先生很仔细,他看到此书最后第12卷末题写为“第六卷终”,因此认定此本的底本不是李卓吾评本,而是6卷本。

至于为何会出现“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是因为此本从6卷改为12卷,但还要保持和6卷本行款一致,而被迫增加了空行,在空行上增加了“李卓吾先生批评”字样,实际此本和李卓吾本无任何关系。

松盛堂本

中川先生的分析十分有道理,由此又可看出日本学者研究版本的仔细和认真,我十分佩服。松盛堂本是目前为止“英雄志传”本中唯一的12卷本,我认为书坊将6卷本改为12卷,是因为想找多人同时抄写,节省时间,为此我仔细核对了12卷的卷首书名的字迹,证实此本可能是由10人分别抄写的。

松盛堂本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也很有趣,版本研究有时并不枯燥,只要用心还是会不断有新的发现的,成绩永远属于不懈努力的人。

2

致和堂残本——“英雄志传”系列清刊20卷故事插图先繁后简本

以前“英雄志传”本插图只有上图下文和人物绣像两种,前几年在我一朋友张青松藏书中看到有一本致和堂本是整幅故事插图本。

此本是张青松在拍卖会上拍得的。20卷缺卷9、10,版心有“致和堂”字样。

致和堂本

此本文字也是先繁后简,其最大特点是全书前有20幅故事插图,在此前从未看到类似版本。此本插图和李卓吾本插图核对,全部插图的构图和李卓吾本基本相同,只是细节略有不同,因此从插图看此本应该出自李卓吾本。

我们开始不知此本刊刻于哪个时期,张青松怀疑此本是明刊本。我们带此本去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请曾鉴定过《红楼梦》卞藏本和“庚寅本”的古籍鉴定专家查看,他一眼看到“玄德”的“玄”字缺一点,这肯定是为避讳玄烨的玄字,因此肯定是清刊本。

我很后悔,这样明显的情况我们未注意到。查致和堂刊刻图书从康熙十七年(1678)到道光十年(1830)。

3

介休残本——“英雄志传”系列清刊20卷故事插图先繁后简本

“英雄志传”20卷故事插图本除致和堂本外,还有一些版本,其中一个是山西介休开门书厮所收藏的一个版本,此本在孔夫子网上出售,售价4.5万元,因为售价太高,还无人购买。

介休本

此本是残本,只有3册,卷1—8,17—20。此本书名和致和堂本相同,也是《新刻按鉴演义京本三国英雄志传》,有玉屏山人“三国志小引”一文,插图12幅,构图和致和堂本接近。此本行款15×26,和致和堂本14×37不同。

另外,孔夫子网还曾出售过一本和介休本行款完全相同的本子,但只有第3卷。我粗看两本行款字迹完全相同,因此认定是同版。

但中川谕先生很仔细,看到此拍卖本第一页一个“将”是简体字,而拍卖本的“將”是繁体字,因此两本肯定不是同版。

介休本

我再放大仔细看两本字迹,虽然十分相似,但还是有区别,因此简体字的介休本可能是繁体字拍卖本的复刻本。由此可以看出对版本研究要十分仔细,马虎不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