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葛根四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本方是于桂枝汤加治项背强急的葛根,故治桂枝汤证而项背强急者。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解析:太阳病为在表,宜汗不宜下。误下后,其气上冲者,说明未因误下而邪内陷,病还在表,故可与桂枝汤,用前食稀粥复取微汗方法解之。若不气上冲者,说明邪已陷于里,此时就不能再与桂枝汤了。
按:气上冲,是气自小腹上冲于胸的一种自觉证。机体本来就有从体表发汗以解病的机制,若自里以下之,正给机体的机制以相反的打击,如果机体的功能较弱,便不能保持原来的抗病机制,则去表而内陷,今反与此逆治以回击,坚持了原来的欲汗机制,气上冲即此回击的征候。由于下伤中气,损津液,虽病还在表,也不宜用麻黄汤,而宜用桂枝汤。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解析:太阳病三天,已经发过汗,而病未解,医者未详细检查为什么不解,误用吐、下、温针等非法治疗,以至病仍不解,于是形成逆治的坏病,此时已没有桂枝汤证,所以不可再与桂枝汤,应详审其脉证,辨明其所犯何逆,随证治之。
按:观其脉证的“证”,是指具体症状说的;随证治之的“证”,是指辨明病证的方证说的。也就是说,通过观察脉证的综合分析,从而辨明其究竟是用于什么方药的适应证,然后,随证选择以适当的方剂进行治疗,如白虎汤证、承气汤证、柴胡汤证等等,即陈修园谓为书中最大着眼处者是也。
16(续).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解析:桂枝汤本来是为解肌而设,与麻黄汤专用于发表大异其趣。若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是表实证,则宜用麻黄汤以发其表,慎不可用桂枝汤以解其肌。医者务必认识和记住这一点,不得弄错。
按:精气虚,力不足以胜邪,虽得汗出,邪反乘汗出之虚,而盘据于肌腠之内。桂枝汤能促进胃气,加强精气,使盘据肌腠之邪不得复留,则汗出而解,这个过程,叫做“解肌”。如果精气充实,能够胜邪,只是不得汗出,因致脉浮紧、发热、汗不出的表实证,则须麻黄汤发汗解表,这叫“发其表”,邪随汗出即治。若误与桂枝汤,必致实实之祸,故特告医家,常须识此,勿要妄施。
17.若酒客家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解析:“酒客”,是指平素嗜酒的人,其人多湿热内蒸,亦常身热汗出,有似桂枝汤证,慎不可与桂枝汤。以桂枝汤中的桂枝甘温,非湿热在里所宜,服桂枝汤后往往会引起呕逆。
按:桂枝汤解表热,酒客病酒则湿热在里,则非桂枝汤所宜,虽身热汗出形似桂枝汤证,但必渴而不恶寒,并不难辨,所以医者不可片面看问题,轻易处方用药。
18.喘家,做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解析:素患气喘的病人,叫做“喘家”,如患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证,则宜与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兼以平喘为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解析:凡服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大都是误施于有内热的病人,内有热而反以甘温攻其外,既伤津液,更致热壅,久则损肺,会有吐脓血之变。
按:本条承前条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条,重申其误用于内热证的变证。“吐脓血”是肺痈的见证。《金匮·肺痿肺痈病篇》,叙述颇详,可以互参。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解析:“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暗示桂枝汤证误与麻黄汤以发汗,因此致使汗出不止。其人恶风者,是由于外证未解,又虚极陷于阴证。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者,皆由于脱汗、津液虚竭所致,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按:桂枝汤与麻黄汤,虽然都是治疗太阳病的发汗方,如果用得其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由此可见,对方证的辨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条是桂枝汤证,以误用麻黄汤,因致脱汗而陷于少阴证,与前16条“桂枝本为解肌”互参,则更易于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