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熙河开边进退失据,宋哲宗两征西夏颇有成效,王安石变法影响深远

宋神宗是宋朝非常有能力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力图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所以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熙宁变法。

变法本身是一件大好事,王安石上台以后,陆续主张实行了保甲法、青苗法、市易法等等,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为宋朝国库捞了一大笔钱。

可是变法的确伤害到了不少贵族势力的利益,为此宋神宗的压力相当大。就连太后都常常到宋神宗这里哭诉变法的坏处。熙河开边,其实就是检验王安石变法的一次重要实验。

这次拓土千里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了王安石变法是否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为此熙河开边的事情,至关重要。

一、熙河开边表面上成功了,隐患却很大。

(1)、什么是熙河开边?从汉武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其实对河西走廊都有实际的控制权。因为控制了河西走廊,才能够真正控制西域地区。

很显然,宋朝也希望得到河西走廊这条通道,继而打通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沟通桥梁。可是盘踞在河西走廊上的西夏,却是宋朝永远的痛。

这打也打不过,招抚人家也不搭理你,为此宋朝皇帝要想收复河西走廊,就必须要征服西夏。从前几任皇帝的表现来看,西夏不仅无法攻克,反而是硬伤。

为此王韶在熙宁元年,向宋神宗上奏了《平戎策》。在这份奏疏当中,王韶充分讲述了西夏的问题。他认为要想对付西夏,其实河、湟二州之地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拿下这些地方,才能够对西夏形成合围之势,一旦把西夏给包围了起来,对付西夏可就容易多了。

那么这个时候河、湟二州之地在谁的手里呢?吐蕃王朝灭亡以后,吐蕃的各个部落,其实依旧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他虽然没有统一形成新的王朝,但是一部分部落盘踞在河、湟二州之地,依旧不可小觑。

王韶认为,如果这些力量和地盘被西夏抢先攻占了,那对宋朝是非常不利的。为此王韶认为要灭西夏,就必须要先取河、湟二州之地。这就是熙河开边的原因。

(2)、熙河开边卓有成效,宋朝拓地两千多里。宋神宗和王安石看了这份奏疏以后,实在是非常高兴。他们都认为王韶这个人比较靠谱,所以便任命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成为了负责收复河湟之地的主将。

王韶是进士出身,文官执掌兵权,是宋朝的惯例,这也是宋神宗如此大胆放心把西北军务交给王韶的原因之一。他到了那边以后,吐蕃的大将穆尔、结舒克巴等人也没有闲着,带兵毕竟狄道城。

王韶虽然是文人,可是打仗一点都不含糊。他亲自披挂上阵,冲锋在前。为此他的部队士气都很足,接二连三击败羌人的部队。攻占了熙州,招降了两万多吐蕃人马。

第二年,王韶又带着人马攻打河州,进而被提拔为枢密直学士。河州这边由征据守,由于当地道路难走,王韶大军只能抛弃马匹。

韶躬披甲胃,麾帐下兵逆击之,羌大溃,焚其庐帐而还,洮西大震。会瞎征度洮为之援,余党复集。韶命别将由竹牛岭路张军声,而潜师越武胜,遇瞎征首领瞎夔等,与战破之,遂城武胜,建为镇洮军。进右正言、集贤殿修撰。复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更名镇洮为熙州,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韶以龙图阁待制知熙州。---《宋史》

这个时候征觉得机会来了,便主动出击,结果被王韶击败。继而河州又落入了王韶之手。可以说熙河开边是相当成功的。

王韶相继收复了熙、河、洮、岷、迭、宕等州,给宋朝的地盘扩大了2000多里地。此外斩获的吐蕃部落人马,多达20万人左右,招抚了30多万吐蕃部落。

(3)、熙河开边留下了怎样的隐患?这地方算是打下来了,熙河开边打下了2000多里地的地盘,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有了土地就有百姓,有了百姓自然就有赋税,这很正常。

可问题是当时被征服的吐蕃人马,其实一直都表示不服气,总是在宋朝大军走后,发动叛变。为此宋朝朝廷必须要派遣重兵把守此地。

这么一来宋朝花费的精力和物力可就大了去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当地少得可怜的税收,完全不足以支付军费。

为此宋朝河湟之地以后,其实一直在做赔本的买卖。况且后来宋朝连北方都守不住,又怎么可能守得住这块地地方呢?

