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王海青
生活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欢喜。比如多年不见的人们,而今又一次相逢。在新年将至的十二月二十四,我在学校遇到一位老师,四年多没见了,她披肩长发,面带笑意。四年前,这位老师曾给我考编助力。那时我在“卓尔”学习,她是面试说课指导老师之一。记得她好像姓王(时间一长,不太把握),当时脸瘦瘦的,戴一副眼镜,扎一个马尾辫。给人爽当、干练,业务扎实的感觉。听说她是一位教研员。她很认真、负责。她讲课时,我用手机作要点记录。她以为我在摆弄手机玩,很严肃地指正我。我作了解释,才化解了误会。实际上,对学员的行为举动,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必那么较真的。那时,她辅导的学员不多。两个女性,一个男性(我)。那时辅导多在夜晚,白日很少。她很全面仔细地指导,从说课稿框架、内容、注意细节,到说课时的仪表、动作、表情等细微处。印象最深的是,她说我说课时晃荡。肩膀一高一低。特别是我“晃荡”,很多年、很多人都没发现。可见她观察的多么细致。包括她讲说课时,要有激情、精神头,干脆利落,要有笑容,给我很大启发。接触以来,我认为她是尽职尽责的,有一种敬业精神。考编后,一晃四年多,我们再未相见。四年前,她在马集镇工作,如今又来到疃里镇工作。人生的变迁真是不可思议,不可琢磨。见到她,我说了些话。看得出,她也很高兴。毕竟曾经缘分一场。她说,从一本杂志上看到我写的文章,说写的很好。我想可能是经开区《崛起》发的那三篇文章吧。我告诉她,写文章是我的业余爱好。她说,挺好。她还惊异于我在这所学校工作。我说,我家就在学校附近的村庄。拘谨惯了,我也没张开嘴,让她来家坐坐。说了些话,要上课了,我只得匆匆辞别。我向来粗枝大叶,忘三忘四,也忘了留她的电话号码。在班里上课,又想起该留一下她的电话号码。几次试量,碍于课上,也没能近前。后远远看到她,她又恰好进入车里。看着车缓缓驶动,我只能“望车兴叹”了。很感谢她当年细心的指点。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时侯。到时,我一定给她要个手机号。也希望再次得到她的指教。
作者简介:
王海青,1981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小学教师。济宁散文学会理事。济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山东教育》、《快乐写作》、《山东文学》、《崛起》、《大运河文学》等刊物。作品受到多个公众号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