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什么?
ADPKD是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患病率为1/400-1/1000,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肾囊肿进行性扩大,并伴有高血压、血尿、尿路感染、结石或钙化等临床表征,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4大病因。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由PKD1和/或PKD2基因突变引起。携带PKD1或PKD2基因突变的杂合患者,其子代发病概率为50%,如图1所示。
图1. ADPKD遗传家系图[1]
PKD1和PKD2的突变分别占 ADPKD 病例的85%和15%。且PKD1突变的ADPKD患者与PKD2突变的ADPKD患者相比,病情更严重。到目前为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共记载了1177种PKD1基因突变和211种PKD2基因突变,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突变数据库(PKDB)共记载了2323 种PKD1基因突变和278个PKD2基因突变。其中部分PKD1基因的绝对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变异的分布如图2所示。PKD1的致病突变类型各异,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插入和缺失、剪接突变和大重排。且这些突变分布于基因的不同位置,无突变热点。
图2. PKD1蛋白结构及其绝对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变异位点示意图[1]
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用箭头表示。插入缺失和剪接突变用正方形表示(G0576:c.8017-2-1delAG;G0649:c.8157-8159delCAC;G1410:c.10220+2T>C;G0053:c.10617+1delG )。可能的致病突变用三角形表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