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辉:三部六病 辨证论治体系的学术渊源

马文辉简介: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弟子,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学科带头人。

  •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医院首届名医
  •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
  • “全国333工程人才库专家”、山西省卫生厅高评委专家组成员
  • 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承担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编写学术著作5部,发表论文40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

临床擅长治疗脾胃病、风湿免疫病、脾胃病、肿瘤病、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运动神经元病变(如重症肌无力)、血液病变(如过敏性紫癜)、心身疾病、尤为独到,被媒体誉为“山西特色名医”。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

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和三部的划分

整理:李敏、李皆明; 校对:蔡果宏

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说起新疆,我有一种亲切感,2012年7月到2013年底,在新疆某中医院援疆一年半,和这里的一山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就是我第二故乡,很感激新疆这片热土,更要感谢在一起学习工作过的战友。书归正传,今天晚上我们说说“三部六病”学说,第一讲就是“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和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山西省四大名医之一的刘绍武先生毕生研习中医《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唯物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全新中医学体系。

刘绍武老先生1907年4月3日生于山西省襄垣县十字道村,2004年12月2日归于海南省海口市,享年98岁。老先生生前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经方大家。自幼酷嗜史学,稍长,始自学中医。1924年悬壶于乡梓,由于屡起沉疴,遂名声大振。1930年在长治市创办友仁医院,着手中药煎剂改革的研究,并附设友仁医社,为当地培养名医多人,后移壶于西安、天水等地。1944年应国家考试院在西安考试,以成绩第一取得中医师证书。解放后,任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并被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省中医学理事,山西省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刘老经验丰富,尤对《伤寒论》有深入的研究。1945年前著有《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等,1971年以后,根据《伤寒论》之辨证思想,倡立'三部六病'说。

本人上学期间就追随刘老先生及其“三部六病”学说,现在已经三十年。2010年将刘绍武等人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汇编成《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于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把刘老先生的弟子和学生们学习、应用、研究“三部六病”学说的论文汇编成《三部六病薪传录》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近年来,随着“三部六病”学说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学习和应用“三部六病”学说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跨行业、跨地域、跨中西医的蔚为壮观的学术流派。下面我首先谈一下“三部六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学术渊源。


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没有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周易》“一分为二”的阴阳属性论是《伤寒论》辨证分型的总纲。一分为二、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伤寒论》把这种阴阳属性论引入了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同时把抽象的哲学阴阳变为具体的医学阴阳。

《周易》“一分为三”的三极结构论是《伤寒论》辨证定位的基础。三极上中下,三才天地人,三极和三才是《周易》结构层次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结构是功能之本,无结构也就无功能,离开了三极结构,阴阳将无所依托,不复存在。《伤寒论》把三极思想引入辨证论治后,即形成了“三部”的概念。

《周易》的“三极六爻”思想是《伤寒论》“三部六病”的渊源。六爻是卦的基本单位,是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伤寒论》把“三极六爻”思想引入辨证后,就形成了“三部六病” 的辨证方法。三部为表部、里部、枢部(亦称半表半里部);六病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部之中发生病变,兼三部而两之,故称六病。

《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有多种含义,大家较为熟悉的是其作为经络命名时的含义。经络之阴阳由络属脏腑及循行部位所决定,在表在外者属阳,在里在内者属阴。十二经络发生病变后临床表现多为线型分布,或反应于所络属的脏腑。

《伤寒论》六病的命名与《内经》十二经脉不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六病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之“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 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的阴阳论述,所以表阳为开,表阴为阖,里阳为阖,里阴为开,一开一合,对立互根;半表半里居中为枢。三部阴阳开合失常,就会出现六病。三部是对机体结构层次的划分,六病是三部之中所发生的病理性反应。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时间、空间、属性。

二、 三部的结构划分
人体结构虽然复杂,但均可以抽象为暴露于自然界的表部,包裹在内的里部,介于两者之间的枢部(亦称半表半里部)。在人体这个圆筒结构内,装填着担负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
1.表部
人体中与外界相接触的部分和支撑机体的躯壳框架为表部。表部以肺脏为主导,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肺脏逐渐取代了皮肤呼吸的功能,肺与皮毛关系密切,功能相连。因此,皮肤、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外周神经等属于表部范畴。表部的功能是适应环境,并与之发生密切关系,以完成呼吸、运动、体温调节和与外界的信息互换。
2.里部
人体中和饮食物相接触的部分为里部。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以平滑肌组织为主形成了一条粗细不匀、弯曲缠绕的管道,构成了有机的里部系统,这其中胃承担着“主受纳”的功能,在饮食物的传输方面起主导作用。《伤寒论》中用“胃家”代表胃、小肠、大肠等腑系统;小肠承担着“主运化”的功能,小肠将经过胃初步腐熟的食糜充分消化、吸收,使水谷精微进入体内。因此,里部的功能是适应饮食,完成水谷和水液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
3.枢部
人体中通过大血管与心脏相连的部分为枢部。枢部以心为主导,表部吸入的清气和里部吸收的水谷精微注于心,合化为赤而变成新鲜血液。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环周不休,营养周身,人体中任何一处都要受血液的灌注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液无处不到,是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我们把腑系统和脏系统拿掉以后剩下的就是人体的躯壳系统。躯壳系统由皮、毛、筋、骨等构成。《伤寒论》里称之为表部。三部的划分:表、里、半表半里和《周易》里“一分为三”、三才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周易》里对空间结构上划分为天、地、人三才,上、中、下三极。

