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天街

《泰山道里记》云:关帝庙东北有石坊,明人题曰“升中”,今废。

东为天街,庐而市者可三十家。劭所谓:“东上一里,得木申。木甲者,武帝时神也。”是其地矣。

迤北为行宫,乾隆十二年建,有御书“云巢”额,今圮。按:此地旧称五贤堂,祀孟、荀、杨、文、韩五子,相传为苏源明读书处。又有肩吾轩、石林馆,皆其故址也。西为万福泉。《泰山小史》云:“石穴涌流,甘冽异凡,时中贵汲以羞上,赐名万福。游人掬之洗目,谓可却病。”稍北为避人厂,幽辟可栖。

自天街北为凤凰山,其前旧有蓬元坊,明人建。按《名山洞天福地记》:“第二洞东岳泰山,周回一千里,名蓬元之天。”此坊之所取名也。

过了南天门,往右拐就是天街,尽头为碧霞祠西神门。北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为北天街。

东行数十步即为天街坊,是现代建筑,1986 年建,坊额'天街’二字由武中奇题写。查资料得知此处原有牌坊为“升中”,升中’坊毁于清末。

天街是中国十大特色市场之一,大大小小餐馆旅店分布路旁,淡季时老板会主动吆喝游客进去吃饭住店,冬季时游客较少,普通宾馆标间在150元左右带空调,旺季时翻几番。

百度得知较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与之同步。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隆庆年间(1567-1572)冯时可在《泰山记》中说:'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万历二十七年(1599),文学家谢肇浙游泰山,又有这样的记录:“(十八盘)梯穷而得平壤,乃有周庐廛(chán)巷成小村落,皆衣食于元君祠也。”民国年间山民在此筑茅屋客店,均以木雕“双升”、“棒槌”、“金钟”、“木碗”、“鹦鹉”等为招牌。建国后,逐渐改建,均废。至80年代,陆续改造了天街路面,增设观景台、扶手墙。自西而东建天街饭店、天街旅社、过街阁、蓬元商店、泰安市工艺美术招待所、泰安市文物商店、白云居旅社等。如今道路平整,殿宇毗连,似天上街市。对天街的集中整修在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 20 世纪 80 年代对整个天街的大规模改造,一次是 2013 年后改造北天街,恢复乾隆皇帝的云巢行宫等,并改造了与景观不和谐的一些建筑。据说,岱顶以前最好的宾馆是神憩宾馆,现在最好非云巢宾馆莫属。

泰山凤凰山因传说此山过去有凤凰栖息而得名,泰安知府金棨大书“气通帝座”.所谓气通帝座,气,指泰山的灵气。帝座,星名,在武星座,以帝座为中枢,左有十一星、右有十一星,二者呈屏风状。此处指泰山之高,其灵气与帝座星相通。右上角则是“凤凰山”三字。

白云居北侧“日近云低”。

下方路旁则刻有一处奇怪的石刻。石碑中间有4个竖着排列的大字,顶部是4个横着排列的大字,左右两边还有二十多个密密麻麻的小字。让游客们感到费解的是,8个显眼的大字一个都不认识,怎么看都一头雾水,但两侧的小字还能认识一些,即“泰山老母赐金笔观音普渡化世元始老子老君太公伯温先师传妙法”,总结起来就是赞美八位神仙。因此人们也将怪碑称为“八神碑”,但8个大字的意思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几位古文字专家对“八神碑”进行了一番研究,他们发现8个大字中别有洞天。首先,4个竖着排列的大字内部还有小字,分别为“莺”,“歌”,“燕”和“舞”,连起来就是“莺歌燕舞”。然后,顶部4个横着排列的大字内部也是如此,分别藏了“仙子流芳”四个字。最后,答案不言而喻,怪碑的解读即为“仙子流芳,莺歌燕舞”。有兴趣的朋友下次去泰山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

白云居南,还立着一处石坊,坊额题 ' 蓬元 ',背面字为“升中”。这处石坊是 2000 年新建的,' 蓬元 ' 则是七十二洞天之一,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洞天福地。

天街位置向南俯瞰泰安城及山下景色。

西神门回望走过的路。

至于聂书中提到的“读书处”、“万福泉”、“避人厂”却不知在何处,如果泰山景区可以深度开发一下泰山的文化就好了。

一组泰山天街附近老照片奉上,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

此时,我想到了老郭的诗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

下一期-泰山宋摩崖石刻,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