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堰风味】芝堰风味小吃
芝堰风味小吃
芝堰是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的一个古村落,农作物品种多,制作食品原料丰富。聪明手巧的芝堰人在辛勤劳作之余,制作出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用大米制作的有白米饭、白米粥;泡饭、饭汤、菜饭、米粉羹、索粉干等;用小麦粉制作的麦结、面老鼠、麦拓糊、麦饺;、麦馃、馒头、拉拉面、馄饨、索面;用番薯制作的番薯粉丝、番薯馃饼……风味小吃多达数十种。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如拉拉面、回回糕等。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吃食也随之变化。芝堰一些风味小吃经过现代手法的制作,变得更为精良,它不再是民间小吃,而进入了饭馆、酒家,成为名吃。
小吃,《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三种,我们这里所指的,是“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等食品的统称。”
小吃,北京人又叫“碰头食”,大概指的是有别于主食的“冷盘”。芝堰人的“小吃”,当指当点心用的各类食物。小吃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遍及粮食、果蔬、肉蛋奶各类,酸甜辣各味俱全,热吃、凉吃吃法不一,远远超出了词典中关于“小吃”所下的定义范畴。
芝堰的小吃历史悠久,许多小吃的起源已无从查考。但归类其特点,也不外乎:一、选料广泛;二、烹饪技法精湛,工序虽不复杂,但十分讲究色、香、味;三、品种繁多。
水米糕:将米洗净,用水浸泡3至4天,后将水沥干,再用碾粉机或石磨碾,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水,把它制成糊状。回家后用白糖及发酵的酒曲以一定的比例拌和,待发酵后用蒸笼将其烧熟。
馄饨:将面粉加水、碱和成面团,擀成薄皮,切成6CM见方的片。把猪肉用刀切成碎茸,放入盐、味精、鸡精和水打匀,最后加入生粉拌匀。将肉馅逐个包在馄饨里。在锅内热水,将包好的小馄饨下入其中,再放入盐、味精、鸡精等调料,捞出后装在碗中即可。
汤团: 制粉时将糯米用水浸泡12小时,带水磨成粉,盛入布袋,滤尽水,压榨成汤团粉。制馅时将豆腐干、芹菜等切碎,火锅炒熟。包制时每个剂子搓成团子捏成酒盅形,放馅、收口搓圆做成汤团。烹制时汤团入沸水锅,大火烧至汤团浮起后,再煮3分钟,加少许凉水,不使粘连,另用勺轻轻推锅底,以使汤团不粘锅底,约8分钟,待馅心全部成熟,盛碗(每碗10只),撒上葱花即成。 成品皮薄馅多,色白光亮,入口馅流,香甜味美。
咸菜饼:凡吃过咸菜饼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独特风味。这咸菜饼,由两层麦饼粘连,中间夹着肥肉与咸菜,却薄如宣纸;煎熟咸菜饼,色如琥珀,尤如一轮飘忽的晕月。
咸菜饼选料十分考究。面粉要上等的,因为好的面粉粘性好。一市斤面粉约加二两半食盐,然后掺水和成面团,待10分钟后切成长条,再摘成面团。面团要摘均匀,一般一市斤摘成25个至30个为宜。馅是咸菜为主,加适量猪肉、精盐、味精。猪肉要选三层肉为最好,剁成肉泥备用。
制作时,先拿一个小面团,用手掌轻轻搓成一个中间凹进去的小面饼,再往凹面中间夹少许肉馅、咸菜,然后左手捏着饼身,右手扯着饼沿,双手紧密配合旋转扯拉,再用擀面杖压平,不多工夫,肉馅中咸菜的色泽透过越捏越薄的饼面渐渐地明析起来。
肉饼扯拉成后,便是烘了。烘时要掌握“火候”。等饼面发黄成琥珀色,即可品尝食用。
拉拉面:芝堰人吃拉面,是因为芝堰一带地方至今保留着婚嫁、生辰都用拉面待客的传统。拉拉面以其粗细均匀、色如白银、口感绵软著称。加之多种佐料辅配,味道可口。拉拉面,面粉定要选本地上白面粉,或东北面粉。东北小麦因生长期长,所产面粉韧性好、容易拉。而且,拉面的生意人在和面时是不用发酵添加剂,完全由本身发酵,因此天然的麦香特别浓。
麦拓糊:“麦拓糊”是农家最常见,也是制作最简单的一种小吃。新麦登场之后,在芝堰村,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做“麦拓糊”当点心。
制作“麦拓糊”要选上等小麦面粉,加适量食盐,掺水调成稀糊状。拓糊时,锅内涂上少许食用油,最好是猪油,防止粘锅。火要文火,防止火力过猛使饼烤焦。
“麦拓糊”不同北方烙饼。它柔软清香,如果用红糖或蜂蜜涂在饼上,卷成筒状来吃,味道更佳。
以上几种小吃,是芝堰人最喜欢吃,也是芝堰人最喜欢做的几种。用面粉制作的品种还有一些,像芝堰人制作的馒头和长寿面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芝堰馒头松软有韧性,长寿面在锅里久烧不糊,常常作为赠送生日和做寿的礼品;回回糕、鸡蛋糕、扎糕、连环糕、双喜糕从民间走进商界,成为糕点行业中的一个举头品种。
芝堰小吃,除了平时较流行的一些大众品种外,还有节日性的小吃,如清明的印馃,端午、中秋的粽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芝堰小吃也在悄悄的变化。有的淘汰,不再是人们欢迎的小吃;有的改良,不但是民间的百姓小吃,而且成了酒家,饭店的名吃,成了达官贵人喜欢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