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精致穷”背后的4个真相
文 / 张涔汐
1、过去的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2、到2025年,中国消费者将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40%,对全球奢侈品消费增幅贡献占比将达到65%。
昨天,我看到一个帖子,一个网友哭诉现在不知怎么办?
这个网友是个全职妈妈,在家里带一个孩子,老公一个人工作还需要还房贷、车贷,老公原本的工作不错,呆在公司里工资最高的部门。
但是疫情之后,公司大裁员,这个全职妈妈内心祈祷着千万别裁掉她的老公,但最后的结果是,公司恰恰先裁掉了人工成本最贵的部门。
也就是说他老公失业了。
这个妈妈哭诉的是:
家里根本没有存款,两人都是及时享乐主义者,以前都是挣多少花多少,老公虽然工资高,但是两个人除了还房贷车贷,剩下的钱两个人大手大脚花了,那个时候想着反正有工作,每个月花完了再挣。
于是乱七八糟的名牌没少买,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讲究国际大牌,现在倒好,银行卡余额马上快清零了,房贷都还不上,太焦虑了。
从这个网友诉苦的内容中我们看到几个信息:房贷、车贷、高消费、及时享受、无存款、失业。
我再跟大家说说我身边一个例子,我身边一个女性朋友小瑶,可以说是大美女。
毕业了7年,前几天还找我借钱还花呗。
我先说说她的财务状况,刚开始出来工作的时候,边挣钱边让家里贴补,因为工资实在太低,不够她买两件品牌衣服啊。
接着,她办理各个银行的信用卡,拆了东墙补西墙,虽然工资上涨了,但根本赶不上她花钱的速度。
最开始苹果6出来的时候,她就是靠着分期付款买下。好不容易陆陆续续把钱还上,接下来就是买单反相机,后来疯狂购物的欲望,犹如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不吃不喝靠借贷还要买名牌包包,梳妆台前的口红就有30多个。
靠着网贷继续拆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花呗、白条一样没有少。
你跟她讲一千遍一万遍这样的消费方式不是长久之计,但她总是当耳旁风。
01
这次的疫情,对于那些手中没有一分钱存款,每个月不仅月光还负债的人来说,现在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我查看了去年关于年轻人负债数据的报告:
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近半数人没有债务累积。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但是42.1%的年轻人只使用消费类信贷并且在当月还清;如果将这部分年轻人从负债人群中去除,那么实质负债人群将缩少为整体年轻人的44.5%。
也就是说一半的年轻人都有负债,当然这些指的不是固定资产购买性负债,而是日常生活消费性的负债情况。
如果再加上房贷和车贷,固定资产的购买性的负债,估计年轻人中的负债率会更高。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储蓄情况:从15年开始中国国民储蓄情况出现断崖式下跌。
这说明了一个情况,现在人都少有储蓄的概念了,而选择及时享受。
撇开固定资产的必要购买以外,今天我们单来谈论,精致穷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02
我们先来看看去年一个报道:
巴宝莉公司在过去的5年宁愿销毁价值约9000万英镑(约人民币8亿元)的未出售品,也不愿降价处理。
巴宝莉的做法,从商业角度来讲,无非是为了维持自己产品背后所谓的“附加价值”,这个“附加价值”便是“上流阶层的象征”。
说白了,就是这些奢侈品店,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己产品的“暴利性”。
巴宝莉的一件经典款风衣官网售价人民币16900元,包包售价也在10000元+,帽子皮带等配饰单品鞋也要3000-5000人民币。
但是真正这一件所谓洋牌子的奢侈品不过跟其他服装一样,在中国服装加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我再来给大家一组数据:
一边是中国人的储蓄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一边是中国人买下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奢侈品。
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太有钱了吗?
