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承洲:周兆新老师的严与宽

周兆新老师在北大中文系的教师名单上叫周强,课表、招生简章、通知上都写作“周强”,而周老师的著作、论文一律署名“周兆新”,很多人以为“周兆新”是周老师的笔名,我曾当面问过周老师,他告诉我,他原本就叫周兆新,周强是后来上学改的,“我一直认为周强是别人的名字。”最后一句是原话,我印象很深。

作者与周兆新先生

周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考试、答辩的时候,学生都怕他。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亲眼见过周老师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有一位同学,在职读研究生,单位还有工作,又赶上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妻子生孩子,论文写作受到影响,虽然按时交稿申请答辩,但论文存在一些问题。论文送给周老师审阅,周老师看后拒绝参加答辩。导师只得劝这位同学延期答辩,继续修改论文。另一位同学在答辩会上,周老师提出一大堆问题,批得答辩人满脸通红。答辩结束后,在回宿舍路上,这位同学还一路嘀咕,“愤愤不平”。大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某一天,我去看周老师,他给我讲过刚遇到的一件事。有所大学要给一位青年教师评教授,将评审表和著作送给周老师写评审意见,周老师看过送审著作后,告诉来取评审表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学校想给这位教师评教授,就不要让我写评审意见;如果你们一定要我写评审意见,我认为这位教师没有达到教授的学术水平。工作人员只好将评审表和著作取走,另外请人评审。

《周兆新元明清小说戏曲论集》,周兆新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其实周老师并不是冷若冰霜,永远板着脸,在我与他的交往中,总是能感受到他的宽厚与慈祥。我读研究生时,选修过他开的古代戏曲研究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与表演,他安排选课的学生买票观看昆曲与京剧表演,或看戏曲片,经费由系里报销。他也和同学们一起去看戏,看完之后,总会问同学们的观感,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其实多数同学对戏曲表演并不熟悉,甚至连一些唱词都听不明白,更谈不上欣赏,说好只是为了不让周老师失望。到后来,负责买票的同学也买歌剧、话剧片的票,周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去看,看完后,我们问他的观感,他也笑着说好。从同学们改看其他剧种这件事上,周老师肯定知道这些学生对戏曲片不感兴趣,但他并没有责怪同学。我在论文答辩前,将硕士论文《论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和一篇副产品《冯梦龙著作编年与考证》一并送周老师审阅,我去取评审意见时,他当即告诉我,他做我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周老师时为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他安排。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那篇副产品评价更好,他对我说,不知道有没有刊物愿意发表你的这篇论文,如果发表了,一定要送我一份。

傅承洲《冯梦龙著作编年与考证》,《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研究生毕业后,我到烟台大学中文系教书,这篇论文在《烟台大学学报》发表,我寄给他一份当期的学报。周老师则将他的《三国演义考评》寄给我,并写信告诉我,以后发表论文,也寄给他一份杂志,他看完后会转交给研究生阅读。

《三国演义考评》,周兆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96年6月,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博士论文,谈凤梁老师要请周兆新老师参加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想到1988年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情境,不免有些紧张。一向深居简出,连学术会议都很少参加的周老师,居然答应到南京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让我非常感动。答辩会上,一向以严厉著称的周老师非常的温和,印象中,他对我论文中《明代话本的勃兴及其原因》一节比较满意,而对《文人独创与明代话本的文人化》一节不太满意,但也没有像当年批评我的同届同学那样尖锐。答辩之后的第二天上午,中文系请周老师与青年教师、研究生座谈。我要送来宁参加答辩会的邓绍基先生去机场,座谈会的前半场没有参加。我匆忙从机场赶回学校,座谈会尚未结束,当我推门进去时,全场哄堂大笑。会后从同学处得知,周老师正在谈我论文存在的问题,“文人是社会的良心”,这种表述就不严谨。下午陪同周老师到明孝陵参观,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与我有一段充满关爱的谈话。他从谈老师处得知,我在读博士期间,家庭发生了变故。他劝我是不是可以换一种处理方式,当我谈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一方面他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又对我今后的生活满是担忧。二十年过去了,周老师当时谈话的神情至今仍旧历历在目。