他们在这里耗费大力气与吐蕃部落相抗衡,好不容易有点成效了,这块地盘却被金朝给夺走了,你说气不气人?

王安石下台以后,王韶也遭到了贬谪,熙河开边的事情,也就这么搁置了下来。所以说投入产出比如果不健康,这件事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二、宋神宗两次与西夏交锋,以失败告终。

(1)、五路大军讨伐西夏,战果硕硕。熙河开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志得意满的宋神宗非常高兴。这个时候时间来到了元丰四年,西夏的梁太后囚禁了西夏皇帝夏惠宗,使得西夏国内一片混乱。

这个时候宋神宗脑子转得快啊,他觉得这是灭亡西夏最好的时机,为此他便部署了五路大军,一同前去攻打西夏。

其中李宪带领大军出熙河路,种谔带领大军出鄜延路,高遵裕带领大军出环庆路,刘昌祚带领大军出泾原路,王中正带领大军出河东路。

宋神宗的计划是刘昌祚和高遵裕的人马,合伙拿下灵州,而王中正和种谔的人马,则现在爱夏州回合,随后攻打怀州。等到这四路人马都完成了任务以后,一起攻打兴州。

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部署来做的话,灭亡西夏似乎真的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可惜这一次出击的过程中,部分将领出了点纰漏。

比如说种谔的人马虽然作战勇猛打下了不少地方,却因为大雪少粮的缘故,不得不大量,裁员,继而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高遵裕和刘昌祚这边,城池久攻不下,反倒被西夏人断了粮道,被西夏人放的黄河水给淹了个半死。

虽然占据了银、石、夏、宥等州,可是宋朝大军,还是在这个时候选择班师回朝。消灭西夏的目标始终没有实现。

(2)、修筑永乐城,试图灭亡西夏。李宪运气不错,带领熙河路大军攻占了兰州,此后他上书宋神宗,将熙河路改成了熙河兰会路。这边徐禧和种谔也没有闲着,他们带领大军攻占了西夏横山地区,直奔西夏的首都兴庆府而来。

为了能够一举灭了西夏,徐禧便上书宋神宗,希望将咋陕西永乐川附近修筑永乐城。他的想法很好,这里靠近兴庆府,在这里修筑城池,囤积兵马,随时都可以趁着西夏内乱的时候,大举进攻西夏。

为此宋神宗一口答应了这件事,事情是越来越有希望了,如果宋神宗能够就此灭了西夏,他将会成为宋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已经罢相的王安石,对此也是翘首以待,因为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正是考验他变法成败的关键所在。

(3)、永乐城之战,宋军惨败收场。西夏人是傻瓜吗?你们在人家家门口修筑城池驻军,这不就是为了灭了人家吗?为此西夏人也开展了自己的反扑计划。

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带领30万大军猛攻永乐城,这是保家卫国的殊死之战。如果败了,那么西夏亡国,他们也就没有了任何退路。

为此西夏人都比较拼命,永乐城当时还在修筑过程中,谁也没想到西夏人来得如此之快。为此徐禧带着一万多人马正面与西夏大军相抗衡,结果惨败。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徙扬州,加大学士。将立太子,帝谓辅臣,当以吕公著、司马光为师傅。---《宋史》

此后西夏30万大军将永乐城团团围住,切断了永乐城的水源,并且挡住了外面试图前来救援的宋朝大军。种谔和徐禧之间本身就有矛盾,所以也不愿来救徐禧。

结果我们想想都能猜到,永乐城破,宋朝两万多人马全部阵亡,20多万民夫和工匠,悉数都被西夏人掳走。

三、宋神宗陷入绝望,变法大业停滞不前。

对西夏作战的失败,让宋神宗痛心疾首。本打算一举灭了西夏,就算灭不了,哪怕取消岁币也是好的,毕竟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可是宋朝军队作战水平还是太次了,而且几路大军之间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沟通交流,最终让西夏人一鼓作气给击溃了。

宋神宗无奈只能再次恢复和西夏的和谈,并且承诺岁币、土地上的优待政策。因此宋神宗失去了往昔的斗志,再也没有振作起来的希望了。

38岁的宋神宗,就这么郁郁而终了。他走了以后,王安石变法,也就陷入了僵局之中。过去王安石能坚持,王安石下台后,宋神宗能坚持,宋神宗去世后,还有谁会坚持变法呢?

