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笔记(30)——自我除草

阅读第1324天
这个理论我很喜欢,实际上具体的内容在其他的理论学说中也能看到诸多影子,但是两位作者给它取的名字让我觉得很棒:让你的花园自己除草。
这个名头由于是他们创造的,所以词语表面的意思,或许具备一定的美国人特殊意味。毕竟,我没有花园,也不需要除草。简而言之,就是让一些棘手的问题,能够以更少的能量自发地进行。
01
我面对最多的群体就是学生和家长,所以与两类群体的沟通,对我而言就是至关重要。而经常面临的两个困局就是:学生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各种情绪;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要求过高。
这两类状况不能以对错去甄别,因为这没有意义。我总不能在家长和学生面前告诉他们,这是错的,你们必须改。给了正确的,也一定做得到吧。
这时候采取的办法是很有意思的,以我的认知而言,应该是称为换位思考最为恰当,但是可以归总到今天所聊到的这个话题里面。
引导学生去认识,这时候自己种一棵树,进行各种细心地呵护,但是结出不好的果子,自己的心情会如何?同时,对比身边的人没有自己那么尽心,但却收获了比你甜美的果实,你心情如何?当然,会有一个前提,这些树都是一样的。
还好,学生知道自己会不爽,尤其是和别人的结果进行对比之后,会更不爽。或许伤心,或许气愤,或许如何如何。此时,再引导他们认识,现在他们就是那棵树,而父母就是故事中他们的角色:种树的人。
我无法一下子让亲子关系变得多好,能够做的就是提前打各种预防针。而这类操作,其实就是一剂预防针,因为父母那里也会打。不过,这个故事我可以去讲,家长去讲更坏事。
02
从大学至今,我收到的中奖电话和短信,奖品加起来应该也有五六台电脑,十多部手机和上百万的现金了。如果我真的领取了,想必现在就不用每天担心下一顿喝白稀饭要不要加咸蛋了。
当然,正常的人类不会去领,哪怕是读小学的孩子,现在也是鬼精鬼精的。再也不是拿一根棒棒糖就可以骗到手。只是,我们接到这类骗局,看起来觉得也太弱智了,不能编的像一点吗?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解密这类电信诈骗,发现也是有趣,这类骗局利用了一定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那么拙劣的骗局是可笑,但是听到这种骗局还能信的人呢?
或许骗子们可以编织逻辑性非常完美的骗局,就像《巨额来电》中桂纶镁饰演的大头目一般,但成本就比较高了。如果到了后面的某一步,当事人反应过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对这类骗子而言,那些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一听就知道是骗局的,根本不是他们的“鱼”。他们要找的,就是你告诉他,自己是孙悟空,需要5000块开启真经,可以保他长生不老而相信的人。
哪怕,这个人听过《西游记》的故事。
03
和小伙伴相处中,确实会进行各类碰撞。这些碰撞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因为所谓的管理者和员工,貌似就会八字不合。
有的管理者很有意思,和员工交流时说,自己听到某位校长吐槽了这样一件事,然后问员工,假如他是校长,会如何处理呢?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不是很弱智?员工一下子听出来感觉在套路我?不一定,也没关系。能够听出来的,从而把这个套路弄垮也没关系,还有其他办法。万一,有人听进去,当真了呢?
员工听到这个问题,开始代入校长这个角色,或许做出的反应和他作为员工看的就不一样了。实际而言,就是更严厉点,毕竟,自己是校长嘛。
不知过了多久,回答了这种问题的员工,真的碰到了问题中的状况呢,怎么办?那时候的场景,想必非常有意思吧!
和学生的沟通也是如此,有时候他们实在坑老师的时候,我问他们,假如自己当父母了,自己的孩子某道题讲了好几遍还不会做,他们怎么办?请相信,回答基本上和他们在家的遭遇是一样的。
然后我再问,闵老师有没有这么对你们?答案肯定是没有,因为我确实不会这么做。不过,偶尔采取一定的措施,也不会显得那么过火。因为,不教而杀谓之虐!
04
原来最早来学校,也要打陌拜,而我又是一个多想的人。我问老大,如果家长没听过我们怎么办?如果家长就是不信任我们怎么办?假如这个孩子实在太差了怎么办?假如……
这些极致的问题,老大用了一句话来回答:那就说明,他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后来自己当管理者,也听到员工吐槽,班级哪位学生如何如何。
这时候我对他们的回答就是,说明这类学生不是我们的班课学生,往一对一推进。如果,还是不愿意,那就真的说明不是我们的菜,不需要再续,因为可能就是个炸弹。或许会有误判,但是为了揪出隐藏的误判,而耗费精力去筛选,那就得不偿失。
对于前面的那种骗局组织者而言,他们瞄准的群体,就是那种容易上当的人,其他的人直接PASS。或许这类目标群体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没关系,获客成本很低啊!搞定一单,前面那些寻求客户的成本全部可以找回来了。
现在我们购物时看到的某些产品,觉得如何如何不好,就应该怎么改怎么改才可以:价格低一点,位置高一点,这里大一点……放心吧,我们说出来可能也没用,因为我们就不是去买这种产品的人。
【结语】
马云在某次演讲说过一件事:他是不会录用一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人。当时我很吃惊,这不是说明这个人很牛逼吗?也许是的,不过马云是从人品角度出发去说的,和尚并不是梳子的客户群体。
只是,或许从本文主题而言,去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过程,需要耗费的精力远大于此时去寻找那真正的客户群体吧。没有什么东西就是让所有人喜欢的,也不是值得所有人厌恶的。至少,我们无法代表所有人。
(0)

