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会背小旗子吗?

不知道大家平时会不会看戏曲,我小时候看京剧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京剧舞台上武将出场时背后会插几面小旗子,

这个玩意儿看起来又重又碍事,干嘛用的呢?不论男女只要是表现打仗的场景,一般都会有,

这是不是京剧特有的一种装饰物呢?

这个小旗子叫做靠旗,其实在古代打仗的时候还真的就有。先从外国开始说,1551年尼古拉斯德尼古拉画的素描里有一个骑兵,

他的帽子和盾牌上有羽毛装饰,而后来的波兰翼骑兵显然是进阶版,

这种背在背后的大羽毛就和旗子很像了,作为重骑兵,我觉得这种羽毛的装饰性作用更大,应该是为了增加气场用的,

翼骑兵不光有羽毛,他们的装备也是很先进的,一二百翼骑兵手拿骑枪排成一排冲过来,那阵势和现代的坦克也差不多了。

中国古代的军队里,旗帜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除了能够昭示部队编号隶属关系以外,还有指挥联络,甚至是保佑胜利的作用。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壁画墓的出行图里,骑兵会把小旗子绑在弓上,

跑起来猎猎作响,称作“幡”。南北朝时期的起兵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装备叫做“寄生”,

寄生有各种各样的样式,一般会固定在马上,

寄生成扇面状竖在骑兵的背后,我个人觉得应该有保护的作用,保护骑兵免于来自背后的暗箭或者暗刀暗枪的伤害。

到了明朝,旗子就开始起作用了,戚继光《练兵实记》里记载:“旗总: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旗杆一根,合力弓一张,弓弦二条,大箭三十枝,锋利腰刀一把,双插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队总: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旗杆一根,合力弓一张,弓弦二条,大箭三十枝,锋利腰刀一把,双插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每个士兵都有一面小旗子,

戚家军冲锋过来的时候旗子迎风飞舞,一定是气势十足的。

戚继光装备旗子主要还是昭示身份和联络用的,士兵们靠着旗子找到旗总,旗总也靠旗子归拢自己的士兵。

旗子除了联络的作用以外,其实也是可以迷惑敌人的,比如像京剧里武将那样在背后插好多个旗子,远远看上去旌旗招展的就会让敌人觉得人多势众,从而在气势上威慑敌方。不过我倒是觉得字真正的战场上应该是不会出现京剧的靠旗那样夸张的旗帜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