《冯梦龙与通俗文学》,傅承洲著,周兆新审定,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博士毕业之后,我来北京工作,逢年过节总会给周老师打个电话,春节只要是在北京过,一定会去给周老师拜年。每次去他家,他都会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状况,问我又读了什么好书,学术界有什么热点话题。我则将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向他请教,当时有人提出黄正甫刊本是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周老师是研究《三国演义》的权威,尤其是对《三国演义》的版本有深入研究,就此问题我曾向周老师请教,周老师早已看过相关文章,明确表示这种观点不能成立。2000年前后,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孟二冬为中心的学术秘书,向我约稿,我将已发表的研究冯梦龙的十来篇论文进行修改、补充,拟名《冯梦龙与通俗文学》交二冬兄,中心请周老师审定,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不知何故,我却一直没有向周老师讨教过他对这本小书的意见,甚至没有表达过谢意,至今想到此事,仍旧后悔不已。周老师不抽烟,不喝酒,逢年过节去看他,我会给他带盒茶叶,买点水果。他会给我的小孩准备一些零食、玩具,让我带回家。有一年春节,他准备了一大袋旺旺雪饼,送给我时还说:你带给我的都是好东西,我给你的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三国演义考评》,周兆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周兆新老师为人耿直,有话直说,对学生要求严格,有时严格到近乎苛刻。和他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周老师对学生非常关爱,可谓无微不至。两个方面看似矛盾,细想确实完全统一。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他都是希望学生严谨治学,老实做人,少走弯路,做出一点成绩。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刊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今天参加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从早忙到...

    今天参加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从早忙到晚,高强度脑力劳动.一整天下来,腿坐肿了.整理了学生论文及答辩时的主要问题,供大家借鉴参考. 1. 论文选题开题极为重要.一定要多方收集资料,大量阅读选择具有研 ...

  • 时评《红楼梦》第五回 研究生险拿毕业证 大师兄推演科研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五回> 又是一年毕业季,四年后回想起带过的学硕师弟Z和专硕师弟G,就像<红楼梦>预言结局的第五回,我要扮演师兄,带他们把故事演下去 ...

  • 傅承洲:听张国光老师讲“我们的观点”

    张国光先生 张国光先生是我本科阶段的老师,从1978年秋至1979年夏,张老师给我们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78级的同学讲了一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从先秦讲到魏晋南北朝.张老师当时五十多岁,中等身材, ...

  • 傅承洲:怀念周先慎老师

    周先慎教授是我的老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时,选修过周老师讲授的古典小说鉴赏课,那时周老师刚五十岁,身材消瘦,一头黑发,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精神而又儒雅. 周先慎先生 他上课讲 ...

  • 周文新老师作品:《母亲在看》 诵/蒙蒙

    周文新老师作品: 母亲在看 诵/蒙蒙 编辑:花开半夏 夜行路上 疲倦了,消沉了 一抬头 明月在看 人生路上 疲倦了,消沉了 一抬头 母亲在看 母亲看着我吸吮 母亲看着我学步 母亲看着我成长 母亲是我哭 ...

  • 24.周兆新:漫谈《汉宫秋》第四折

    (一) <汉宫秋>是元杂剧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这部名著的重点在第四折. 如果单独看第四折,既没有引人入胜的矛盾冲突,又没有曲折复杂的戏 剧情节.它的登场人物也少得可怜:除了临近结尾的地方尚书 ...

  •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王兆新老师课程分享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是我们家长们很期待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心理教育的老师们培养新时代孩子们综合学习能力及激发孩子们学习内动力的责任与使命.我跟随王老师学习的课程有一年多了,不单单 ...

  • 傅承洲:张锦池先生印象点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张锦池先生应邀到烟台大学讲学,我当时在烟台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和古代小说的课程,系主任认为我与张先生同行,又是青年教师,便安排我负责接待,从张先生出机场到离开烟台,我全 ...

  • 傅承洲:我与书的故事

    本科.硕士.博士读的都是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当老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一辈子跟书打交道,借书.买书.读书.写书,也遇到过一些可笑.可恼的事,至今还经常想起,挥之不去,索性将它写出来. 作者1982年本科 ...

  • 傅承洲:吴组缃讲义发现、整理与出版的经过

    从看到吴组缃先生的讲义到拿到<吴组缃小说课>的精装本,整整九年,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值得一说. <吴组缃小说课>,吴组缃著,傅承洲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 2010 ...

  • 傅承洲:戊戌自述

    我于1958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一个农民家庭,按干支记年那年为戊戌年,从记事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我是戊戌年生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开的一个玩笑,说我和奶奶同年出生,祖母出生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