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做笔记,你也能成为写作高手
“老师,摘抄好词好句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我们家孩子抄了那么多好词好句,还是写不好作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提分教练,我常常听到家长们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不管是好词好句,还是其他素材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究竟该怎么做笔记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报了自媒体大V土豆老师的共读营,其中一本叫做《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书,一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本书的作者Niklas Luhemann,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卢曼,在3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58本社会学专著,每一本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开创性。他用来写作的这套笔记方法,在他死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德国有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他的笔记系统。
Sönke Ahrens (也就是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把对这套卡片盒笔记系统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文译作《卡片笔记写作法》。
在全世界名声大噪的卡片法,其受益者并不止卢曼一人。用《洛丽塔》轰动20世纪文学界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奥斯卡编剧Dustin Lance Black,还有国内的钱钟书等大作家,都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的铁粉。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个神奇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以及如何使用这个方法。
01
卡片笔记
笔记原来应该这么做!
卡片笔记写作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卡片来做笔记,其核心是一张卡片记录一个主题,所有卡片存入一个卡片盒、不分类,卡片之间建立联系。
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一些好的想法或创意总是转瞬即逝,只有用纸笔及时记录下来,才能永久保存,日后为我所用,这也是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提到的“闪念笔记”。
有人说,手指是人类的第二大脑。用手指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可以启发人的思维,摆脱思维定势,激发创意;而且,人的大脑里会同时存在诸多想法,只有将它们呈现在纸上,并以线性的逻辑、清晰的脉络整理在一起时,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思考。
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在看书的时候没有做笔记,那么即使当时这本书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之后回忆起来大脑也是一片空白,几乎相当于没读过。
当然,这里的“笔记”,并不只是给句子画线,在空白处写上几句评论这样简单,它其实包括了不同种类的笔记。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至少包括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三种。
作者申克·阿伦斯提醒我们,无论是否手写,都要记住,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并为下一步做准备。这才是所谓的“在纸上进行的思考”。
02
为什么要用通过卡片笔记来写作?
用卡片笔记来写作,是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以下仅列举三个理由:
1.不需耗费我们的意志力,
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意志力,是指我们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许多人从这句话中读到了意志力的重要性。
可是,做成一件事,靠的真是意志力吗?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明确指出,我们其实没有这种控制自己的能力,仅仅靠意志力来做事绝没那么容易。意志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消耗得还很快,想要快速提升意志力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既然依赖用意志力来完成事情是下下之策,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努力发掘这件事对我们的意义,或是增加事情本身的趣味性。
对很多人来说,写作都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儿。读研期间,喜欢文字、喜欢表达的我也曾苦恼于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论文。直到遇到这本书,我才惊觉:原来,用卡片笔记法做笔记,做好知识的积累,把大脑解放出来进行真正的思考,这样的过程要比枯燥的摘录、背诵有趣得多,能让我们的写作变得更加轻松。
2.简洁就是生产力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提到过一个集装箱的故事。集装箱发明之前,由于要整船整船地装卸货物,导致船只常常要在港口停留,运输效率很低。后来,我们通过集装箱将货物进行标准化,再装船,这种分装的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但是,只有将运输链的每个环节,从包装到运送,从设计船舶到设计港口,全部都统一起来之后,集装箱的潜力才得到了完全的释放。这就是“简洁”的重要性。
同样的,申克·阿伦斯之所以建议我们要以卡片的形式来记笔记,也是同样的道理。卡片盒就是学术界的集装箱,我们不必将不同的想法分开来存放,所有内容都被标准化成相同的格式后(比如按照问题、答案、补充这样的格式)存到同一个卡片盒中。
我们不需要关注中间的步骤,也不需要去运用画线法、摘抄法等阅读技巧,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发表有价值的观点。就像使用集装箱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货物从生产者那里带到最终目的地。
3.写作是个循环过程,
卡片笔记帮你打破线性思维
我上学那会儿,身边有很多同学,平时几乎不复习,总喜欢考前突击,虽然这样确实能让他们在考场上侥幸过关,但每回考试都依赖突击,考完就把知识点都忘了,就只能永远在“突击”,那些知识也就成为不了他的资产。这就是把学习和考试当做是“线性过程”,一锤子买卖。
实际上,学习和考试应该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次的复习都是在为以后的考试做准备,不一定是下次考试,还可能是下下次。复习得越好,考得就会越好;考得越好,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复习也会更有方法……
写作也是这样。如果你按照传统的思路,先定计划再开始写,写完就算任务完成,那么就是把写作当做是“线性过程”;可实际上,我们应该把阅读、思考、做笔记、复习这些步骤都当做写作的准备,写完了某一篇文章,并不代表任务的结束,因为它可能会为下一篇文章提供素材,或是启发你写另一个主题的文章。
积累得越多,写得就越多;写得越多,积累得就越多。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循环。所以申克·阿伦斯提倡使用卡片来做笔记,就是在提醒我们打破线性思维,把写作当做一个循环过程。
03
卡片笔记这么好,究竟该怎么做?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发现这个惊人的事实——那些书读得多的孩子未必学得好。
深入探究其原因,我发现这些孩子要么在阅读时几乎不做笔记,要么是做笔记的方法不对。不做笔记的情况暂且不论,最可怕的是他们在做笔记时,用的是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做法——复制粘贴,照单全收,完全看不见自己的思考痕迹。
思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这里主要说一下如何输出一条正确的笔记。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卡片笔记写作法》里说到的这句“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作者申克·阿伦斯说,如果不用自己的话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重写,我们往往就会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而只有清楚地知道我们在哪些内容的理解上有偏差后,我们才能真正通过阅读去提高理解力,从而得到成长和进步。
那么如果才能做到“用自己的话”复述书中的观点呢?
首先,当这个观点对你来说不是特别复杂时,可以直接合上书问自己“作者在讲什么”;如果内容较多较复杂,则可提取里面的关键词,尝试围绕着关键词,用自己的理解来组织语言;
要是前两个方法都不奏效,或是你刚刚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那么还有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调整原句的语序,简单地进行扩句和缩句,重新把作者的观点说一遍。
比如,“用自己的话将有用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即这些知识块是独立的,方便后续拼装和改善。”这个观点,如果用我的话来复述,可以表达为“用自己的话复述有用的知识点,有个隐藏的好处,就是方便之后拼装和改善这些独立的知识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