年仅10岁的宋哲宗赵煦走到台前,但是他手里没有权力。所有权力都在宋神宗的母亲高滔滔高太后手里。

时间来到了元祐年间,高太后本来就反对变法,此刻掌权后,更是重新启用了司马光等守旧派,一股脑地把王安石变法给彻底废除了。

变法大业陷入了僵局,支持变法的章惇、曾布等人,都遭到了贬谪。元祐这个年号一共用了8年,元祐八年高滔滔去世,宋哲宗亲政后,变法大业才重新有了一点生机。

四、两次平夏城之战,宋哲宗再次证明变法的功效。

高滔滔去世以后,18岁的宋哲宗赵煦终于得以亲政。他和祖母高滔滔之间的政见是完全相反的。他更愿意支持自己的父亲宋神宗,更愿意相信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好处。

为此时间进入绍圣年间,宋哲宗发动了两次对抗西夏的战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见王安石变法还是有效果的。

(1)、第一次平夏城之战,互有胜负。宋哲宗将变法强人吕惠卿任命为鄜延路经略使,把对付西夏的一票人都给换了,重新拟定了对西夏作战的方略。

吕惠卿是背叛王安石的人,后来被赶下了台,宋哲宗时期重新被启用,所以他当然希望多建立一点功勋,好让自己重夺宰相之位。

于是他在50天的时间内,居然对西夏发动了14次小规模的进攻。西夏人好不容易过上了太平日子,当然不希望有人破坏。

为此50万西夏大军集结了起来,朝着鄜延路而来。宋哲宗也不含糊,立刻派人前去支援吕惠卿。西夏大军兵分三路,直奔延安府而来。吕惠卿虽然指挥得当,没有丢了延安府,却也在金明寨损失了三千多名士兵。

宋哲宗作为总指挥,看到的当然是全局,所以当西夏50万大军对付吕惠卿的时候,他又派遣熙河路经略司构筑了女遮谷地区的防御工事。同时派遣泾原部队突袭没烟峡的西夏堡寨。夺取了通往天都山的要道。

这场大战,其实没有胜负可言,西夏人出动50万大军,并没有取得多么辉煌的战绩,而宋军虽然修筑了平夏城和灵平寨,却也没有占据多少便宜,算是打合了。

(2)、第二次平夏城之战,击溃西夏。平夏城竣工以后,宋军有了屯兵之地,这是非常有优势的事情,因为防御工事都建立在西夏境内,在他国作战,总归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与此同时路也修筑了无定河和大理河的防御工事。环庆路这边夺得了白马川往灵州的据点,修筑了兴平城。泾原路在平夏城附近修筑了四座城。熙河路前线,钟傅也增强了兰州及其周边的防御工事。

己亥,吕大防卒于虔州。庚子,知保安军李沂伐夏国,破洪州。壬寅,环庆钤辖张存入盐州,俘戮甚众,及还,夏人追袭之,复多亡失。甲辰,置克戎砦、平夏城,置灵平砦。丁未,以西边板筑有劳,曲赦陕西、河东路。---《宋史》

这下子西夏可没有好果子吃了,步步紧逼之下,西夏四周到处都是宋军修筑的堡垒和防御工事,西夏军几乎到了没有用武之地的地步。

为了打开一条生路,西夏梁太后只好再次动员了30万大军,开始猛攻平夏城。与此同时派遣一支部队拦截前来支援的宋朝军队。

西夏可谓是用了所有的功臣方式,始终无法取胜,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差,军队散乱不堪,梁太后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只能选择退军。

这一战,宋朝大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夏不得不请求契丹人介入,希望平息这场战争。面对契丹的逼迫,宋哲宗也没有屈服。

他的强硬态度,最终为他赢得了军事和外交上的双重胜利。此后西夏不得不选择俯首称臣,遣使来谢罪。并且与宋朝重新商定疆界问题。

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

宋神宗两次与西夏作战,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宋朝的实力,但是成效尚未体现出来。

等到宋哲宗亲政以后,王安石变法重新恢复,章惇、曾布这些变法强人再次走上了历史前台,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不仅变法大有成效,而且在军事、外交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深远影响,贯穿了整个大宋王朝。就算后来北宋被灭,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后,依旧沿用了部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