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的故事
听音乐课试讲,班里有一个小朋友始终坐不住。旁边的同学倒也宽容,但他一会儿跟这个说话,一会儿把手搭在另外一位同学的身上,周围的同学都没法认真听讲。
我想了想,坐到了他旁边。看着活生生地出现了一个大人,他倒也“收风”了。盯了我一会儿,可我目不斜视,认真听课,他也拿我没办法。
课后,我跟小朋友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交流。
我问大家: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在哪里?喜欢运动的小朋友在哪里?喜欢美术的小朋友在哪里?
举手人数不同。
我又问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朋友们说,每个人喜欢的东西是不同的。
我点赞了他们的回答。还告诉他们,每个人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可能长大后能成为音乐家,运动员,画家,但也要允许别人成为科学家;每个人成长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很早就能成功,也可能很晚。就像现在,有的同学很早就懂事了,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有的同学很晚才会明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所以重要的是,不能被别人带偏。
再说了,有的家伙,就像“爱迪生”一样,痴迷于自己的世界,可能做做实验,会烧掉房子;可能任何事物都能让他产生好奇,他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实验。但是有一天,他也会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成功的。
做好自己,也包容爱迪生,你就会发现班级越来越融洽,学习越来越快乐。
小朋友们学到了没有我不知道,张渝老师倒是很认真的反思了一下:
除了教学之外,我还学到了“爱迪生”的故事。
其实每个班上都有那种管不住自己还要影响别人的小朋友。我以前会说和被影响的小朋友说,管好自己,他不愿意学就算了,你好好学就行了。这句话非常冷漠的。首先没关注那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另外还把人与人相处的冷漠放大了。
但是换作爱迪生就不一样了。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优秀,还会调皮捣蛋,承认孩子发展具有差异性,正视调皮孩子的行为,老师像看待爱迪生一样永远期待孩子的正面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周围温暖的期待。
醒事孩子既然知道自己不是那个顽皮捣蛋的爱迪生,就要抓紧时间快快成长。面对调皮的同学他也不会采取漠视或者不和他玩的方式,而是选择正视同伴的同时约束自己。这样才是两相宜的方式。总的来说!真的学到了!!!
好书推荐:《哲学与幼童》
推荐理由:假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的东西。所以读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是;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