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掉进了黑暗里,愿你能静心等待,直到眼睛适应黑暗
GOOD NIGHT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的这句“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应该算是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很早就读过这句话,直到拜读此书,才发现枉费了太多的时间。仔细想来,我们貌似都是这样的,总喜欢被爱、被关注,可是片刻的欢愉怎敌长久的孤寂?
在读这句话时,想起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那首诗,译文有两个版本,我比较喜欢的是这个: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
照耀得更加荒凉
因之,我对此书中的这句话更为喜欢。
如果你掉进了黑暗里,你能做的,不过是静心等待,直到你的双眼适应黑暗。
读到这句时,脑海中回荡起这句话“办法总比问题多。”
先接受不能改变的,再想办法改变能改变的,万一没有办法,就先适应黑暗。
在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黄仁宇老先生对戚继光的评价,令我很是震撼。
原文如是说:
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
戚继光的复杂来自环境的复杂,如果指望他简单得如同海瑞,无疑是不近情理。写历史的人既知道戚继光是一代卓越的将领,一位极端刚毅果敢的军人,也是一位第一流的经理、组织家、工程建筑师和操典的作者,则自然应当联想到假如他不精通政治间的奥妙,就决不可能同时做好这么多的事情。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所以我很喜欢黄老爷子的这个论调:
用视而不见的态度抹去遮盖这些事实,就是不忠实于历史;对一个英雄人物隐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
当我们开始了解事情背后的样子,我们才会更加容易地去理解当事人的选择;
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开始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就容易理解他人了。
昨晚给手机换壁纸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不怎么习惯或者说不喜欢其他颜色的壁纸,唯独中意纯黑色的壁纸,然后看到了这张平头哥,附言还是村上春树的一句话: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