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锐评】胡少浩||品读《桃花》思绪飞(2)
品读《桃花》思绪飞(2)
——读梨花雨《桃花》第二章
胡少浩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小说,主人翁是桃花,从婚庆开始,到抗日结束,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与《红高粱》的九儿有相似之处,但前者起点更好,桃花可能参加了八路,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众多客观存在的事实。《红高粱》通过婚庆叙述了高密的风俗人情,《桃花》叙述台儿庄人情世故,而《桃花》叙述更加的细腻、周密、宏大。这就像盖的大楼,布局周到、合理,丁是丁,卯是卯。基础打的牢,楼房盖的高。作者是在演一场大戏,给读者准备一顿文化的大餐,用魔幻的手法,把桃花从一个窈窕淑女逐步演变成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步又一步的吸引读者,读者也一定会为桃花的命运而牵心,期待后续的结果。巨幕已经拉开,我们在观看,在期待。
文章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桃花穿着精巧、惹眼的红绣鞋,在众位嫂子的帮扶下,牵着贵生递过来的大红绸带,顶着频频撒来的麦麸、花生、栗子、大枣,跨过红火兴旺的炭盆,跨过高官厚禄的马鞍,走进高大宽敞的堂屋。贵生娘早早地撮起一把盐粒儿等在那里,一见桃花迈过堂屋的门槛,立刻将盐粒儿撒进燃烧着松柏树枝的火盆中。盐粒儿遇火,'噼啪’作响,和着王家班全套人马吹奏的《百鸟朝凤》,渲染出一层高过一层的喜庆气氛。”
看完后与《红高粱》九儿成亲对比,感到桃花的成亲,更喜庆,更具特色,更有地方色彩,更像一本婚庆生活的教科书。作者为此下了功夫,这和深入实地的生活、采访分不开。这篇文章写的好!气力下的足,值!也值得大家仔细一读。
这一章描写了桃花的为人处事:桃花先向公公回禀过婆婆安好,转身走到右首第一张椅子上面坐了下来。略一沉吟,抬头扫了一眼王家主仆众人,柳眉一挑说道:“太太今日的情形,家里人都看到了。以后照料太太,必得都经心经意了。不让太太累着、烦着还在其次,最要紧的是太太出门在外必得有人跟着。太太若是出门闲逛逛,分出一个人跟着就行……
文中的桃花敢想敢干,不拘束,泼辣。前面的描写是聪明伶俐,窈窕淑女,现在是,敢想敢干,不拘束,泼辣、干练的好媳妇,小说又上了一个层次,给读者新鲜感。小伙子们亮眼,直呼我要是能找到这样的媳妇多好啊!可是,也有人会害怕,这样的媳妇有点厉害,我能控制不了吗?但是贵生家需要这样的媳妇,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媳妇,文章中需要这样的主人翁,英雄的人物需要这样的性格,婆婆妈妈的人能成就大事吗?总之作者给读者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为英雄人物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就是文中的巧妙之处,增加了读者的兴趣!
在文章中随便摘取一段:“桃花走出进深三丈的过厅,站在青石台阶上打量着诺大的前院:临街的大门尚未开启,院落里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东角门开着,一溜长长的新鲜水印从东角门内,一直延伸到东侧的夹道里面。一看就知道是王家的管家大槐,清扫完院子以后出门挑水了。”
这给读者一个清新、明了、立体的画面,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再看下文:“前院紧贴着大门里面,沿南墙向西修建着一排高大、宽绰的倒厦。想来应该是寻常来访客人,下榻落脚的地方。倒厦西侧,沿着院墙修建着三开间厢房,厢房北面的院墙上,开着一个不算宽阔的门。门的外面另套着一座院落。看格式就知道是王家的西宅……”
有种立体画面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把景物交代的清清楚楚,好像作者在这里生活过?其文中:“做菜煎饼的铁鏊子”“烙完菜煎饼端着柳条笸箩”“用鸡架子骨熬汤煮糁”。对这些地域风味的描述,读者会问作者难道是台儿庄人?
这里的风土人情描写的这样的细微。其实这是作者做的功课,是生活过硬,是作者下了气力造就的文学大作,是给台儿庄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是在告诉广大的读者,抗日战争不但有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而且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给予日本侵略者猛烈的一击。像这样一篇好作品,我们不应该给予点赞吗?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胡少浩,1969年12月入伍,在广州空军29团从事炮瞄雷达工作,历任战士、班长。1976年复员,在山东邮电工程公司工作,历任机务员、技术管理、副队长、队长,施工处长,设备部主任、工程管理部主任。2000年办理内退,2014年在联通公司退休。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