NO、NO、NO,是中国人太容易被忽悠了。
03
那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前,把中国人的消费心理研究的透透的,说白了他们比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人。
把奢侈品跟上流阶层、跟成功、跟富豪画上等号,那么它将成为中国人追求的潮流。
这是洋品牌们对中国人消费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第一点,够鸡贼了吧。
比如苹果6手机出来,为了提高销售额,特意迎合中国人的口味生产出了土豪金的手机。
就一个通讯工具而已,能让有些人去卖肾,有些人去卖卵,有些人去裸贷等等。
这些人追求的不是这样的一个通讯工具,而是这个通讯工具背后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和优越感。
这些极端案例的背后,其实也揭开了中国人爱慕虚荣的普遍心理。
越是年轻人越爱炫富,虚荣心越爆棚。
所以,看看那些90后95后,甚至是学校的学生们,为什么会走向网络套路贷这条路,来购买本来就不属于他们这个群体该购买的奢侈品?
没有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像中国的年轻人一样,对奢侈品如此的迷恋和追求。
这就揭开了中国人攀比心、虚荣心普遍爱面子的民族心理,一系列的精致穷的背后,是因为你的人性弱点被商家们利用了。
04
其二、借用明星网红做代言,给你足够的变美幻觉
我偶尔会去商场逛逛的时候,导购经常会有这么一套话语话术“这是某某明星的同款”,“某某明星上个周刚上杂志就是穿的这一套”,等等。
年轻的妹子一听,哇,我穿了戴上了,立马有种丑小鸭变成高傲天鹅的感觉。
实则丑小鸭还是那个丑小鸭。
这里面的营销背后,还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借用名人明星耀眼的一面,来营造出一种产品效果的虚幻感。
他们告诉你:你穿了它戴上它,你也像明星一样。
文前我的那个朋友小瑶就是这种类型,购物起来完全失去了理智,以为自己立刻能变成大明星。
05
其三、及时享乐主义,替代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观念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50后、60后那一部分人的人生历程,他们从上个世纪艰苦奋斗才走到今天国家富足的时代。
挨过饿、受过苦,知道攒钱、攒粮未雨绸缪。
但是80后、90后、00后这些群体,根本没有经过饥荒年代,未曾体会过什么叫做饿得吃树皮,易子而食等等惨不忍睹的悲惨年代。
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的人,不知道和平的可贵;
没有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不知道粮食的珍贵;
没有经历过贫苦年代的人,不知道储蓄的宝贵。
再说说80、90、00后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饥饿、贫苦的年代,在他们的脑海里很容易形成及时享乐的价值观,很难形成储蓄,延迟满足感的观念。
比如,在农村你让一个60后的老父亲买一个价值五六千的手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农村00后,90后的年轻人们他们手中拿着这样一个高档手机却很正常。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印象是:俭朴。
但是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在国际上的印象:早就失去了二三十年前的俭朴特征,而是人傻钱多。
各种国际品牌店,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人的钱包。
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精致穷这个问题,其背后也反应了当下中国“社会价值观”出了问题。
一个群体性现象的出现,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缩影。
这一二十年,中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都是向“金钱”看齐,向“明星”看齐,笑贫不笑娼,在这个极度崇拜金钱的社会环境下,才让这些90后、95后逐渐形成了极度爱攀比,极度奢侈,逐渐走向沉迷于物质生活,及时享乐“精致穷”之路。
这个世界的人有三种活法:
一种是沉迷于物质,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
一种是享受精神富足,追求内心愉悦安详的人;
一种是修炼灵性,用大爱来成全别人的人;
一个沉迷于物质的人,总拿自己身上的名牌来显摆自己多么牛X,或许在外人眼里恰恰证明了你的浅薄。
真正的牛人,是不需要拿你穿戴的物质来证明你的价值,而是靠你脖子上脑子来证明的。
涔汐,希望手中之笔可以唤醒大家:
你的人性弱点早就被人利用了,不要再沉迷于物质世界,而忽略精神世界,做一个处处跟人攀比的稻草人了!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