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吴王夫差盉  春秋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文博圈 摄)

制作一件青铜器共分几步?

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专家学者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先周居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陕西省扶风、岐山县一带,有着“青铜之乡”的美誉,其中在扶风县法门镇,有一个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工艺研究所”。在这里,学者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试图探索和复原古代青铜器的生产铸造工艺。

笔者有幸来此参观学习,下面就来看看一件殷商时期的柱足圆鼎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生产出来的。

第一步:备料

古代青铜器制作通常采用范铸法,也叫模范法,所以要想铸造青铜器,得先制作模范。从考古出土资料来看有陶范、石范、金属范等等,其中以陶范最为常见。

洗泥:给泥洗洗澡

泥土要精选当地无杂质黄土,粗细相间,色泽均匀,然后经研磨、过筛、浸泡取悬浮液、沉淀、晾干等步骤,这样洗出来的泥细滑软道,手感极佳,便于雕刻细腻纹饰。

将精选的泥、沙、水等材料经适当比例混合以备使用。

▲铸铜陶范,商代早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河南郑州南关外出土,长23厘米,宽24厘米|

第二步:制模

模范模范,需先有模后有范,模与范是阳与阴的关系,一凸一凹。

首先,从制模开始。

用制作好的刮板在泥料上刮削出一个鼎的泥胎,阴干后取其三分之一放置在120°夹角的木板中,安置半圆形的两足,将两足之间三角形区域用泥填平以便于顺利脱范,这样模便组合拼对完成,阴干后即可使用。

▲刮制泥胎

▲模

PS:如果需要批量生产,可以将此模翻制两次烧成陶模定型,那样夯制外范时更加经久耐用,提高效率。

第三步:做范

制模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外范,制范是整个工艺当中相当重要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器物的外表面长成啥样,好不好看。

夯范:将模固定好,表面撒上一层黑烟灰做脱模剂,填入泥料层层夯实,脱模后修整,阴干即可。

三块范对合就是完整的一个空腔,就可以进行一个鼎的浇铸,这就是青铜器制作的三合范铸造。(除此之外依据制作器物的不同还有单合范、双合范、多合范等)

▲夯范

▲夯制好的外范

纹饰的制作

青铜器上往往有精美的纹饰。纹饰是如何制作的呢?这通常是在范面上进行的,首先起稿,然后画线、挖主纹、压底纹、贴泥条等,都是细作活。

需要注意的是,刻出来的纹饰与浇铸出来、体现在器物上的纹饰是反的,凸起处在器物上就相应的是凹面。

▲纹饰雕刻

▲范面上雕刻的各类纹饰

▲青铜兽面纹(铜罍,商中期,陕西城固出土)

铭文的制作

青铜器往往有一字千金之称,由此可见青铜铭文的珍贵,它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及研究价值。铭文的制作常采取贴泥条的方式,器物外壁铭文,需在范面粘贴反字泥条,铸后得到阴纹正字。

如何将细软的泥条紧紧贴在范面上不至断裂脱落,方寸之间考验的是手工匠人的细心、耐心和匠心,所以这一字千金的美誉对青铜器来说当之无愧。

铭文制作好后,放置阴干数日,待表面有了一定的强度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制作外壁铭文

▲逨钟,西周中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鼓部两侧与钲部中央铸铭文15行128字|

第四步:制芯

光有外范不行,那样浇铸出来是一个实心鼎,因此我们还需要制作泥芯。

芯盒的制作

取三块阴干好的泥范进行合范,因为泥范在阴干的过程中会有变形,通常无法很好的对合,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整。随后将擀好的泥片均匀贴在范面上,泥片的厚度即为将来青铜器的壁厚,这时将三块范面对合,一个芯盒即制作完毕。

泥芯的制作

这种鼎的芯分腹内芯和腹外芯两个,所以要用一个芯盒制作出两个芯,也就是一盒两芯。

首先将芯盒固定好,往里加泥料并不断夯实。当芯料夯至鼎腹部位时,需要在表面撒上一层草木灰以起到隔离两芯的作用,也可垫一层器底厚度的泥片,这样可直接得到两芯之间的壁厚,也就是器底厚度。

接着夯泥料至口沿处,这时需将事先准备好的耳模安置在口沿处,接着夯制,直至夯满芯盒。贴泥制芯既得到壁厚,也产生了泥芯,可谓一举两得。

▲泥芯的制作

打开外范,去掉耳模,即得两个完整的泥芯,将范面的泥片去除,这时范和芯之间就会形成型腔。

▲腹外芯和腹内芯

泥芯的表面需进行修整,如想在器物内壁留下铭文,这时候就可以在腹内芯上贴泥条了。

▲制作内壁铭文

▲西周·大盂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鼎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

第五步:浇铸
焙烧:

阴干后的泥范和泥芯需要进行焙烧形成陶质的范与芯方可使用。

▲窑温:1100℃以上;时间:约40小时

合范:

将冷却后的陶范与芯对合,如有变形再次修整。

▲合范(范芯对合成套,空隙处即为铜水流经的地方)

浇铸:

将对合好后的范与芯埋在湿沙土中固定,用坩埚将融化的合金液体(铜锡合金或铜锡铅合金)倒入型腔内。

PS:为啥青铜容器往往是倒着浇铸呢?

