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银员大姐一口流利英语惊呆路人:只要你肯努力,世界总会给你惊喜

文|仙贝

越优秀的人,越明白努力的重要性,越吃得了生活的苦,也品得起梦想的甜。

12月24日,网络上爆出一段视频。

视频发布者经过一个饭店的时候,听到一名收银员用流利的英语和电话那头的客人交谈,过往的路人都觉得十分惊讶。

原来这位大姐就是英语专业出身的,以前做外贸生意,受疫情影响才做餐饮。

接受采访时,她说:“只要多说多练,就没有哑巴英语。”

诚然,努力是让自己变得出色的最佳捷径,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步步登顶。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没有人知道结局,但总有人在努力,没有人知道前路,但总有人一直向前。

从律政职场类观察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2》开播以来,其中资质平平的丁辉就引起来了很多网友的关注,频频登上热搜。

丁辉出身农村,单亲家庭,父亲是钢管厂工人,母亲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小时候丁辉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他本科院校只考进普通的二本,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没有殷实的家底,没有丰厚的社会资源。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一份销售工作,一年后他又毅然决然地选择裸辞,并跨专业考研,成功考上华东政法大学。

众所周知,这个节目从第一季开始就学霸云集,然而跟他一起参赛的其他孩子,不仅家境优渥,还都是顶尖名校+海外留学的“镀金”经历,各个外语能力十级,丁辉在一群海归学霸中堪堪入围,负隅顽抗,但第一轮就惨遭淘汰。

在参加面试的时候,丁辉曾说了这样一段话:

“既然我今天可以坐到这里来参加面试,那么对我来说,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都不会放弃。”

按照第一轮测试题准时、修改少的两个考核标准,丁辉是两个准时交课题的实习生之一,

上一季的带教律师徐灵菱看了他的汇报材料后还赞不绝口,没想到因为打错了公司的名字而成为倒数第一。

第二次测试,是分组展开辩论赛。

丁辉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十分出色抢眼,在同组搭档紧张到卡壳的情况下,他成功挽回局面,赢得比赛。

当律师都称赞他时,最佳辩手却是瞿泽林,丁辉淡然一笑,赞了对方一句:实至名归。

所有人都期待丁辉能够成功逆袭,然而就在前两期,丁辉不出预料地被淘汰了。

或许是因为在丁辉的身上,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个“即使先天一无所有,也要拼命努力逆袭获得成功”的自己。

丁辉本科就读普通二本院校,工作没多久辞职跨专业考研学习法律,研究生毕业后,为进入顶级律所实习,又不惜裸辞来参加这个节目。

他的身上带着绝大多数普通人为了生存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身影,他代表着我们绝大多数平凡人。

很多人都希望他能逆袭,站在那个不可能站到的位置。

但对于丁辉来说,他不是在逆袭,而是在不断向前,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成长,这是他要一直走下去的路。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丁辉作为观察室的惊喜嘉宾回归了,这应该是所有人的期待。

自综艺开播以后,微博上每天都有人给他留言或发私信,鼓励他继续前进,感谢他带给自己动力。

他踏实稳重不卑不亢的气质,勇敢向前的模样激励着无数的普通人,连何炅与撒贝宁都忍不住为他打气。

丁辉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但他从未甘于平凡,他认真对待每一场测试,努力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他也深知这每一次测试都是来之不易的训练和机会,这会带着他走得更远。

正如丁辉在自己的微博上所说:

“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停止努力,有的时候即使多走了几步路,比如考研,但正是这几步路,让我们站在了同样的目的地。”

越优秀的人,越不会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奔向成功的开始。

在中国导演中,有一个为电影发展带来巨大推动的国师,他就是08年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张艺谋。

张艺谋一生已执导过多部优秀影片,但在他光鲜亮丽的背后,实际上经历了很多曲折与坎坷,能从平凡大众中脱颖而出,开创影视界的佳话,跟他不断努力是离不开的。

张艺谋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他在学校也是表现优秀的学生,然而当他在初中学习时,家庭成分的原因使他成为“边缘人物”。

因为调皮的孩子称霸,他“被欺负”便成为常态,所以每天都活在恐惧中。

张艺谋从小性格内向,他的两个弟弟也很闷,只有母亲在家时,家里的气氛才热闹起来。

进入“文革”,这个家庭所面临的压力开始空前加大,灾难不断地压迫着他们。

父亲张秉钧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出于对孩子的未来考虑,他和妻子商量起了离婚的事,他希望通过离婚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环境。

尽管父母最终并未离婚,可这件事对于少年时的他打击是巨大的。

张艺谋曾说:“我从小心理和性格就压抑、扭曲,即使现在,家庭问题平了反,我个人的路走得比较顺了,但仍旧活得很累。

有时也想试着松弛一下,但舒展之态几十年久违,怕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回来。因此,我由衷地欣赏和赞美那些生命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感情在艺术中加以抒发。”

