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闵行的“红房子”才是“宛平南路600号月饼”的诞生地

前几天,“宛平南路600号月饼”刷屏朋友圈,成为2021年首款网红月饼,“有钱也买不到”“只能刷饭卡”“限购2盒”,足见这款月饼的火爆程度。

从海报上看,这几款月饼各有千秋,有上海人都爱的鲜肉月饼,只要3.5元白菜价,有经典的广式豆沙月饼,还有6款创新口味月饼(牛奶芝士、青苹青梅、咖啡巧克力、蜜桃铁观音、荔浦香芋、黄金紫薯),爱不释手的金镶玉造型,令人垂涎的口味,引得全上海都在争相求购。
AUTUMN
海报下方的一行小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闵行院区员工食堂”,表明了这款月饼的诞生地,并不是宛平南路600号,而是沪闵路3210号。原来,“沪闵路3210号月饼”才是这款月饼的真名呀。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就是俗称“北桥精神病院”的地方,也有人称它“红房子”,红房子并不是一座,而是一大片民国风格的建筑群。“红房子”大有来头,这里是闵行区仅存的民国时期建造的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建筑群,在经历岁月洗礼后的今天,依旧显示着自己的大气与端庄。同时这里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创始地。
百岁银杏见证“红房子”的变迁(2013年12月,崔松鸽摄)
“红房子”原名普慈疗养院。1934年,当时上海著名的慈善家陆伯鸿先生通过集资,建了这座由教会管理的精神科专科医院。1935年6月29日,普慈疗养院正式开幕,陆伯鸿先生担任首任院长。普慈疗养院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在创立之初,虽仅有医师2名,护士2名,药师和兼职检验师各1名,但下设医务部、社会服务部及医药服务部,设病床300张。院内病房分为四等,以住院对象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分不同等级收治。这些病人大多来源于开设在广慈医院的精神科门诊以及当时卫生局的收容机构。医院病房由圣玛利诸公会圣母会修士修女管理。
AUTUMN
普慈疗养院的建筑具有多元融合的文化风貌,因为主体建筑采用红砖,就获得了“红房子”这一别称。目前这里还保留了旧式二层建筑九栋和一栋原为教堂的建筑。建筑均呈现中西结合的风格,教堂可容纳600多人,正面上方原建有钟楼。“红房子”大门面东,面对沪闵公路,为中西合璧式门楼。在门楼和教堂之间有西式花园,中间有圆形喷水池。在南部建有中式花园,围绕莲花池有亭台,廊榭、曲桥、假山喷泉。花园四侧分别置有黄石堆砌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的假山雕塑。
1952年,普慈疗养院被当时的上海市军管会接管,改名为上海市立精神病医院, 1954~1956年间,上海市当时所有的私立精神病院均先后并入这里。1958年,上海市区新建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总院,也就是“宛平南路600号”,而普慈疗养院更名为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北桥分院),后更名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
“红房子”月饼一夜成为网红,月饼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这是一款有故事的月饼。

作者:郑童

编辑:崔松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