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最有内涵的感冒药,青岛人自己的药
此为个人行医日志,看病读书有感而发。作者赵岩,中医硕士,主治医师,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
感冒发热第21篇
本科毕业前是在一家很有名的省级综合医院实习的,在许多的科室一旦遇到患者感冒发热,这些西医老师们都会首先使用一种中成药。因为在病房轮转实习,所以我有机会观察这些服药后的患者,有些患者服用这种中成药后反馈说效果很好,但也有些患者反馈说效果不好。
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当时手机查阅不到药品说明书,于是我向一位患者要了一张说明书,然后仔细研究其组成和功效。最大的感悟就是中成药治疗感冒,如果对证确实有效,如果不对证则基本无效。而西医大夫一般不懂中医,更不懂中医的“辨证”,所以只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律用上这种中成药,有效与无效参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还是患者,一旦把中成药研究透再使用,有效率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否则只能靠碰运气。
这种药叫做苦甘颗粒,是我们青岛的一家药厂生产的,据说来源于一位老中医治疗感冒的经验方。一般人通过其名字很难判定它的主治疾病,但是熟悉中医古籍经典的人会觉得“苦甘颗粒”这个名字很文雅,很有内涵。我推断,《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看到苦与甘,就知道这是一张治疗风淫与热淫得方子,也就是通俗所讲的风热。
所以这个药与前面桑菊感冒颗粒对比着分析运用,很有意思。桑菊感冒颗粒属于辛凉轻剂,所以突出一个“轻”字,病情相对较轻,病位相对较浅,在咽喉气管,所以发热咳嗽均相对较轻。而苦甘颗粒治疗的疾病是风热“淫于内”,病位在内脏,具体在肺脏,因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感冒症状要重,病位更深,所以不但咳嗽剧烈,甚至还出现喘,并且还出现了痰,以黄痰或粘痰为主。发热、咽喉疼痛等感冒症状,都要比桑菊感冒颗粒要严重。
再来看一下其说明书,就会豁然开朗。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热感冒及风温肺热引起的恶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咳痰、气喘;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主要成分是麻黄、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苦杏仁、桔梗、浙贝母、甘草。
麻黄、杏仁、甘草——三拗汤→宣肺止咳。这三味药是中医治肺的三剑客,铁三角,刘关张,加上石膏就是麻杏石甘汤,加上薏仁就是麻杏薏甘汤,加上桂枝就是麻黄汤,后世演化的名方更多。
桔梗、甘草、蝉蜕——桔梗甘草汤加蝉蜕→解毒利咽。
金银花、薄荷、桔梗、甘草——银翘散→辛凉平剂,决定了其主治的大体方向。
黄芩——苦寒清热→加大清热力度。
浙贝——清热化痰→加大止咳力度。
治疗感冒药的中成药,无论你是中医还是西医,如果研究透,学会使用,绝对可以成为一方小名医,毫不夸张。这些经验原本我是可以不告诉任何人的,尤其是同行,但若通过同行让患者间接受益,同样也是功德。
所以笔者出于对中医的感情,毫不保留将多年使用经验写出来,不是为了迎合任何人,也不是给药品打广告,更不是像某些器量小、境界低之人所想的那样是为了宣传自己。始终相信,病人口碑才是对医生最好的宣传,其它都是浮云。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做学问,不媚于俗。一切高明手段营销套路都是泡沫,早晚是要破的,即便被推上名医榜,百年之后,后人也比我们更聪明,肯定会看破然后骂上几声。所以谈中医,不故弄玄虚,也不故作深沉,谈经验,讲干货,说真话,懂得之人自然会有很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