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财务自由
在《专业选择上的自坑与自救》里写,希望有朝一日能过上不为生计而工作的生活,可以选择工作或者不工作,工作的话,是做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顺便获得一点报酬。
其实就是我手头的钱,能生出足以满足我生活的钱。
▼
那么满足我的生活需要多少钱呢?多少钱才能生出足以满足我生活的钱呢?
在《人间宝藏“我可以”》里写,我想要、想做、在做、拥有的所有,都是在满足踏实的需求、满足舒服或者兴奋的需求。
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是目的。
钱不是目的,钱是达成目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一方面,钱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不是万能手段、万能工具,所以钱当然不是万能的;而且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唯一的工具,所以有时候有些手段、有些工具比钱更好用。
另一方面,在有些情况下,钱是必须要使用的工具,在这些情况下,没有钱就是万万不能的。
需要计算的就是应对那些“钱是必须工具”的情况,需要多少钱。
▼
假设,我和家属每个月总的劳动收入是1万5。
我们首先会把钱花满足踏实的需求上:
房租或者房贷2000元;
居家500元;
吃饭1500元;
交通500元;
服饰500元;
保险500元;
人情500元。
总计6000元。
然后会花钱满足一些的舒服或者兴奋的需求:
房租或者房贷再多花1000元;
居家再多花400元;
吃饭再多花400元;
交通再多花400元;
服饰再多花400元;
保险再多花400元;
人情再多花500元;
娱乐500元。
总计4000元。
每月应对“钱是必须工具”的情况,需要1万。
每年应对“钱是必须工具”的情况,需要12万(=1万x12)。
▼
假说这12万全由钱来生,按6%的年化收益率来算,需要200万(=12万/6%)。
月入1万5,支出1万,余下5000元,每年存下6万。
存够200万,不考虑复利的话需要33.3年(=200/6),加上复利需要的时长是19年。
即月入1万5,支出1万,年化收益率6%,实现钱生的钱足以覆盖支出,需要19年(情况1)。
同理,
月入2万,支出1万,年化收益率6%,需要12年(情况2);
月入1万5,支出1万,年化收益率12%,需要10年(情况3);
月入2万,支出1万5,年化收益率6%,需要24年(情况4);
月入3万,支出1万5,年化收益率6%,需要12年(情况5);
月入3万,支出1万5,年化收益率12%,需要7年(情况6)。
6种情况的平均时长是14年。
▼
当存在通货膨胀的时候,未来需要更多的钱才能买到现在同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才能拥有和现阶段相当的生活水平。
姑且按通货膨胀率3%来计算,2034年年底1.47万的购买力,和2021年年底1万的购买力相当。
即是说,如果2021年生活水平是每月支出1万实现的,那么2034年想拥有同等的生活水平,每个月需要1.47万元,约等于1万5。
按照年化收益率6%计算,2034年用于生钱的钱,需要300万;
从2021年起,需要年存15.5万,年入33.5万,月入27917元;
需要在现基础上,让每月收入增加14917,差不多是让收入翻一番(情况7)。
按照年化收益率12%计算,2034年用于生钱的钱,需要150万;
从2021年起,需要年存7万,年入25万,月入20833元;
需要在现基础上,让每月收入增加5833,同时让理财收益翻一番(情况8)。
▼
上文提到的8种情况,我觉得情况4最值得注意,代表其实是
-主动收入、劳动收入有所提升;
-支出增长的幅度超过收入增长的幅度;
-获取被动收入、资产收入的水平原地踏步;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幅延长了实现钱生的钱足以覆盖支出的时间。
我只是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并不对这个现象置以任何褒贬。
毕竟在我的评价体系里,满足踏实的、舒服或者兴奋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如果这样的选择是符合需求的,那么我就觉得非常好,我会为做出这样选择的自己和他人而开心;如果不符合,或许我会感到一丝丝遗憾,因为我衷心希望,当人有选择的时候,能通过选择获得自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