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在吃保健品,了解保健品这4种套路,帮你少花冤枉钱

作者|竹子君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品行业迎来了春天。各种营养保健产品,充斥在超市和网络平台上,被贴上“排毒养颜”、“断糖控糖”等标签,成为人们追捧之物。

然而,如果不了解一些保健品的常见套路,就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攻势所击中,有可能烧了很多钱,结果却达不到保健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这些营养品/保健品的常见套路。

套路之一——使用专业术语、罗列产品的功效,从而引诱消费者

科技用语、医学术语、化学名称等等,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很有科技感,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生物活性因子,采用高科技“电磁解链“技术等。这些东西往往都是空有虚名、没有实际效果或意义的东西,大家看到这些”科技”噱头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还有一些保健品,会则采用貌似严谨的结构,详细罗列产品功效及可治愈的“疾病”,增加产品的可信度,诱导消费者购买。但是,我们大家要牢记:只有医院能真正治疗疾病,普通的保健品再怎么牛,都没法起到治病的效果。

套路之二——运用数字、故事、权威、专家等增加可信度

我们经常也会在保健品包装上看到很多数字,比如说:富含32种人体最需的营养成分,服用7天可以缓解症状,3个月消除疼痛,一个月能瘦20斤……这些数据能给消费者很强的冲击力,让大家觉得这种保健品可真是药到病除,神乎其神啊。

另外,宣传时加上故事和专家也很会让保健品很有卖点,比如:世界上最顶尖的专家团队,最先进的设备,呕心沥血研发出的产品,具有某某专利,已经成功地治愈多少的病例……这些内容会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真实感”,给身体本来就有点不舒服的人,以及病急乱投医的人虚假的希望,从而花大价钱购买产品。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要牢记上面说过的重点:只有医院才有资格治病。如果这些保健品真的这么厉害,那么何不直接进驻医院,治病救人造福人类呢?

套路之三——宣传中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偷换概念的方法

还有一些保健品,直接用很多夸张词汇来给自己贴金,比如:“最先进”、“最顶尖”、“延长寿命”、“见效最快”、“抑杀癌细胞”……这种夸大其词会过分拔高产品的功效,给消费者洗脑,诱骗消费者购买。

偷换概念也是保健品常见的伎俩。举个例子,番茄红素、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在癌症治疗中的确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一些保健品却宣称,它们可以抑杀癌细胞。

对付这类套路,我们就需要对夸张性的修辞提高警惕,杜绝交智商税。

套路之四——纯天然、无污染等

也有一些保健品,打着“纯天然”、“无污染”的旗号,营造出产品十分天然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些东西要比同类产品高档,效果可能也会更好

但是说实话,“纯天然”就未必是好的。将农作物提炼成保健品药片的过程中,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在加工过程中要使用多少化学制剂。就拿维生素C来说,标榜“纯天然”的维生素C和实验室合成、一瓶只卖几块钱的维生素C作用相差无几,但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虽然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商家宣传的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十分重要,但对于个人来说,并不一定就需要进补。如果觉得哪里不舒服,可以去医院看一看,根据医生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吃保健品。而不是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随商家的广告,最终可能既补不到点子上,也花了冤枉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