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桂味仁汤​

原创 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收录于话题
#中医学博士后颜文强
46个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甘桂味仁汤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交叉。先后师承闽南师范大学邓文金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一级教授、院士待遇)詹石窗教授、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3项。目前主要从事道医哲学、古中医药学、古天文历法等研究。

甘桂味仁汤[1]:“甘草一两、桂二两、五味子二两、杏人(即“杏仁”)三十枚、生姜八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为二服,服之。”[2]

本方出自《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三》,文中言此方是用于治疗“若卒中冷,声嘶哑者”[3],即突然受到风寒侵袭,声音沙哑或发不出来。这就指出了该方治疗的是感冒风寒引起的声音嘶哑,而不是讲话过多、声带津液不足引起嘶哑的病症。方中共用5味药:甘草、肉桂、五味子、杏仁和生姜。

方中“五味子”是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别名五味、玄及、会及、北五味、南五味等,今以五味子为正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引苏恭阐释其药名内涵:“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但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4]酸、苦、甘、辛、咸五味具备,故得名“五味”,堪称难得,因此《神农本草经》特将其列为上品首先记载了其药用功效:“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欬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5]自古以来常用的五味子主要有两种:主产于东北、内蒙古、湖北、山西等地的“北五味子”和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南五味子”。论内敛精气补益力道以北五味为佳,特别以辽宁所产为道地药材,故有“辽五味”之名。李时珍指出:“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6]何故北五味补益效果优于南五味?原因是北方阳气整体上较南方下降内敛,故北五味所含的精气也就较南五味多一些。五味子多生长于向阳山坡的丛林或灌木中,性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水浸。虽然五味子五味俱全,但酸味最为显著,且为果实,颜色红润,性略温,故其药气以下降敛藏为主,恰好对应肾气藏极而启的特性。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曰:“(五味子)补肺肾,涩精气。性温,五味俱备,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咸味。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7]《雷公炮制药性解》也说:“五味子,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备,故名。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8]尽管五味子也可入肺气,但总体上入肾气为主。卢之颐在《本草乘雅半偈》以自然气息之理予以详细阐释,颇为精彩。卢之颐先生曰:“玄者,一阳初动,冬藏之半也。人身之气,脏者为精,精之能动者为玄。玄之所未及,正精之所闭密也,故一名玄及。髓会为精,故又名会及。会字之义,如百骸会而为精,一滴生人,众形毕具。”[9]卢之颐先生首先从先天元气化生各器官百骸和各脏器质气互滋的原理讲起,接着论述道:“(五味子)益降气之不足,正所以强阴也。倘阴柔深曲者,饵之便成淡阴,重憎悭象耳。参曰:五味俱全,酸收独重,重为轻根,俾轻从重,故益降下之气也。咳逆上气者,正肺用不足,不能自上而下,以顺降入之令。”[10]可见,肺气的降下最终还是落实到肾气的潜藏上。五味子为果实,且性温,对应坎卦,故入肾气较肺气多一些。

方中杏仁是落叶乔木杏树的干燥成熟的种子(种仁),又称杏子、杏人、杏核仁、木落子、苦杏仁、甜杏仁、甜梅等。原植物杏树适应性较强,耐旱、耐贫瘠、抗盐碱、抗寒,多生于山坡或平地。今天常用的杏子有苦杏仁和甜杏仁,均可食用,但甜杏仁味道甘甜故作为食品较多,当然也可入药;苦杏仁味苦,且多吃会引起呕吐或腹泻等反应,故常作为药用,本草古籍多记载有小毒。但也因为其苦味,才有降下破气通便之效,因而苦杏仁多入药,因此今天药用杏仁以苦杏仁为正名,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特别以山东所产的苦杏仁为道地药材。苦杏仁药用功效的明确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称为“杏核仁”:“杏核仁,味甘,温。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11]《本草纲目》记载其药性:“[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齄疱(时珍)。[发明]元素曰:杏仁气薄味厚,浊而沉坠,降也、阴也。入手太阴经。其用有三:润肺也,消食积也,散滞气也。……时珍曰: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12]《本草蒙筌》道:“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小毒。”[13]杏仁能散,主要是其味略辛和性温的缘故,但其仁坚质地坚硬,故以降下为主,入肺气、大肠。张璐先生曰:“杏仁入手太阴经,辛能横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遂为散邪降气,定喘泄滞,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咳嗽,总不出《本经》主治也。”[14]《神农本草经读》也说:“杏仁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湿,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也。'下气’二字足以尽其功用。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雷鸣喉痹者,火结于喉为痹痛,痰声之响如雷鸣也,杏仁下气,所以主之。”[15]《本草分经》也云:“辛、苦、甘,温。泻肺降气行痰,解肌除风,散寒润燥,并解肺郁,利胸膈气逆,通大肠气秘,治上焦风燥,又能杀虫,消狗肉面粉积,去皮尖研,用如发散,连皮尖研。”[16]可见,杏仁入肺气有破气通瘀之力,故对束缚声带的风寒有消散开破之效。

