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如烟往事

在邹平县城的中心,有一座小山叫黄山。这座山和安徽省的黄山同名,它虽然没有安徽的黄山那样有名,在邹平人的生活和心目中却非常重要。

黄山并不太高,只有一百多米,有东西两个山头,西高东低,远看就像一只伏卧的老虎,西边的山头也叫虎头崖。在黄山脚下,有一个叫安家的小村,安家小学就坐落在安家村的北面,三十多年前,我就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小学时光。当时,学校只有两排平房六间教室,周围也没有院墙。紧贴着学校北面,有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流过,小河上有一座小石桥,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就是从这石桥上经过。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王,她也是我们的班主任。除了传授课内知识,王老师还经常领着我们背诵课外的诗歌。早晨来到学校后,首先是晨读,全班起立,由班长白燕领起,齐声朗诵,其中就有清朝诗人张实居写的关于邹平黄山的诗——

夙昔慕奇趣,

好山家门前。

山形浑似虎,

俯首伏苍烟。

四面皆坦夷,

绝顶复孤圆。

峦容沐新雨,

谷音答鸣泉。

飞莺自在啼,

野花随意然。

......

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校园,也传遍了整个安家村。

学校的南面,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山上,同学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体育课上跟着霍老师去爬山。爬山的过程是自由快乐的,同学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有的采蘑菇,有的逮蚂蚱,有的女生采了路边的野花插在头上,有的男生爬到树上摘桑葚。最喜欢逮蚂蚱的是郭晓彤同学,你看,他不动声色,悄悄地向前,右手慢慢靠近蚂蚱,猛的一抓,蚂蚱便被捉住了。有时候,他一次能捉二十来个蚂蚱,把蚂蚱都穿在莠草上。最大的一种蚂蚱叫“登山倒”,不仅体型大,而且大腿特别有力,一蹬就能蹦出去好几米,尽管这样,晓彤同学还是能追上把它捉住。同学们都称郭晓彤是“捉蚂蚱大王”,他听了,总是抬起手中的一大串蚂蚱,挥舞着战利品,向大家炫耀着:“我是捉蚂蚱大王,我是捉蚂蚱大王......”“哈哈哈哈”,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一直传到了黄山顶上。有一次体育课,霍老师带领我们采集植物的种子。同学们大多数是采集的各种草类的种子,都争先恐后,看谁采集的最多。这时,大显身手的是任文凯同学,他个头最高,把一粒粒的松子从松树上摘下来,装进同学们的口袋。回到学校后,同学们都把种子交给老师。这些种子,从黄山上的花草树木上摘下来,然后寄到了祖国的大西北,在那里生根发芽。如今30多年过去了,小松树也该长高了吧。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最喜欢打乒乓球。乒乓球台是用水泥板做成的,球网是用砖块垒成的,非常简陋,但这丝毫不会减少同学们打乒乓球的热情。因为只有一个乒乓球台,同学们都排着队,实行上下台的规则。刚上台的同学在三号位,要先发球,如果他连续赢球,他就会依次进到二号位、一号位,成为冠军;相反,如果他连续输球,就会从一号位依次退到二号位、三号位,直至下台。二号位和三号位在同一边,一号位在另一边。这个规则能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够打上乒乓球,都不亦乐乎。通常情况下,刚上台的同学打不上几个球就会下台,因为打得好的同学总是在台上的一号位或二号位,把他们打下来是很难的。通常在一号位的是卢斌同学,无论发球、接球、正手、反手,他都技术过人,而且打起球来忽左忽右、忽快忽慢,反应敏捷,无人能敌。同学们站在球台两边,脑袋和眼睛随着乒乓球的飞行路线快速地转动着,“加油”、“好球”,呐喊助威声不绝于耳。王老师也是乒乓高手,有时也来参加我们的比赛,即使她穿着高跟鞋,也丝毫不影响她的出色发挥。

