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把每位患者当成可治愈去努力

文戴志悦

小林(化名),走进李进教授的门诊,这一次将商量逐步停药,因为她体内已经找不到一个肿瘤了。李进告诉她,再观察半年,不出问题就算是“治愈”了,而在三年多前,小林因结直肠癌晚期曾被“宣判”只剩三个月生命。

李进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可能让患者活下去的机会,就像35年前第二军医大学的华积德教授不放弃他一样。

当年那个孤注一掷要用读书改变命运的年轻医生李进,如今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消化肿瘤内科专家,担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他打造的东方医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是目前在中国承担抗肿瘤创新研究最多的平台之一。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里的天使,尤其医生之于患者,老师之于学生。

1

看门诊这天,小林美美地化了妆,自信写在脸上,是30岁女孩应有的样子。

她查出结直肠癌时只有27岁,肺、淋巴结、肾脏、骨骼广泛转移。当医生告诉她只能活三个月时,“觉得自己走到头了,后来跟着李进教授走下来,人生的希望回来了。”她说。

她一个月前的PET-CT显示,全身已经找不到一个肿瘤。“治愈”二字,让小林红了眼圈:“我在这里受到的鼓励,比药物的作用还大,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李进教授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主要是她自己努力,我给她定的所有治疗方案,她都很配合。”

抗肿瘤治疗是一场恶战,要使用一切可用的武器。三年多来,李进教授给小林使用了所有治疗手段,先用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进行全身治疗,然后找准时机用介入、射频、手术逐渐把转移到肝、肺、肾脏、腹膜后、大脑等各部位的病灶一点点清除,最终实现了无瘤生存。

在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后,李进教授决定谨慎地停药。未来的两年内,小林将在医生的密集观察中,每半年停一种药,最后把维持治疗的免疫治疗停掉,就大功告成。

如今,小林有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坦然:“手破了都会痛,更何况治疗癌症。但经历再多苦,走到现在,觉得自己还能活好几十年的感觉。”

李进说:“每一个病人都要当成可治愈去努力。”不放弃,生命总会有惊喜。

2

没有被放弃,才懂得不放弃。

李进出生于江苏,他从没想过自己能上大学。1977年,就在他准备进工厂时,国家恢复了高考,他报了名,竟考上了南京铁道医学院,从此走上医学之路。

大学毕业后,李进被分配到四川西昌铁路医院。三年后,他想报考研究生,却未获单位准许,他只好破釜沉舟偷偷报考。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监考老师发错了试卷,导致他少考了一个科目。眼看求学之路被断送,他鼓起勇气给华积德教授写了一封信,华教授是第二军医大学普外科的教授,李进报考他的研究生。素不相识的华教授被这个年轻人的进取心所打动,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向学校打报告。

很快,华教授手拟的试卷特快专递到西昌,李进在4位老师的监考下单独完成考试后,考卷又被特快专递回上海。不负重望,李进考出优异的成绩。由于自己名下招生已满,华教授将李进推荐到妇科肿瘤专业。

“我这一辈子都感谢华教授,没有他,我就没有今天。”李进说。

挫折成就了李进强大的韧性,女儿曾开玩笑说“爸爸唯一的优点就是愈挫愈勇”。

华教授是李进生命中的那一束光,不仅照亮了他人生的一小段道路,还让他遇挫不折。

不放弃,人生必有奖赏。

硕士毕业后,李进留在了长海医院。1997年获得第二军医大学内科学博士学位后的第二年,李进调入新成立的肿瘤科,正式成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

3

2000年,李进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这里,他找到了事业的方向。

“西方国家有很多临床试验,近五六十年来,抗肿瘤药物都是他们开发成功的,真正由中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几乎没有。”李进决定将新药临床试验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2003年回国后,李进受邀担任复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2011年搭建了I期临床平台。2016年,李进调入上海东方医院,搭建东方医院始达I期临床中心。

新药上市前的人体试验共分为三期:I期是药物第一次用于人体,主要是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制定给药方案和安全剂量提供依据;II期是获得药物治疗有效性资料;III期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

“我们主要做风险最大的I期临床,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大多数都是单中心,而且第一个剂量常常只做一个病人,分析总结之后才能决定第二个病人如何用药。”李进解释。

参与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60-70%是标准治疗失败、后续没有任何治疗手段的,参加新药临床试验是唯一希望。为保障I期临床患者的安全,医生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钓鱼、不看足球也不看篮球,所以我精力充沛,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文献,唯一的爱好就是临床试验。”李进说。

面对国内抗肿瘤新药层出不穷,包括PD-1、PD-L1、CTLA-4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数不胜数。2020年,李进教授在一次健康产业投融资领袖峰会发言时表示,中国现在已有上百个PD-1、PD-L1单抗,“虽然都有自己的专利、国际专利,但它不是创新,做国外已上市药物的类似药,只是在依葫芦画瓢。”

“这样的临床研究失败率低,但这样的成功,并不代表对人类的贡献。”李进教授期待有一天中国能做出真正的创新药。

4

近二十年,肿瘤治疗发展突飞猛进,从化疗时代,迈入了靶向时代,又迎来了免疫治疗时代。

化疗的毒性能杀死肿瘤,也会伤害正常细胞,“我相信,化疗终究会成为历史。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细胞治疗会成为未来攻克肿瘤的三大利器。”李进说。

胃癌治疗是进步最缓慢的那只“蜗牛”,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胃癌患者都在中国,而且中晚期占了大部分,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35%,其中转移性胃癌的五年生存率更是不到10%。

《“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出“癌症的5年生存率要提高15%”,李进表示,提高胃癌的早诊早治很关键,还要控制诱发因素幽门螺杆菌。另一方面,胃癌是一个异质性比较强的肿瘤,目前已经细分出很多类型,正在开发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将越来越精准,这对提高转移性胃癌的生存率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实现治愈。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快推动治疗有效的药物上市,提高中国肿瘤患者对新药的可及性。”李进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在未来的10年内,胃癌5年生存率提高15%,并不是非常奢侈的。”

5

临床研究聚焦于可量化的数字,但对于患者来说,生命长度并不只是一个数字。

转移性胃癌治疗方法很多,只不过疗效不够好,每一次的进步,常常也只是给患者延长几个月的生命。

“也许有人会问'多活半年一年有意义吗’。”李进说,“那只是因为没有处在这个位置,所以不知道活多长时间才算有意义。”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生命只剩一天或者一个月时,我相信你的想法就会完全不一样,就像只有盲人才懂得光明的可贵,所以海伦会说'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李进说,医生要把病人对死亡的恐惧放在自己身上,“如果我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会怎么想?用那种想法去帮助病人那就对了。”

科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对生命的改变,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我今年能让病人多活一个月,明年就能多活两个月、半年,再努力也许多活一年。在代价可承受的范围内,多一天都是有意义的。”李进说,“胃癌以前只有半年,现在有两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而且有很多病人活了10年8年,甚至治愈。”

“患者从即将死亡变成可以生存下去时的心情,就跟当年华积德教授说'你可以上研究生’时我激动的心情是一模一样的,他完全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改变一部分肿瘤患者的人生,让他们从原来的不可治愈变成可以治愈。”李进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