人体表部是通天的,叫天部,里部叫地部,半表半里部(枢部)我们叫人部。表部通天,和外界、空气相接触,吸收空气里的精华,收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完成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里部是通地的,把摄取的水谷精微和表部吸收的氧气结合化而成血液,循环不已,营养周身,血液循环,形成人体半表半里的系统。因此可以把人体分为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相对应天部、地部、人部,和天、地、人三才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三部的核心就是解剖结构。人体如果离开了机体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话,他的功能就无所依处了。离开了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因此,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三部六病必须首先明白三部的概念,也就是人体的解剖结构。在整个中医经典里,对三部的划分是非常模糊的。《伤寒论》里仅仅在病理的角度提到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对三部没有一个明确的生理上的划分。刘绍武老先生对三部在生理上明确的划分是对中医非常重要的贡献。

三部的划分有人体解剖结构的支撑。人体解剖有脏系统、腑系统、躯壳系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同时这种一分为三的系统划分与传统的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的宇宙演化规律也是相吻合的,这种规律在人体也同样适用。胚胎发育也是一分为三的。一个受精卵,不断分化增殖形成内胚层和外胚层,两个胚层继续分化,形成中胚层。这种三胚层结构再不断分化形成人体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这样十月怀胎,成为一个人体,呱呱坠地。三部系统,既不同于五脏分法,木火土金水对应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的划分,也不同于西医上人体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划分。三部的划分既符合传统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分为三”的思想,也符合《伤寒论》表里、半表半里的思想。首先要搞清楚三部,他是客观存在的。

1、表部
表部在整体中,不但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都有独特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和大自然的空气发生密切关系。以空气的呼出吸入作为生理活动的条件,又以空气中的病邪作为致病因素。表部的生理、病理变化,一切都围绕着空气展开。这就是表部不同于其他部的特殊点。

表部的功能,肺是一个主导功能。

(1)肺与皮毛相表里。在机体,把接触空气的地方都称作表部的面积。体表和皮毛与外界接触的面积为2.5~3.5m2,而肺由四亿左右个肺泡组成,与空气接触面积为60~100m2,是皮毛的30~40倍。祖国医学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而且肺占主导。许多低等动物无肺,靠体表与外界进行体温对流和气体交换。由此可见肺与皮毛的关系密切,功能相连。在人体,肺与皮毛之间的主导作用,以肺为主。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诸气者,皆属肺”,“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而在《素问·咳论》《素问·痿论》中也说:“肺主身之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灵枢·本脉篇》说:“肺合大肠…皮其应”。以上《内经》中的记载有几个主要的字,即本、属、合、主、应,本是根本,属是系属,合是联合,主是主导,应是感应。通过这些字,可以具体地描绘出肺与皮毛的关系。

(2)皮毛与腠理的关系:《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素问·皮部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是故百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于络脉”。《素问·五脏篇》也说:“百病之始生,必生于风,六淫成寒暑,循皮毛而入腠理”。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皮毛是表部抗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腠理是皮毛之下,表部抗御外邪的第二道防线,包括真皮及皮下组织,其中皮肤的汗腺、皮脂腺、血管、淋巴管、关节腔、神经和肌肉,在分泌、吸收、排泄、代谢、感觉、免疫、反射、保护、调节体温和运动等方面至关重要。

2、里部
凡是和饮食物接触的部分都属里部的范畴。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由平滑肌组织构成一条粗细不匀、弯曲不等的空腔器官,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其特点是适应饮食,完成饮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

里部的功能:(1) 胃与六腑的关系:《素问'五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也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素问'灵兰秘典》也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饮食物在里部的腐熟、消化过程是由食道入胃,经过胃的初步受纳腐熟,将食糜送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吸收,贮存于肝而供给机体利用。在里部系统中,胃在传输上,起主导作用。因此,《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2)六腑与水液代谢:《灵枢'本脏篇》说:“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问'太阴阳明论》也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在里部,结肠可吸收进入人体内的80%的水。所谓水湿的概念,就是水液代谢障碍停留在机体某一部位而不能被支配的水分。水湿在里部积聚,上逆则呕,下行则泻。水湿在表部积聚,轻则感觉体重乏力,重则水肿出现。水湿在枢部积聚,则出现动悸不安,小便不利,口中不仁。