倒立浇铸有很多好处,既方便合范,由于压力的关系也会使气孔与铜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充型饱满,纹饰清晰,同时底部浇冒口形成的披缝也更容易清理。

▲铜鼎,西周,滕州博物馆馆藏

|底部的浇冒口痕迹|

第六步:打磨修整

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去掉内芯,得毛坯铸件。对毛坯件进行打磨修整,消去多余的铜块、毛刺、披缝,这样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里我们看到,一套范、芯只能铸造一件器物,所以每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青铜铸件打磨前后(含锡量15%)

PS:咋一看这青铜器的颜色和我们博物馆里见的咋不一样呢?

青铜器刚铸造完就是这个颜色,因为表面的铜在高温下氧化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种青灰色。经打磨抛光后也不是我们常见的青铜器的颜色,而是非常漂亮的金黄色。博物馆里展出的青铜器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表面已发生氧化锈蚀,才呈现蓝斑绿锈。所以“青铜”只是我们现代人的叫法,商周时代青铜被称为“金”或者“吉金”。

▲青铜器制作流程图

看到这里可以想见一件青铜器的制作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在古代青铜的制作堪称国家工程,举全国的能工巧匠倾心打造,金木水火土的完美融合,造就了享誉世界的中国青铜艺术珍品。

当然在等级观念甚严的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也只有上层贵族有资格享用,寻常百姓家日常使用更多的可能还是陶器等用品。

需要指出的是,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不一而足,这里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时代不同,器物不同,器型不同,古人的制作工艺会有所变化,甚至很多的工艺目前还没有完全被参透。

▲莲鹤方壶,春秋,河南博物院馆藏

|采用分铸、焊接等诸多先进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到底是不是按照此种方法铸造的?由于年代久远,其中的很多细节学界还在探讨和争鸣之中,但手动模拟实验为我们提供一条探索古人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有效途径。

本文为笔者在周原博物馆参观学习时所见,整理出来与读者分享,文中部分照片及数据为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工艺研究所提供,在此深表感谢!

青铜器鉴赏

▲方鼎,商早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三联甗,商晚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匽候”青铜盂 ,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博圈  摄)

|1955年辽宁喀左出土|

▲班簋,西周中期,首都博物馆馆藏

▲豆,战国,故宫博物院馆藏(松石镶嵌)

-END-

本文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青年学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3319995230@qq.com


(0)

相关推荐

  • 商周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要问"制作一件青铜器需要几步"这一问题,可不是"把大象关进冰箱"这么简单. 商周青铜器以繁复精细让人惊叹,那个年代生产力如此落后,是如何做出那么多堪称奇迹的器皿 ...

  • 原创丨论商周中原青铜文化与闽越地区的交融 ---福建馆藏青铜器赏析

    众所周知,我国从从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福建在商末周初时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 我国在商周时期,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工具,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于是,商周两代成为我国奴隶社 ...

  •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大全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 ...

  • 铸鼎效神工: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代青铜器,以三代(夏商周)时期的遗物为盛.虽然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的国家,但就生产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设计以及品种数量而言,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上可谓出 ...

  • 趣读 |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上的神秘图纹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说道:"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

  • 古代青铜器原本是什么颜色?

    古代青铜器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载体.中国的青铜文明源远流长,冶炼技术精湛,制作精良,造型优美,在商周时期即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中國独有的风格,在世界青铜器中 ...

  • 中国古代青铜器

    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龙恺曦解释收藏中国古青铜器应留意的几大事项 1. 熟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中国古代祭祀用的青铜器一般整套制作,以置于达官贵人的墓中,盛载供奉祖先的祭品.每套礼器均包含大量不同 ...

  • 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点总结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古称金或吉金.其合金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 .青铜时代: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人类技术发展的阶段中,使用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 ...

  • 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是什么? <西清古鉴>的大部分卷帙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有一部分已经流失<西清古鉴>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由清代 ...

  • 走进中国古代青铜器历史与艺术的异彩世界

    走近中国古代青铜器, 起初或将有感于早期青铜器与汉字艺术的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研读之际, 或将沉迷于金文世界的包罗万象.壮阔恢弘: 总而览之, 则又将叹服于早期中华文明的渊远流长.绚丽多姿. 欣赏宝 ...

  • (828)上海博物馆之一概况和古代青铜器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楼,现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