学校的北面,是部队营房和县委大院。这支部队是某炮兵团,我班的女同学霍倩聆就住在里面,听说他的父亲是团政委。我每天上学放学,就和同学高波一起从部队的门口经过,门口始终有一个战士在站岗放哨 ,他站在一个圆形的铁墩上,大约有半米高,分为两层。哨兵的身体站得笔直,表情严肃,目视前方,右手握着一杆钢枪。有时碰上两名士兵换岗,我就和高波停下脚步,好奇地观察。两名军人先互敬军礼,在岗上的士兵从铁墩上走下来,另一名士兵接过钢枪,走上铁墩上岗,然后又互敬军礼。整个过程,非常流畅自然。每当这时,我和高波就会学习战士的敬礼、换岗、走路的样子,还约定长大了也要参军,为祖国站岗放哨。不管春夏秋冬,部队都要按时吹号,早晨六点是起床号,晚上十点是晚眠号。那时候,我就住在部队北面的种子站,自己住在一间宿舍里,部队的起床号就成了我的起床铃,部队的晚眠号也就提醒我该睡觉了。过了几天,传来了噩耗,霍倩聆同学的父亲,也就是团政委,有一次坐着军车到前线去视察地形,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出了车祸,包括她父亲在内的同车五人全部牺牲,霍倩聆同学伤心地哭了好几天。这件事成了全班同学的痛,我们都发誓要为霍倩聆的父亲报仇。

后来,传来了好消息,其中就有这个炮兵团的贡献。王老师告诉我们,要在星期天欢迎炮兵团凯旋。早晨七点多,同学们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全班都穿上白色的上衣,带上军帽,然后打着绑在竹竿上的红旗,到汽车站附近的公路两旁去欢迎部队指战员。

“来了来了,大家快站好,站好了......”,班长白燕大声喊着。同学们马上站成两行,立正站好。不一会儿,一辆辆绿色的军车从东边驶来,军车上载着大炮,大炮的炮口统一朝后,大炮上还覆盖着用绳子结成的网。站在车厢里的炮兵指战员向我们敬军礼,我们用力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子,成千上万的人在欢呼着,跳跃着,呼喊着。站在一旁的李云勇同学悄悄地告诉我,这是榴弹炮,那是加农炮,前线打仗的司令员叫......,前方的战士都住在猫耳洞里......我听了,很崇拜他,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事情呀。

为了表达对这支部队的敬意和慰问,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去部队义务劳动。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地进入部队大院,和解放军叔叔一起劳动。我和宫渤海同学负责用铁锨把垃圾收到车上,可是,正当我低着头干得正起劲的时候,宫渤海同学的铁锨扬了起来,正好碰到我低着的头上,鲜血顿时顺着眉梢流了下来。王老师赶紧找到了部队的首长,和我一起去了东面的医务室,医生严肃地对老师说:“很危险呀,靠左一点就是眼睛,靠右一点就是太阳穴呀!”我当时却一点也不害怕。医生给我进行了包扎,并且把我送回了家。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这一次劳动,不仅是付出了劳动,也付出了鲜血。事后,宫渤海向我道歉,我不但原谅了他,而且对参加这次劳动一点也不后悔。这件事,使我更增加了对部队的了解,增加了对解放军的感情。我觉得我好像也成了一名战士,也参加了战斗,也为祖国为部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每当清明节,我们全校都要去烈士陵园扫墓。从学校往东,有一条南北街叫通山街,通山街的东面是陵园街。从陵园街往南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陵园的大门,两边的柱子上写着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沿着一层一层的台阶往上走,在半山腰有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两边各有一个亭子,上面写着“怀烈亭”、“忆英亭”,正南面是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高高的纪念碑后面,有138个小墓碑,上面刻着烈士的姓名,大多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我们围着墓碑瞻仰一遍,然后再去两边的纪念馆去参观。在纪念馆四周的墙上,有许多照片和文字介绍,既有马耀南、杨国夫、廖容标等英雄人物的照片,也有刘井战斗、三打邹平等战斗介绍。其中,马耀南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人物,他兄弟三人都参加了革命,而且都成长为部队的领导,人们都称为“一马三司令”,马耀南更成为山东抗日救国队第三支队的队长。当看到日军的暴行时,在我旁边的翟晓燕同学还流下了悲愤的泪水。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孙老师,她也是我们班赵冰冰同学的妈妈,对我们非常负责,也很关心我们。有一次期末考试,数学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孙老师轻轻地走到我身边,看了一会儿试卷,然后低声地对我说:“最后那个大题,你做对了,加油”。我本来不喜欢数学,孙老师这句鼓励的话,在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使我增加了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每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完内容后,要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去做题,这叫“爬黑板”。有一次,孙老师让她的女儿去爬黑板,可是这一次赵冰冰同学并没有做对,受到了孙老师的严厉批评,看得出来老师很生气。下课了,放学了,同学们都回家了,教室里只剩下孙老师和她的女儿。我偷偷看了一眼赵冰冰同学,她的眼里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可打这以后,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听讲更认真了,赵冰冰同学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孙老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临近小学毕业,要进行小升初考试,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有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的知识归纳,可一直没有时间去复习这本小册子。考试前一天,当孙老师从赵冰冰那里得知我们还没有复习时,她专门拿出来一节数学课让我们复习小册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二天小升初考试时,竟然从这本只有20多页的册子上出了十几分的题,我们都感叹:“多亏了孙老师,孙老师真神呀......”

