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宁海人的故乡情
宁海人的故乡情
文/应可军
故乡,人意山光、杏林春暖,很想在有杏花的日子回故乡,穿过仄仄的小巷,拂手矮墙,找寻岁月的沉香,翻开一页页白羽般的过往,织成流年最美的篇张,最好是微雨含春,更有杏花飘过矮墙。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从古到今,多少宁海人离开家乡在外拼搏多年,回到宁海故里,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且看看几位宁海人的诗句,就会体会到他们的强烈的乡思。诸如明代的石允常,石允常字恒德,宁海县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石允常中式甲戌科二甲第六名进士。历官河南按察使司佥事,有清廉名望。因惩治宦官,被诬告,贬为常州同知。建文末年,率兵在长江设防。靖难兵渡过长江,石允常辞官归里。石允常写了《还乡》一诗曰:“才过邮亭是故乡,故乡风味不寻常。梅花亦解迎归客,未到溪桥先送香。”连路旁的梅花也识趣送香,现代山水画家应野平,应野平(1910—1990),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等;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他在外地时怀念故乡,曾赋诗怀念:“一简传来百感生。人似跃龙神抖擞,诗寻警句意纵横。每怀缑里花如锦,却爱春江绿满城。挥洒不知身老去,愿随朋辈共长征。”故乡情是多么的强烈。当他离开宁海四十年时回乡时,又情不自禁写下《回宁海故里有感》一诗赞美故里:“小别家园四十年,重来正是嫩晴天。江山眼底殊风景,一路粮车逐货船。香稻黄围晓色妍,青山历历旧情牵。相逢亲故难相识,却道孙儿是社员。温泉水滑一池清,浴罢香留遍体轻。更喜奇功能治病,岂徒冷暖合人情。”国画大师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1962年回到宁海,也赋诗《回缑山故里》长诗云:“久别故乡道,转似异乡行。迎眉千山水,相识不知名。”
生小爱故乡,故乡山水好。底事长为客,人在客中老。已认村前路,老眼未昏花。屋角古荆树,高依夕阳斜。一别四十稔,归来邻里哗。
成行孙侄辈,不敢问年华,隔水西村迩,风光记昔时。矮垣梅竹树,历乱长孙枝。老去乡情重,匆匆又别离争如春燕子,来去不差池。”
从他们的诗作可以摸到他们跳动的乡情,乡种植着游子的根,乡情是每个远走他乡的心灵最温暖的归宿,因为家乡养育并放飞了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时代的单纯的梦想,那时,那地,那人,是我们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宁海人对故里景色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当然还有更多的游子的诗作,特别是1949年落台湾的那批台胞,诸如陈兆荣、胡飞、金其康等人,都留下诗集,更多乡情在诗集里满溢。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