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唐氏非遗】三泉走马灯
三泉走马灯
三泉走马灯,起源无从查考,距今约200至300年的历史。全村前后宅各一班,人员自愿参加,经费由“太公田租”拨给一部分,自筹一部分,除置办道具外,多余供下次使用。每隔三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举行一次。
“马”以竹制成架,前后各半,马架外罩用白布,并贴上精细的五彩剪花,马中间前后可点一支蜡烛。一个走马灯会一般三十人左右,大部分是十六岁以下的儿童演员,将走马架分前后缚在腰间,人选在头年冬月亮下进行串排,村里中老年人也热心指导,如遇雨天,则在厅上串排。
演出时,演员骑马者大约十岁至十六岁,马七岁至十五岁的男女儿童,每人配有锣鼓一至二副,其锣鼓声按马灯队伍不同而异,以指挥马灯。骑马者肩上的小方旗,夜间配以二盏小灯笼。马夫小的背三角旗,夜间配一盏小灯笼,年龄大的背蜈蚣旗,夜间配二盏灯笼。领队者称头旗、二旗,在绣龙蜈蚣旗上配二盏小灯笼,白天不用。
每班马灯化妆成男女两队,各队十一人,男队的领队叫头旗,女队领队叫二旗。男女各用五匹马,一夫跟一马;骑马者的化妆取材于戏曲故事。如“桃园结义”里的张飞夫妇,“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夫妇,还有岳飞元帅、金兀术等。小马夫学戏曲,马夫化妆学小丑动作。服装白天穿新,晚上换旧。
走马灯活动时队行变化很多,主要有:圆形;半圆形;方形转圆;分两队交叉;合一队圆圈形,每对男女“马”及马夫对绕圆心一周,这时二小马夫相遇做出相对调情等场面;单四门,呈一直线折回;双四门,分二纵队各自折回;单铁索,一路斜形纵队来回交叉铁索形;圆圈场马跑阵。男马及马夫逆圆圈作驰马状,驰到女队,马作追,逐渐形成跑阵,直到分别跑完为止。其特点,表演时只演不唱。
三泉村走马灯是从正月十五开始在本村公演,出灯的从正月十八到柏树园,十九日白天晚上分别在何家、张家、童家、柏树园四村巡回演出,各村均有糕点馈赠,无报酬。二十日,在智芬山背及柏树园的两班子马灯汇合演出。此活动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前宅唐志荣,后宅唐树洪的指挥下演过,建国后一直停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