“生活啊生活,多么可爱,多么可爱,像春天的蓓蕾芬芳多彩,明天的遍地鲜花,遍地的鲜花哟,要靠今天的汗水浇灌。青春啊青春,多么美好, 多么美好......”

音乐课上,我们听着录音,跟着张海迪学会了这首歌。那个时候,张海迪的故事传遍全国,我们从这首歌中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张海迪那种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班长白燕打着拍子,我们唱得格外整齐嘹亮。任文凯同学经常从家里拿来些小人书给大家看,正是从那些小人书里,我们知道了东周列国、四大名著、聊斋等故事,其中有一本讲的就是张海迪的故事,她坐着轮椅的形象和感人的事迹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前进。

那时,三八水库的面积还比较小,有人从里面挖了沙子盖房子,因此库底坑洼不平。水库里最常见的一种动物是泥鳅,周末时,我们经常几个人去抓泥鳅。泥鳅很滑,并不好抓,经常是抓来抓去是一场空。夏向峰同学有他独到的办法,抓泥鳅时一定要用两只手,一只手抓住泥鳅的头,另一只手抓住它的尾巴,防止它溜走,每次他能抓上七八条泥鳅,我们都称他为“抓泥鳅大王”。

在学校和县委大院之间有一块小空地,下午到校后,在上课之前,同学们经常在空地上玩磕拐和打四角的游戏。磕拐时,右腿单腿直立,左腿抬起,左小腿放在右腿大腿之上,右手用力扳住左脚的脚腕,左手抓紧左大腿,然后,用右腿单腿跳向对方,用左腿的膝盖磕碰对方的膝盖,被磕倒地的同学就输了。王成同学既会进攻,又善防守,是磕拐的常胜将军。打四角也叫打纸包,通常是用报纸叠成正方形的纸包,把纸包放在地下,互相用自己的四角去打对方的四角,谁先把对方的四角打得翻转过来,谁就算赢了,输者的四角就成了胜者的战利品。陈立平同学最擅长打四角,他打四角的时候,专挑翘起的那个角去打,而且打的距离和角度也恰到好处,打到最后,往往是同学们的四角都到了他的手里。当然,他又友好地把四角还给大家,游戏又一次开始。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安家小学发展成了邹平第二实验小学,平房已换成了楼房,体育课也不再去爬山了,操场换成了塑胶操场。北边炮兵团的营房已不复存在,银座大楼、天兴大厦和各种商店拔地而起。老县委搬到了山南新区,县委大院成了日益兴隆的圣豪百货。黄山建成了公园,修了环山路和上山台阶,仙逸亭、连心亭给游客提供了最好的爬山休息场所,山的东面建有梁漱溟墓,常有游客慕名凭吊,规模宏大的山南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八水库扩容,建成了黛溪湖公园,这里成了老年人活动的乐园,垂钓者、下棋者、唱戏者、拉二胡者,各得其乐。学校西边新建的宽阔的黛溪三路、醴泉一路,成了沟通邹平新旧城区的交通大动脉,每天通行的车辆川流不息。

国庆节,我又去登黄山,经过实验二小的门口时站立良久,如烟往事又浮现在眼前。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同学们一起高声朗诵着张实居的那首诗:“夙昔慕奇趣,好山家门前。山形浑似虎,俯首伏苍烟......”