(3)“脾主运化”和胰与小肠在里部的功能:胰脏是里部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内分泌部主要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这此分泌液在消化和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脾主运化主要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3、枢部
凡是和气血接触发生关系的部分都属于枢部的范畴。是以心脏为主导,和大血管相联系的内脏共同构成。由表部吸收进去的氧和里部和里部吸收的水谷精微合化而为血液,循环不已,营养周身。《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灵枢·本脏篇》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说明气血无处不到,是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有身有多大,枢有多大之说,横跨表里二部。因此,枢部又叫半表半里部。

枢部的功能⑴心脏的主导作用:在枢部,血液的作用固然很大,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心脏。《灵枢·师传篇》说:“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而《灵枢·口问篇》也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心动者,五脏六腑皆摇”。《素问·灵兰秘典》更突出了心的主导作用。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血液在心脏作用下,环周不休,灌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心脏一旦停跳,血液则失去其作用。

⑵血液的营养、保卫功能:古人认为血液的营养和保卫功能分别有营和卫来完成。《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营有营养滋润之意,是通过血液供给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营养物质。卫有保卫功能,即免疫力,对侵入体内的病源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吞噬作用。

⑶肝脏的调节、代谢功能:《素问·痹证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机体内各种有机物,如酶、激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这么多复杂的物质如果没有肝脏的和调功能,是达不到动态平衡的。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各种代谢活动,体内会有很多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出。洒陈六腑,洒就是均匀一致的向外喷洒,陈就是体内无用的代谢产物,通过洒陈的功能由六腑排出体外。

(4)气血的载体:血液的载体是血管,气的载体是神经,所谓血脉、经气。机体的整体性是通过气血的循行来完成,气血的功能通过载体来表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异名同类。

这样大体上我们就把三部六病里三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简单地做了阐述。实际上,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专门来研究。《内经》里对脏器的功能,表、里、半表半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不过没有系统地完整地把三部中表、里、半表半里单独地提出来。《伤寒论》里张仲景提出了病理上表、里、半表半里的概念。

今天晚上,我们简单地阐述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从哲学的角度他来源于《周易》的“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两者结合形成“三极六爻”。来源于《周易》,又和《内经》密切相关。在《伤寒论》表、里、半表半里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个哲学的、生理的、病理的角度,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和系统的概念,划分为表、里、枢三大系统。

另一个是具体的三部的划分、构成和功能。从中西医的角度阐述三部结构划分和功能划分。就像一开始讲的那样,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老先生继承了《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结合唯物辩证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创造的新的学术流派。这种概念经过弟子们的不断实践和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下面我们要探讨的是三部六病中的六病以及整个体系的应用和治疗的理法方药体系。今天谢谢各位!

(0)

相关推荐

  • 【三部六病纲要】

    波尔说:"自然界凡允许存在的事物,若没有一个框架和形式,内容就无法掌握.理论更是如此,若没有一个思辨框架,内容就会渙散无依.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三个系统构成,它们是表.里.枢,合称三部.三 ...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二)_斋戒

    第四章 病名重订病名是为辨证服务的,如果病名不能方便辨证,方便论治,反映疾病的本质,病名就是无意义的,甚至会障碍辨证论治.<伤寒论>中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病,它 ...

  • 【马文辉: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1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 ...

  • 【马文辉: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三部的划分】4

    第三.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三部的划分 人体结构虽然复杂,但均可以抽象为暴露于自然界的表部,包裹在内的里部,介于两者之间的枢部(亦称半表半里部).在人体这个圆筒结构内,装填着担负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 ...

  • 【尹相乾:基于三部六病理论体系 提供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路】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认为,人体是由动态气血和静态框架构成的整体,表里枢三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三系统可以通过气血沟通整体,所以通过刺激表系统达到调整枢系统和里系统的方法是可行的. 摘要:目前新型冠状 ...

  • 【尹相乾:三部六病理论体系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路】

    摘录: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认为,人体是由动态气血和静态框架构成的整体,表里枢三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三系统可以通过气血沟通整体,所以通过刺激表系统达到调整枢系统和里系统的方法是可行的. 目前新型冠 ...

  • 【马文辉:三部六病学术-是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章 思辨框架 波尔说:"自然界凡允许存在的事物,若没有一个框架和形式,内容就无法掌握".理论更是如此,若没有一个思辨框架,内容就会流散无穷.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三个系统构成 ...

  • 【马文辉《刘邵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附三部六病之调神汤资料] (来自马文辉教授主播<刘邵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 原方]生石膏30克.生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 ...

  • 【马文辉:三部六病】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 ...

  • 【马文辉:三部六病表部证的证治】5

    第四.三部六病表部证的证治 根据矛盾对立统一的原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会发生对立性的反应,也可能会发生统一性的反应.当发生对立性反应时,机体会出现阳性和阴性两种变化,三部会出现六类不同的证候 ...

  • 【马文辉:三部六病里部证的证治】6

    第五.三部六病里部证的证治 里阳证和里阴证是里部发生对立性反应的表现,里部部证是里部发生统一性反应的表现.里阳证为实为热,里阴证为虚为寒,里部部证寒热虚实属性并不明显,只表现出里部的部性. 一.里阳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