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文章来,该怎么办? ——漫谈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2)
经常听有些老师说,我早就想写作了,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感觉有些事值得写,有很多话要说,但打开电脑后,却写不出东西了,大脑一片空白。
我觉得,写不出东西是“果”,只有找到“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我想说几点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总的来说,写作是表情达意的。如果一个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既没有“情”,也没有“意”,怎么可能写出东西来呢?也许有人会说,只要是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既没有“情”也没有“意”呢?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情”和“意”,不是一般的、普通的、零散的想法、念头、思绪等,而是让你产生触动、感动、激动从而产生表达欲望和冲动的“情”和“意”。那么,这样的“情”和“意”从哪里来呢?这正是我要说的话题。
一、只有投入工作,才会情意满满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哪一所学校,总有一些老师对工作不上心、不用心、不尽心。这些老师,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不可能写出文章来的——起码不可能写出教育方面的文章。
有的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不喜欢职业教育,我也不喜欢职校生,所以我不可能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这种观点貌似有道理,但我不能认同。我认为,一个人的天赋、爱好和职业如果能够重合,当然是理想的,也是幸福的,只可惜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幸运。更多的情况是,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做到了坚持、坚守,才逐渐爱上了这个职业。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有两种选择:要么跳槽,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要么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个职业中让自己做到最好。前者有两种可能:跳槽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职业;跳槽后仍然感到不如意;而后者却只有一种可能,即因为你真心投入了,就会发现,对这个原本不喜欢的职业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我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很多梦想,但从来没想过要到学校工作。命运安排的阴差阳错,从1980年1月开始,我就在徐州财经学校开启了我的职业教育生涯,一直工作到2016年退休。在学校工作的30多年里,我先后担任出纳会计、食堂会计、基建会计、秘书、教务员、校办副主任、后勤服务公司经理、教务处副处长、校办主任、副校长、工会主席等,我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每一份工作我都干得津津有味,干到舍不得换岗;每一份工作我都争取让自己做到最好,干得出彩,起码是不留遗憾。我的体会是,只要真心投入,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眷恋;只有真心投入,才可以收获职业尊严和职业幸福。这也是我源源不断写出文章的最主要的原因。
回到教师写作这个话题,我想说,只有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学校的一草一木、学生的一言一行、身边发生的点滴小事才会触动你的心灵,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结论:热爱教师职业,是教师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只有热爱阅读,才可文思泉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光有爱也是不够的。同样的道理,热爱教师职业是教师写作的前提,但只是热爱这个职业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这个职业是教人的,而不是教书的。教人,就是生命影响生命,人格铸就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精神丰富、情趣高雅、善于思考、富有智慧的人。而要想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教师非但要有写作的冲动,更要酷爱读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试问,教师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能离得开读书和反思吗?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我的看法是:一个人只阅读,不写作,可以;但一个人只写作,不阅读,绝不可能。人们常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果没有“骨鲠在喉”,甚至连胃里也是空空如也,还有什么可以“吐”的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三、只有袖手于前,才能疾书于后
袖手,就是把手藏于袖中,这是天冷时人们常做的动作。这里说的“袖手”不是本意,而是指写作者处于一种构思的状态。当我们想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无论是那种文章)都不要急于动笔,要有一个谋篇布局(构思)的过程。这样的构思过程也叫做“打腹稿”。
“打腹稿”的主要任务是把文章的开头、框架、核心内容想想清楚,这个过程不能省略,否则极有可能堆砌了不少文字,却没有一篇像样的文章。就在我写作此文的过程中,有一位教师与我微信聊天时说,坚持写作有一段时间了,文字倒是写了不少,可是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我询问,你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以何种方式写作的?对方答曰:我也弄不清楚自己写了什么,反正有时间就在手机上写,前前后后写了不少,写完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写的啥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典型,即写文章(其实不能叫做写文章,只能称之为码字)时没有构思,没有主题,因而写了一堆文字,就是没有成型的。
我写文章常常要花较多的时间“打腹稿”。比如,给《中国教育报》写评论文章,拿到素材后,我会端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构思文章。这个过程要占到写稿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在学校工作时写一份汇报材料(迎接重要的检查视导用的),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稿纸,楞是一个字没写出来。晚上回到家继续构思,终于有了思路。第二天到学校后,汇报材料写得很快,可谓一气呵成。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是学校的“一支笔”,写东西手头快,其实我自己知道,与其他“写手”相比,我是“慢手”。
以本文为例,光是想文章的题目和开头我就用了几天时间,拉出文章框架,又用了几天时间。题目、开头和框架有了,接下来的写作就非常顺利了,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写上一两段,内容方面不再有阻碍。
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