(作者:辛志坚,邹平一中初中部教师)

(0)

相关推荐

  • 【广东】颜一飞《春游趣事》指导老师:左玲

    春游趣事 东华小学二年级 颜一飞 我盼望已久的,一学期只有一次的春游,终于来啦!这一天人间四月,芳菲未尽. 我们东华小学二年级10班组织春游.到了目的地,我们和生态园校区二年级6班的全体同学交朋友.春 ...

  • 2021年十省游记之二十三, 河北保定涞源县白石山

        2021年,乍暖还寒的时候,受高春兰同学的邀请,我们几个同学开始了南巡之旅. 高春兰同学在安徽黄山有一套房子,对于黄山的景色和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极为推崇.好几年了,一直邀请同学们一同进行黄 ...

  • 【老师的样子74】詹胜利:打牙祭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打牙祭 詹胜利 呱呱.呱呱. 听到阿强发来的暗号,我们悄悄钻出被窝,蹑手蹑脚溜出了寝室. 我们猫腰来到菜 ...

  • 【广东】陈荣熙《抓泥鳅》指导老师:许明娟

    抓泥鳅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陈荣熙 今天是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的日子.同学们各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像一群快活的小猴子.太阳也好像被感染了似的,对着我们眉开眼笑.风儿高兴得在我们肩膀上跳蹦,又顽皮 ...

  • 天水铁中想念你

    天水铁中是我初中三年生活的母校,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1959年考进天水铁中的,1962年毕业.不觉已古稀之年,怀旧注定是白发之人的永衡情结,每每翻出初中的毕业留影总是使人思绪万千梦绕魂牵. 许多 ...

  • 【广东】曹添宇《美好的春耕》指导老师:许明娟

    美好的春耕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 二年级 曹添宇 我盼望已久的春耕活动终于到来了.我们的目的地是惠州古石龙农场,现在让我们一起向着这个美好的地方出发吧! 我们兴高采烈地乘坐着大巴车来到了农场,当我下车时, ...

  • 悦榕庄与卢村,合并在黄山脚下的一抹往事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新浪微博:@刚行路上http://weibo.com/210262 个人公众号:liugang_ai, 行走路上,所思所想. 很开心能够去黄山悦榕庄的体验名额,其实怀着一种蛮大的压 ...

  • 白先勇小说评介|如烟往事里的失路之悲——《骨灰》随感

    文/王沐雨 (作品:<骨灰>,白先勇 著,收录于<纽约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此身虽在堪惊!"鼎立表伯的叹息里,透出这个老人历经劫难后 ...

  • 那些年的如“烟”往事

    那些年的如"烟"往事                                             刘述涛 有些老行当,在我有记忆开始就已经在这个世上消失了,比如三姑六婆 ...

  •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 释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

  • 袁隆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聊聊这位当代神农的如烟往事

    作者:山佳   高考报志愿,班上同学不约而同都远离带"农"的院校.班主任老师很不解,又不是让你们扛着锄头上地,至于吗?   怎么不至于?那时的我们,都认为上一个带"农&q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二十集)

    刘尽荣老汉有五十多岁了,也是本地人.他儿女都成家了,和老伴俩人一起生活.他家离我们这个煤矿也就二三里地.刘老汉是矿上的保安队长,他模样长得很凶,成天黑着个脸,就像谁欠了他几斗粮食似的.人们都对他敬而远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九集)

    王老二是商都西井子的人,在矿上跟我是邻居.他那年三十二岁,小伙长得挺帅.媳妇名叫小女,性格温柔,长得也挺漂亮.他们只有一个儿子,那年己经五岁了.王老二自己没买骡子,给副矿长家赶骡子了.他也不是买不起,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八集)

    那个偷骡子的家伙被警察带走以后,大家等了好几个月也没有消息.王大娘还担心警察来跟他家要钱了.半年后,我们才打听到那个贼早已被放走了.人们都非常气愤:"怪不得偷骡子贼越来越猖狂,现在都改成明抢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七集)

    说起偷骡子贼,人们都恨得牙痒痒.那会儿不管是当地的还是外地人,差不多每家都养两三条骡子,当官的人家养十多条了.别的牲口干不了这个活儿,它们胆子小又没骡子有劲.那几年大同周边市县的骡子快让这里的人给买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