相关推荐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记康巴什二中优秀教师群体

    王玉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接到区工会给我布置的任务,要求我在今天这个会上讲讲自己是怎样成为自治区劳模的,其中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我的内心是十分忐忑而又惶恐不安.我既没有惊天动地 ...

  • 合伙人制:薄弱学校改进之“根本”

    每一次听校长分享自己如何把薄弱学校转化为质量名校,我都有莫名的兴奋.希望寻找到其中的规律.今天,我把它总结为--合伙人制. 合伙人制的薄弱学校改进之路,其内涵可以归纳为:基于人性,激发潜能,实现&qu ...

  • 【骗局】老年人群体,入会费4000,2年后承诺结账300万

    【骗局】老年人群体,入会费4000,2年后承诺结账300万

  • 搞“一言堂”的权力型校长,办不出一所好学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管理的权力重心逐渐下移,校长在获得更多权力的同时失去了政府的庇护,权力的增加和责任的加重对其领导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全球化 ...

  • 怨气冲天的老师

    怨气冲天的老师 作者:李广生 朋友是个工程师,建筑行业的,早年间曾干过一段教师,后来转行了,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有次聚会,他拿教师调侃,说我们是一群怨气冲天的人,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教师,好像教师苦大 ...

  • 魔鬼经济学笔记(1)-这本书看什么?

    阅读第1293天 这本书是在看<海底捞你学不会>的时候,看到了其中的某个案例,然后去查询,发现出现了一本书,<魔鬼经济学>,然后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这本书的名字很炸.虽然我 ...

  • 魔鬼经济学笔记(2)-惩罚与激励

    阅读第1294天 公司的各项管理中,其中有一项我相信很多人遇见过,那就是考勤的问题.   有的员工容易迟到,或者旷工,打卡了但是人不在,这种人处理起来很棘手.   不是简单地开除或者处罚就可以,因为这 ...

  • 魔鬼经济学笔记(3)-探究AB面

    阅读第1295天 朋友看到我有这本书,很好奇为什么.我回忆了一下,当时是因为看到了一个饼干的事例,让我对此产生了兴趣.   因为这件事情最终的研究结果让我觉得比较诧异,或者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而 ...

  • 魔鬼经济学笔记(4)-信息差

    阅读第1296天 这一章的内容,其实阐述的观点,在近两年的职场成长文章中经常出现,那就是信息差的不对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上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以我的智商看不懂的内容出现,信息就显得更是弥足 ...

  • 魔鬼经济学笔记(5)-观念崩塌

    阅读第1297天 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喝白粥不健康的时候,我是很诧异的.这种诧异倒不是想抬杠,而是想听听是什么原理.   毕竟,对于我这样一个江西人.从小早餐基本上就是稀饭(好吧,这和粥不一样).我很 ...

  • 魔鬼经济学笔记(6)-传统观念真的传统吗?

    阅读第1298天 其实,有时候做一个简单的人是一件应该很快乐的事情.至少,你不用遇见太多纠结. 我想成长,同时扩充视野,那就已经决定了我需要不停地打破自己的三观,或者重塑自己的三观. 其实,昨天谈到的 ...

  • 魔鬼经济学笔记(7)-孩子的先天影响

    阅读第1299天 看到第二本<魔鬼经济学>的时候,其实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第一本的主题确实较为混乱,因为各个题目之间都能感觉到作者的随性.   前面讨论作弊,中间讨论犯罪,最后讨论家庭教育 ...

  • 魔鬼经济学笔记(8)-利益驱动并非唯一

    阅读第1301天 记得好像是在2012年,西欧的一个小国,举行了一场噱头很大的国际性会议.当时打出来的招牌是: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   没错,这场会议是在哥本哈根举行,关于全球环境气候研讨,中国派 ...

  • 魔鬼经济学笔记(9)-优秀的共性

    阅读第1302天 今天突然想探讨所谓优秀与努力.先天的某些联系.   这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看到第二章提到的某些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让我回忆起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中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