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更长寿,4种姿势缓解病痛养全身,走不对相当“慢性自杀”

长期以来,身体质量指数(BMI)被视为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在不少人的观念中,肥胖人群更易患病,而“瘦子们”则大多身体健康、寿命较长,在饮食运动方面可以“放松”一点。

但你万万想不到,无论BMI如何,一个人的走路速度与其寿命都是明显挂钩的!2019年,一篇发表在美国《梅奥诊所学报》的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比走得慢的人,平均多活15-20年

寿命长不长

看走路速度就知道

走路快慢可以反映寿命长短

在该研究中,英国莱斯特大学对47.5万人的步行速度和体质指数进行了长达7年的监测和研究,并通过分析数据模型来估算被观察对象的寿命预期。结果显示,不管体质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寿命也更长

◎女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72.4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6.7-87.8岁;

◎男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64.8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平均寿命多15-20年。研究人员还发现,体重过轻的人走路速度较慢,患心脏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

因此,即便是身体质量指数正常的瘦子,也不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放松警惕;若是出现走路较慢的情况,健康可能也不大理想。

为什么走路快的人更长寿?

一方面,与低强度的慢步走相比,快步走的强度更高,符合有效运动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帮助脂肪“燃烧”,而且对于血液循环、心肺功能等的促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能降低肥胖症、三高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更容易健康长寿。

另一方面,走路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完美配合,还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人在走路时,身体会自动调节步伐,让步速与自身功能相适应。

如果走路速度过慢,可能是身体系统受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如果走路速度快,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系统的功能较为健全。因此,走路速度能比较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对预测寿命长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走路多快算快呢?

研究人员指出,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每分钟100步以上,才算是“走路快”。主观感受是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有点喘,但还能流畅说话。

虽然走路速度与寿命长短相关,但影响步速的原因众多,包括年龄、疾病、锻炼等,刻意提高步速并不能延长寿命

尤其是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膝关节疾病的人群,盲目快走反而会加重病情;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走路姿势,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掌握4种走路姿势

缓解病痛更养生

踮脚走:活血通络

踮脚走路时,小腿承重多,能起到锻炼腿部肌肉的作用;另外,脚是人体的末梢关节,血液不容易流回心脏,而踮脚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更有益于血管健康;还有,人体五脏六腑都和脚底的经脉相通,踮脚还能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注意】:对于年老体虚的人来说,踮脚走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太安全,容易摔跤。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在原地进行踮脚运动;或者平时坐在凳子上、躺在床上时,做一个勾脚尖的动作。

倒着走:缓解腰痛

倒着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背部肌肉,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酸背痛之苦,很适合久坐的上班族、长期坐着看电视的老人等人群。

【注意】: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附近不要有异物和台阶;高血压、颈椎病等患者,倒走要特别谨慎,避免头晕而摔倒。

高抬腿走:强健体质

每天走100步,一分钟之内走完;走路时高抬腿迈步,双手随着身体弧度自然地左右摆动走完以后陈老还会做20次呼吸锻炼。走路养心,呼吸养肺,这样在家就能做到全身运动、强健体质。

脚跟先着地走:保护膝关节

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少人都出现了关节退化、肌肉萎缩的症状。对于这一类人群来说,脚跟先着地走,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力量强大的股四头肌,还能对膝关节起到很强的缓冲作用,帮助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

【动作要点】:

①脚尖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要外八字。

②脚跟稳:迈步时,脚跟先落地。

③摆腿狠:前脚用力摆腿,后脚用力蹬地。

▲脚跟先着地走动作示范

做错3件事,

当心越走越伤身!

走路的好处多,但只有走对了方可获得好处,走不对或等于“慢性自杀”!常见的走路误区,看看你有吗?

在不合适的地点走路

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研究显示:在公园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有所改善,动脉血管有所改善;而在街道等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出现恶化。

【建议】:日常走路,尽量选绿植覆盖率高的公园、小路,避开机动车废气多的马路、街道和地面过于硬的水泥地、柏油路。

穿不合适的鞋走路

日常走路建议选择舒适的运动鞋,如果鞋子不合脚,可能会越走越伤身:

◎鞋子过大:为了保持平衡,膝盖外侧的肌肉会过多发力,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难看的“萝卜腿”;

◎鞋子过小:脚趾没有足够的空间着地,不仅影响脚部血液循环,还会破坏身体平衡;

◎鞋底过硬:容易引起趾骨头下的胼胝体、趾骨中趾板、前足的损伤;

◎鞋帮过硬:容易磨脚后跟,可能引起跟腱炎。

【建议】:一般来说,鞋底平、薄、硬的鞋子,缓冲减震功能差,不适合长时间穿着;长时间穿着或运动时,最好选择鞋底柔软、有足弓、有一定厚度(2cm左右)、轻便的鞋子

盲目追求步数

很多人将“每天万步”作为走路保持健康的金标准。但事实上,走路并非走得越多越好,需要循序渐进,视个人状况而定;若是盲目追求步数,可能会造成筋膜损伤,诱发足底筋膜炎;还可能导致软骨磨损,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专家建议】:

◎身体非常健康,膝盖无疼痛感的,每天可以走10000~15000步,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膝盖偶尔疼痛,但能自己恢复的,每天可以走6000~10000步,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如果膝盖经常疼痛,或者是腿部做过手术还在恢复期,每天走1000~5000步即可,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