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造其极曰“致”。“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真空无象曰“虚”。“虚”就是佛家所说的“空”。以往道家只讲“清”与“虚”二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相通意同。虚而至虚曰“极”。“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守静笃”,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守静笃”讲的是修炼功夫,要一心不乱、专一不二地“守”住心。如灵猫捕鼠一般,目不转睛,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又如鸡之孵卵,紧闭双目,精神内守,专注在所孵的鸡蛋上。这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虚静到极点的比喻。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 。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至笃至实,则万物的生机便不会发生。所以说,虚是造化万物的枢纽;静是决定万物品类质地层次的根蒂。天地有此虚静,故日月星辰,成象于天;水火土石,成体于地。象动于上, 故万物生;体交于天,故万物成。所以虚静之妙,无物不禀,无物不受,无物不有。万物都是出入于阴阳,才能升降造化。成就万物,与万物并作者,皆是此虚静之妙。

万物都是由动而生,由静而归根。虽生生不已,但却终而无不归其本。树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落叶归根。天有天根,物有物蒂,人有本源,天下没有无根之事物。万物之根在何处?盖在将开未开、将动未动的静态之中。人与万物未生之时,渺茫而无象。既育之后,则生生不息,终有灭时。唯将生未生时的虚清状态,才是万物之本根。

太上在此示人要得玄关,惟有收心归静,凝神于虚,养气于静,达到虚极静笃,自然万象皆空,一真在抱。人心的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就是人心之“复”。也就是《易经》所说的“复见其天地之心乎。”人应当常思复本的重要意义。如果真能经常致其虚极,守其静笃,即可与天地为一体,与万物为一身。那么,我之性体,可与天地并立;我身中之炁,可与万物并通。阴阳消长的规律,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道真炁在我身中的流行,便是自己胸中之妙。至此,返本复静之理便可得矣。

本节是言修炼的原则和方法。道家注重性命双修。有关修道的丹道理论所汇集成的《道藏》巨著,有关修道的方法、境界、层次,以及各宗各派、各门各法等,共有八千卷之多 。但就其根本点而言,都是为了一个归根的目的,仍然离不开太上在本节所讲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太上在此示人以养道求玄之法,要得玄关,惟有收敛浮华,归于笃实,凝神于虚,养气于静,才能复本归真。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一部分:致虚极,守静 ...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赏析] 庄子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万物之源,是一切自然世界.社会人心的本原,一切自然运转.社会变化无不依归于道.而人生的全部所为就在于顺从自然来和合天道, ...

  • 天之道,斗转星移;道之以行,万物皆从。地...

    天之道,斗转星移:道之以行,万物皆从. 地之道,山川流水:辅助以天,承载运行. 人之道,感通天地:上接天恩,下承地利. 道之道,万物皆道:行天之道,受地之效. 人之苦从何来?未通天地之道,人伦之理. ...

  • 玄微心印原序 道者,盗也,得人则传...

    道者,盗也,得人则传,不得则秘,自古仙圣大贤,孰不慎哉?道者,天地之道也,所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以上圣大贤慎于秘,不著于象.行于密,不显于机.咦!混沌未分,乾坤何由而设位?圣人何由而得其妙 ...

  • 体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体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 ...

  • 致虚极 , 守静笃 . 万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

    16年的文字,粘来,如题. "这两日怎不见你写东西了?" "写东西是需要灵感的,不知道吗?咱这几日没有愁肠块垒,没有非要一说的语言.清闲."说完,白他爸两眼. ...

  •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 ...

  • 一日一印|杨剑《致虚极 守静笃》

    往 期 回 顾 一日一印|杨剑<鸿朗高畅> 一日一印|杨剑<激浊扬清> 一日一印|杨剑<兴酣落笔摇五岳> 一日一印|杨剑<共君一醉一陶然> 一日一印|杨 ...

  • 致虚极,守静笃——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壹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 ...

  • 致虚极,守静笃!教你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致虚极,守静笃虚而至虚曰“极”。静而至静...

    致虚极,守静笃 虚而至虚曰"极". 静而至静曰"笃".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 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 . 地之道若不守 ...

  • 致虚极,守静笃!道长教你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壹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 ...

  • 柳懿桐:致虚极,守静笃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上善如水,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中 ...

  • 致虚极,守静笃,试译老子经文第十六章的意义

    老子经文第十六章: "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