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俩 甲 山 故 事(廿七)
俩 甲 山 故 事(廿七)
孙万林/著
1
第二十七回 图雪恨冯铿想韬光养晦 为报仇冯锵要以卵击石
人没到齐,等等听众,再说新书。
今天的饭吃得好,吃得好心情就好,
人一高兴就爱唱,张口就唱数来宝。
一段数来宝《背着三弦走四方》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朋友注意听了!
风萧萧,雨茫茫,趟大河,爬山梁,
过了一村又一庄,背着三弦走四方。
过去说书走小路,一路走来一路唱。
清晨喝了山涧水,早饭吃了野菜汤。
中午果腹无着落,过了饭口心里慌。
这顿午饭那里要?找个人家亮亮嗓。
但愿遇到好心人,爱听唱就好商量。
只要能给一顿饭,我能唱到天大亮。
顶烈日,经风霜,夏天热,冬天凉,
过了一村又一庄,打着竹板走四方。
过去唱词为糊口,一路走来一路唱。
手中提着打狗棍,肩上背着盛饭囊。
狂风暴雪常迷路,太阳落山心里慌。
今晚要住露天地?找个碾坊磨当床。
但愿今天别刮风,有墙就能把雪挡。
天做被子地做床,盼着快些出太阳。
走四方,路长长,冬天短,夏天长,
过了一村又一庄,敲着皮鼓走四方。
哪里管饭哪里住,一路走来一路唱。
过去说书为糊口,挣俩镚子养爹娘。
老婆孩子七八口,全靠我的嘴一张。
一年四季走四方,不管唱啥全哭腔。
流氓段子糟粕曲,也唱帝王和将相。
魑魅魍魉群魔舞,才子佳人全登场。
油路宽,铁路长,东方亮,见曙光。
自从来了共产党,如同半夜出太阳。
说书先生心花放,乘高铁到电台唱。
咱是文艺工作者,乌兰牧骑▲很荣光。
歌颂社会主义好,歌颂领袖歌颂党。
中华文化是主线,新潮故事也吃香。
古今传奇张口来,中外故事也上场。
鼓舞人民加把劲,齐心协力奔小康。
书接上回。
上回书说到冬梅、陈铁、呼达古拉父女等八人陪同冯锵回到了老窝棚。
老窝棚坐落在乌拉盖草原南部。这里水草丰美、平坦辽阔。草原中间地带有一座不怎么高却非常出名的小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小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山上有一个硕大的“玛尼堆”。“玛尼堆”在汉语中称为敖包或者神堆。据说是从藏族的喇嘛教引进的。在藏语中称为“朵帮”。“朵帮”的意思是垒起来的石头。“玛尼堆”是牧民祭祀和举行集会的地方。石碓上的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佛造像或各种吉祥图案。
当地人称这座小山为敖包山。附近几十里内的牧民,每逢节日都汇聚到这里,或祭祀先祖,或互通有无,或举办庆祝活动。尤其是,每年举办的“那达慕”大会,最为隆重热闹。
敖包山北面是一个草原湖,湖的名字叫德日苏。德日苏湖是乌拉盖草原最大的湖泊。湖泊以南、敖包山以东就是冯家牧场的居住点。周家牧场的居住点也在湖泊南面,坐落在敖包山以西。两个居住点相距三里路。这里统称“老窝棚”。人们为了把周、冯两家的两个居民点区别开,分别称之为“冯家老窝棚”和“周家老窝棚”。
假如此时站在敖包山顶上,环顾四野,一定是美不胜收。远处天高云淡,山峦起伏,近处花红草绿,湖水湛蓝。如此美景,恰如小令《天净沙·敖包山下》所言:
绿草青松红花,
湖光山色人家,
黄犬毡房骏马 。
敖包山下,
谁来吟诗作画?