虽然被别人看低,但是他并没有服输,而是学会了生存的技能“夹着尾巴做人”,他拼命地去提升自己,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当时的环境。

在没有任何培训的情况下去练习写字、画画,到后期能够去胜任大字报、大专栏、画主席像的工作。

初中毕业后,张艺谋去农村插队,凭借着自己画画的技能,赢得了当地村民们的赞扬。

他当时的目标就是能够成为大家需要的“工具”,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他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自己被招进工厂,如果没有他之前的努力,以他的家庭成分来说是不可能进入工厂的。

他是家里人的骄傲,但是工厂开会的时候,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他只能默默走开,而且他是唯一没有申请团员资格的人。

在工厂工作期间,张艺谋对画画有了质的改变,因为他结识了美院毕业的人,开始和他们学习绘画。

他不再是为了做别人可以利用的“工具”,而是找到了画画的感觉,领悟到艺术的美,绘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在工厂前几年张艺谋研究绘画,后期研究摄影。张艺谋的表哥经常约他去摄影,使他发现摄影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在那个自己吃饱都成问题的时代,张艺谋攒钱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轰动全工厂。

可张艺谋觉得:值!

恢复高考那年,张艺谋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顺利进入北电摄影系,在学校中依旧保持着低调的风格,为了拉近和同学们的关系,自己不断去提升自己,补习电影学知识。

张艺谋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

正如传记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慧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跟艺术世家的子弟相比,张艺谋和冯小刚都是靠自己拼出一条血路的人,这跟同期的陈凯歌有很大不同。

陈凯歌受父亲是北影厂导演的影响,北电毕业后,直接进了北影厂,而没有任何资源背景的张艺谋,被分去了遥远的广西电影制片厂。

张艺谋为了留京,还找朋友帮走后门,很不幸,这个后门没走通。

被分到荒凉的广西的张艺谋为了拍片,只能与厂里签下赌上十年的军令状,换来稀有的拍片机会,但一旦他拍砸了,张艺谋要当十年的摄影助理。

这些陈凯歌在毕业前就能做的事,张艺谋要拿整个青春去赌。

不负众望的是,张艺谋拍的片成功了,以其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设计,震惊影坛。

1984年,出生文艺世家的陈凯歌得到了执导《黄土地》的机会。

为了能把处女座拍好,陈凯歌请来了张艺谋担任摄影师,影片在视觉上颠覆性极大,令当年的金鸡奖评委啧啧称奇,张艺谋也因此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这是《黄土地》唯一获得的奖项。

之后,张艺谋被吴天明借调到西影厂,他独立执导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电影轰动全国,并获国内外电影大奖。

他成为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的顶尖人物,他拍过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的、城市的,有历史的、现实的;

他的影片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使沉寂多时的中国影片开始受到世人瞩目,并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影坛独占一席之地。

从工人转摄影师、演员转导演,张艺谋的每一次转行都颇为成功;

从艺术片《红高粱》到大片时代的《英雄》,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他这三个阶段的转型都引领着业内风潮。

这也印证了作家杨朔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越优秀的人,越明白努力的重要性,越吃得了生活的苦,也品得起梦想的甜。

无独有偶,作家张海迪也是一个靠自己努力奋斗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代表。

张海迪于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跟所有小孩一样,她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自由行走的时光在她的生命中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她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快乐奔跑的时光也停留在了那一刻。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但因为她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虽然不能独立行走,但她的脑子还是很聪明的。

于是,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年 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

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

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

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扎,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她自己身上进针,她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

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

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她那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

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都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

1983年2月起,全国上下开动了“学习张海迪”的活动,一时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旋风。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

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全国发行。

《生命的追问》、《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作品陆续问世,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张海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证明了勤奋和努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没有什么能成为一个人的桎梏。

歌德曾说:“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越优秀的人,越不怕千锤苦练,反倒更感激这些历练带来的机会和成就。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陕西西安有一个名叫郭家源的脑瘫男孩靠舞蹈养活自己。

郭家源自幼跟奶奶生活,因为奶奶喜欢戏曲,耳濡目染下也迷上了戏曲和舞蹈。

他自学舞蹈,2016年底开始尝试外出表演,最终成了环城公园里的常驻舞者。

郭家源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苏州系统学习昆曲表演。

得知他的情况后,一家昆曲馆免费接收了他。

郭家源的举动感染了不少网友,就连人民日报也为他点赞。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每一步都在向成功靠拢。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努力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修的课题,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肯努力,世界总会给你惊喜。

作者简介:仙贝,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变现营1.0学员,富小书的人,个人成长领域创作者,专注个人成长,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