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术语:说说你知道那些?

话说京剧术语

物理学术语“电压”不会被写作“靛鸭”而成了蓝色的鸭子,化学术语“萃取”也不会被写作“翠曲”而成为翡翠般的乐曲。然而,在京剧知识或者说在京剧学科方面却有不少专业术语存在同一术语有不同写法的现象,往往令人感到困惑而莫衷一是。这就好像张飞这个古人名本来只应写作张飞,如果有写张飞的,还有写章非的,又还有写张妃的,岂不显得有点乱?

譬如“角色”与“脚色”,“二黄”与“二簧”,“倒板”与“导板”,“温”与“瘟”,“抱衣”与“豹衣”,“四击头”与“四记头”,等等,即属于这种例子。大概熟悉京剧的人们随便一想就能想出一些这类的例子来。

京剧术语多是前辈京剧艺人这些无名氏作者的口头创造,他想得好,想得妙,于是靠口传耳听的方式流传开来。而在传承流播的过程中出现音同(或音近)字异的不同版本则是很自然的事情。像《碰碑》一剧杨令公所戴盔头术语称为“金踏镫”,但也可写作“金大镫”、“金扎镫”,还可写作“金踏蹬”、“金大蹬”、“金扎蹬”。还有在《长坂坡》一剧中在糜氏夫人投井时,有一种演法是赵云“抓帔”,翻“倒扎虎”,也就是赵云要踩到代表井的椅子上向后翻一个类似后空翻那样的跟头,表现赵云只抓住了糜氏的外衣,自己却从井台上滑跌下来。然而表示这个武功动作的术语除了“倒扎虎”外,竟然还常常被写作“倒插虎”、“倒翅虎”、“倒扑虎”、“倒食虎”、“倒吃食虎”。

总之,正误莫辨,优差并存。同一术语张三这样写,李四那样写,当人们写到某个术语时就像《击鼓骂曹》的祢衡那样,来一个“手摸胸膛我自揣摩”,主观随意性很大。甚至有些著名专家对京剧术语的写法也未能起到一锤定音、一统江湖的作用。如翁偶虹先生等把人物两鬓下的两条黑色巾带写作“千斤”,而《京剧知识词典》则认为“千斤”是“牵巾”的误写。再如齐如山先生明确地认为写“二簧”是对的,而不同意写“二黄”,而在《京剧知识词典》中则是以“二黄”开立条目,在实际中似乎也是写作“二黄”的比写作“二簧”的更多一些。欧阳中石先生把“行头”写作“形头”,是笔误还是创新?诸如此类,都有待研究。

今人应该感谢戏界前辈创造了一整套很实用的、甚至是很精彩的京剧术语。现在的问题在于,有些京剧专业术语尚不规范,缺乏文字定稿。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必要的考证,而考证又须向一些耄耋之年的戏曲老人请教某些术语的来龙去脉。因而这虽不是什么热点问题,但也还是要有点时间观念。譬如从人物鬓边下垂的两条黑色的水纱,如前述当年翁偶虹先生并不写作“牵巾”而写作“千斤”,如能向他请教一下就好了,他未必不能对这“千斤”二字做出某种解释,现在翁先生早已作古,无法再问,悔之不及矣。

(0)

相关推荐

  • 同是五虎上将,关羽想要挑战马超,为何从不挑战赵云?

    大图模式相信很多人都喜欢三国,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有着非常多的出名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刘备阵营的五虎上将了.大家都知道这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是为什么关羽对于马超一直 ...

  • 五虎上将先后死去,诸葛亮都没哭,为何赵云的死让他抱头痛哭?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地烽火不休,常有英勇战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死得最惨,一代豪杰最后居然落了个被斩首的下场,即便这样,诸葛亮都没有哭,但赵云病逝 ...

  • 五虎上将中最水货的一个,只是拿来凑个数,远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强

    三国中的五虎上将,大家知道都是谁吗?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它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人都是名声响当当的硬汉,也都是三国中数得上的豪杰英雄,你是不是觉得,既然他们能够并排而论, ...

  • 刘备手下两员大将,胜过关羽张飞,却从未得到过刘备重用

    三国时期,发生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事件了,而大家想要熟悉这段历史,更多的时候都是去看小说<三国演义>.不过,其实,小说里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杜撰出来的,并未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而大家所熟知的 ...

  • 学会了15个京剧术语,就能听懂内行说的话了

    学会了15个京剧术语,就能听懂内行说的话了

  • 刘琦:话说京剧术语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物理学术语"电压"不会被写作"靛鸭"而成了蓝色的鸭子,化学术语"萃取"也不会被写 ...

  • 刘 琦:话说京剧术语

    话说京剧术语 (刘 琦) 物理学术语"电压"不会被写作"靛鸭"而成了蓝色的鸭子,化学术语"萃取"也不会被写作"翠曲"而成 ...

  • 超全的京剧术语解读

    "一道汤":指京剧演员缺乏独特性的表演.在不同戏中演不同角色的表演互相雷同,致使角色形象不明显,千人一面,给观众的审美感受也是机械呆板,没有味道:也指演员的演唱缺乏抑扬顿挫.这种没 ...

  • 京剧《声腔》术语?

    (1)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 ...

  • 京剧声腔术语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1)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 ...

  • 不能不知的京剧伴奏术语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音乐科] 戏曲音乐术语. 旧时京剧班社行政部门之一. 即场面部分. 分文武两部, 文部由主胡(琴师)主管, 武部由打鼓佬(鼓师)执掌. 现今剧团取消这一称谓, 改称乐队, 设队 ...

  • 漫谈京剧的调门,看了这篇文章后,就明白了以前听不懂的那些调门术语

    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 ...

  • 京剧武打术语

    京剧武打术语 蓬头:即甲方用兵刃打击乙方的头部上方,乙方迅速拿兵器横起架住,以进行防护和自卫. 鼻子:即甲方用兵刃打击乙方的脸前部位,乙方立刻竖起手中的兵刃来塘住,进行护卫. 马腿:即甲方用兵刃削砍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