陈铁一行人到达老窝铺后,急着见到战友亲人,无意顾及眼前的景色,径直来到了牧场客店看望周祥瑞,正好冯铿也在这里。大家互相打招呼问候,自不必细说。
来了客人,冯家人自然高兴。冯铿立即安排下人杀牛宰羊,筛酒煮肉,操办酒席,为新来的客人接风洗尘。
前几回书里,好久没说到冯铿了。在这里接着前面书中的茬口,说说冯铿。
前面说过,冯铿在自己家的山林中砍伐了十多车木材,运到了乌拉盖老窝棚。
冯铿到了老窝棚后,就用这些木料扩建房舍,为接家眷到牧场做准备。到了周祥瑞来到老窝棚时,房舍都已经搭建完成了。
冯铿在大院子中间新建了一个大厅。他请周祥瑞盟弟写了“群英堂”三个大字,又命牧场的木匠做了一块匾,把群英堂三个字刻上,挂悬于大厅门上方。
今天,是老窝棚牧场建场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周、冯两家的大多数人、呼达古拉父女、盖东洋绺子的全部胡子,再加上周、冯两家牧场的牧工,少说也有一百五十人汇聚在“群英堂”。
中午时分,酒席备好,宾主落座开席。冯锵首先对周家人和盖东洋弟兄表示欢迎,接着他提议请周祥瑞讲话。周祥瑞对冯铿大哥说道:“今天我就不说了。请敬之代表我和新来老窝棚的弟兄们说几句话吧!”
冯铿说道:“很好,就请敬之讲话,大家欢迎!”
敬之没有推辞,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冯家盟伯盟叔鞠了一躬,又面向大家作揖致意,然后朗声说道:
“尊敬的各位客人、各位长辈、盖东洋绺子的兄弟们、牧工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我谨代表各位新到老窝棚的客人,感谢冯铿冯锵两位主人的热情接待。
“首先,我提议,为在这次保卫盖东洋山寨和以前在'鬼门关’伏击日寇、为国捐躯的褚玲、蒋斌、秦亮等烈士,为冯老太太等惨遭日寇伪军杀害的遇难者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与会全体人员脱帽默哀。
默哀毕,敬之接着说道: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遇难亲人的仇一定要报!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先烈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要和日寇伪军血战到底。
“日本鬼子入侵以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罪恶滔天,残忍至极。前几天,日寇和伪军突然袭击了盖东洋老营盘山寨。我们绺子遭受了巨大损失,很多弟兄壮烈牺牲,弟兄们苦心经营多年建成的山寨毁于一旦。日本人杀害了我们尊敬的冯府老太太,糟蹋了许多妇女,夺走了无数钱财。更可恨的那些投靠日本人的官僚和伪军,卖国求荣、狐假虎威、为虎作伥、认贼作父、欺压百姓。他们害得大家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种。天作孽犹可恕,鬼子和伪军作孽不可活。这一桩桩、一件件罪行,一定要清算,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加快了侵华战争的步伐,我们国家遇到了空前的劫难,金瓯破碎、民族危亡、生灵涂炭。面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蒋介石、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对外不抵抗”、对内集中兵力“剿共”的基本国策。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反对国民党的路线,提出了联合一切力量,组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主张。
“当下,就国家层面讲,抗日的力量还很薄弱,还不能阻挡住日本鬼子的进攻。但是,我们要相信,雄狮正在觉醒。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了民族的脊梁,是顶风破浪的中流砥柱。我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定会逐渐壮大起来。我们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面对目前的不利形势,我们一方面要顽强地坚持斗争。另一方面,我们要更重视壮大抗日力量。一定要把我们盖东洋绺子早日建成有战斗力的抗日队伍。
“根据我得到的情报,老鬼子黑田和汉奸县长鲍鸿,正在筹划对抗日力量的大扫荡,目前和以后一个阶段,我们的处境会更困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希望各位加强训练,加强戒备,尽快壮大我们的力量,提高战斗力,一定要在大草原站住脚。到了我们羽翼丰满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夺回老营盘山寨,还要杀向紫宁,夺回县城,全民抗战的局面一定会形成,日本人霸占我国的局面一定会结束,中国人一定能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
大家齐声高喊:“有!”
接着是冯锵讲话:“兄弟们,我冯锵也说几句。我是个大老粗,不会咬文嚼字,说话直来直去。操他娘的,小日本惨无人道、丧尽天良,是我盖东洋的死敌,我和他们不共戴天。他们残忍地杀害了我的老娘、杀害了褚玲,杀害了蒋斌、秦亮等兄弟,这些深仇大恨一定要报。有仇不报非君子,我冯锵不怕死,我们一定要报仇血恨,小鬼子欠下的债一定要加倍还。从现在开始,我盖东洋绺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报仇,一条出路,就死杀敌,一项任务,就是打仗。我已经想好了,杀他一个够本,杀他俩就赚了一倍。弟兄们,哪个不怕死,就把刺刀磨得铮亮的,跟着我冯锵打到紫宁去,杀光小鬼子。”
在场的胡子兵一个个义愤填膺,情不自禁地喊口号“打到小鬼子!杀到紫宁去!活捉老鬼子黑田!枪崩狗汉奸鲍鸿!”
