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为何能诊病?

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面试,求诊的人心怀忐忑得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最后开出对症的药方。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中医如何在手腕上按一下就能判断病症?

把脉又称为切脉,中医把脉当然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而是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即可摸到脉。

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证候,如浮脉为表证,沉脉为里证,数脉多发热,迟脉多畏寒……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帝内经》中记载诊脉以平旦为佳,也就是说诊脉最理想时间是清晨,诊脉时保持诊室安静,且应让病人候诊,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尽量减少干扰因素,以达到平旦诊脉的同样效果。

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

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

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

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观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中医诊断病情,也不能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无论时病还是杂病,皆与判断真伪,以免错诊、误诊。

这也是中医在临床上整理观念的基本理念之一。探求本源,辨证论治,以期良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