方中以杏仁入肺气降下开破通瘀,五味子入肾气封藏,增加肾气,桂心则以大热之力入肾气扫荡阴霾,生姜入脾气升散风寒、化痰除湿,甘草坐镇中州、调和诸药,诸药分工合作,共同发力,则风寒消散、日照当空,人体生命一气周流顺畅而收治疗声音嘶哑之显效。值得注意的是,方中杏仁30枚是天地所有生成偶数之和:2+4+6+8+10=30,为“群阴会”,刚好对应肺气的降下之性,故不能转换成克数,为的是保证药气的完整有序以促进疗效。具体操作时只要选取中等大小的杏仁即可。一两»15.625克,二两为31.25克,生姜8两=125克,可见用量较大,但生姜为日常食物,其温中化痰之力需要药量的保障,量不足、效不显;另一方面,方中用五味子二两31.25克非常酸,生姜量大方可调和过来。水七升»200´7=1400毫升,二升»2´200=400毫升。全方的操作过程和药气运行图如下:

甘草15.625克、肉桂31.25克、五味子31.25克、杏仁三十枚(中等大小)、生姜125克(切片)。

用水14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成两碗喝。


[1] 方名“甘桂味仁汤”为笔者所加。

[2]《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道藏》第33册,第38页。

[3]《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道藏》第33册,第38页。

[4](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731页。

[5](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81页。

[6](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732页。

[7](清)汪昂著,周慎整理:《本草备要》,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21—22页。

[8](明)李中梓撰,王艳宏、关枫、杨晓秋主编:《<雷公炮制药性解>详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第162页。

[9](明)卢之颐著,张永鹏校注:《本草乘雅半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第51页。

[10](明)卢之颐著,张永鹏校注:《本草乘雅半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第51页。

[11](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199页。

[12](明)李时珍著,柳长华主编:《李时珍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995页。

[13](明)陈嘉谟撰,张印生、韩学杰、赵慧玲校注:《本草蒙筌》,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14](清)张璐著,顾漫、杨亦周校注:《本经逢原》,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145—146页。

[15](清)陈修园撰,林慧光主编,《陈修园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798页。

[16](清)姚澜:《本草分经》,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86页。

(0)

相关推荐

  • 杏仁与五味子的用法区别

    [摘自"根尘老师讲临证辩象11:肺金为病"] 五味子这个药,它是一个种子,以酸味为主,各种味都有,也是一股这个收敛之象,五味子是偏温的,所以对这个肺气敛降比较差的病人,我一般都喜欢 ...

  • 五味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 z.) 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 henan the raRe 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

  • 苓桂味甘汤证经典案例一则 – 经方派

    S女士,59岁,2020年7月7日来诊. 主诉:面部灼热瘙痒. 病史:患者于一天前烈日下劳作一整天,次日出现面部通红灼热,干燥,瘙痒.经问既往无皮肤过敏史,未接触过敏类物质,未食入海鲜等腥膻食物. 望 ...

  • 苓桂味甘汤合小陷胸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医案

    初诊:2017-03-22       男,43岁.喷嚏,黄脓涕,量多.喷嚏发作规律:夜半子时.醒后.接触冷空气粉尘等.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舌诊:舌淡,苔微黄. 脉诊:82次/分,浮滑,左脉短,右 ...

  • 经方治嗜睡(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朮甘汤加味)

    经方治嗜睡 李男,55岁,2006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嗜睡2年.2年前在外出的路上突然遭受雨淋,回到家中出现发热.疲困.昏睡等不适,经对症处理后,发热等症状消失,但嗜睡等症状却逐渐加重.睡意上袭时,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 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组方:茯苓20克 半夏20克 杏仁20克 甘草10克 干姜10克 细辛15克 五味子15克 适应症:用于体虚弱.身发冷.浮肿.并咳喘和具有贫血症的病症,如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小青龙汤&苓桂味甘汤&苓桂等方剂(98)

    <方> 小青龙汤(副作用) 小青龙汤主证VS脉浮弦 [14.20]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

  • 苓桂味甘汤

    那么苓桂术甘汤之后我会提到一个苓桂味甘汤哦,这个不要教啦.苓桂味甘汤是这样子,后面有这个金匮要略的痰饮的32至35.36条,那个是桂林本没有的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对 ...

  • 苓桂味甘汤治咽喉灼痛案一则

    编辑整理  邢思明 苓桂味甘汤治咽喉灼痛案一则 导读 一提起咽痛,人们马上会想到是上火了,其实临床上属于寒证的亦不在少数,本案的咽喉灼痛甚是急迫,一旦辨证有误,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为医者当慎之又慎! ...

  • 【杨兆林经方传承】山东及建平:苓桂味甘汤治疗咳嗽

    特别提醒 因疫情一些省的经方交流和郑州经方实战课临时停办或推迟,网上直播课照常进行.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 ...

  • 山东及建平:苓桂味甘汤治疗咳嗽

    一般资料:张某,女,2020年1月18日 主诉:咳嗽月余 现病史:张某月前外感后咳嗽,口服多种西药不效,今又感觉睡前躺下后或晨起,或饭后,感觉有气上冲胸咽,便忍不住阵发性咳嗽,喜吐唾沫,咯白色稀痰,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