周祥瑞向愤怒的胡子们招招手,胡子兵们不喊了。周祥瑞说道:“兄弟们,血海深仇一定要报,我们的人不能白死。但是,且不可鲁莽行动。从人数和装备上说,敌强我弱。现在就进攻紫宁,我感到时候不到。我们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鲁莽进攻。咱们能留下这些家底不容易,这是我们报仇雪恨的老本。我赞成敬之对形势的分析,也同意他提出的建议。目前情况之下,我们要忍住悲痛,把仇恨化为力量,依托大草原,发展绺子力量,增加我们的实力。总有一天,我们的力会强大起来,紫宁的鬼子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的刀下之鬼。”
冯铿说道:“就按着周老弟和敬之说的办,练练兵。天长地久,来日方长,这段时间要加紧练兵,准备日后杀敌立功。”
宴会开始敬酒。要说喝酒,胡子们每人都有斤八以上的量。他们猜拳行令,交杯换盏,一直到傍晚才散席。
周祥瑞、敬之、冯铿三人没喝多少酒,早早就离开了群英堂,到了会客厅。
冯铿说道:“弟兄们都有报仇的要求,大家的情绪就像是一堆干柴,给一点火星,就会腾的一下子烧起来。在这个当口上,且不可点火加温。”
周祥瑞说道:“和你的想法一样,我就担心冯锵老弟压不住怒气,做出鲁莽行动。”
敬之说道:“大家有报仇的想法是正常的,如此深仇大恨,没有不报之理。我也想现在就杀进紫宁县城,把小鬼子杀得片甲不留。这些胡子兵,你要是说打仗,个顶个是不怕死的好汉。抢官府杀恶霸,都是好样的,要说和鬼子的正规军打正规战,还缺少素质和装备,另外在人数上咱们也是劣势。凭咱这些兵力现在就孤独一掷,去和鬼子硬拼,显然是以卵击石。我和两位舅舅的意见一致,咱们暂时要韬光养晦,搞好队伍建设,为以后主动出击积蓄力量。弟兄们报仇心切,要求杀敌,是好事。这说明他们有了抗争的觉悟,这正是我们开展对地斗争所需要的思想基础,加以正确引导,就会成为开展对敌斗争的强大动力。但是,盲目出击是个坏事,搞不好会全军覆没,白白送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一定要避免盲目蛮干。我打算召开一次党员会议,说说咱们的想法,统一大家的思想。然后我去一趟哈达街,报告工作,提出建议,上级党组织批准后,进一步组织实施 。”
在场的两位都同意敬之的想法,同时决定,次日召开党员会议。
入夜时分,周祥瑞和敬之等人回冯家老窝棚暂且不表。
单说冯家哥俩在打不打紫宁的事情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冯锵要是不醉酒,也不会顶撞哥哥,可是今天冯锵“用酒浇愁愁更愁”,说话就失去了分寸。而冯铿也是小酌微醉,“借风救火火更旺”。兄弟俩针锋相对,各不想让,谁也说服不了谁。
说书人感到作者书里原来写的对话平铺直叙,不足以表达矛盾冲突,所以就斗胆照葫芦画瓢,改成京剧唱段,在此一人扮作冯铿冯锵两角,清唱献丑,但愿大家喜欢——
孙万林,笔名山叟,网名幽谷听风。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祖籍山东莱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乡西山村。曾在部队班排连营团各岗位上工作过。转业后,在赤峰市国土局、赤峰市建设委员会任纪检书记、调研员、党组成员等职,已退休。先后有100多万字文学作品在国内各种报刊、杂志、出版社发表。其中,1988年,军事学术论文《实行“两个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在“全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学术研讨会”上,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军事科学院评为优秀论文,并被军事科学院《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论文集收录刊发。农村题材30万字长篇小说《山水依依》于2009年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内蒙古晨报》连载。《俩甲山故事》是他的第二部长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