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朱老总写下请罪书,调直升机将女儿接到北京,怎么回事?
1964年的一天晚上,作为开国元帅的朱德满脸愁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许久之后,他拿出纸笔,研好磨后,满怀愧疚地给党中央写下了一封请罪书。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让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朱老总都慌了神!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纪念册,揭开这段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正文开始之前,朋友们别忘了动动你们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以便回顾往期内容,同时不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
要说起朱老总的这段往事,还得从一位叫朱敏的人说起。朱敏又是何许人也?翻阅历史后我们会发现,她就是朱老总的女儿。她的一生坎坷崎岖,了解她事情的人,都被她的人格和精神深深地打动。
时间回到95年前。1926年,朱老总和妻子贺志华到莫斯科工作,朱敏也在这个时候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动荡年代的背景下,也注定了她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
早年,朱老总前往德国学习,并在德国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还多次发动学生进行游行示威运动。后来朱老总不幸被捕,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也随之暴露。
为了不影响妻女的正常生活,朱老总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可当时由于妻子贺志华并不理解朱老总这样做的目的,为了自己的女儿,何志华在莫斯科和一名留学生重新建立了新的家庭,而不久后尚在襁褓中的朱敏被送回四川老家,由外婆抚养。
这是朱敏和父母的第一次分离。尽管和外婆的生活极为艰苦,但始终没能打垮这个可怜孩子心底里的防线,反而让她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这也为后面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当朱老总得知女儿朱敏回到四川以后,作为一个父亲,他曾不止一次的想过要寻找自己的女儿,但迫于形势,朱老总最终放弃了这的想法。因为当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内战时期,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年幼的朱敏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就是在一张国民党张贴的悬赏令上。
所以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也为了保护女儿不受伤害,朱老总只能选择全力以赴,他把思念女儿化作动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只希望能早日稳定形势,和女儿父女团聚。
幸运的是,上天没有让他等得太久。1937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矛盾缓和,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也因此放弃了对共产党人的追捕,朱老总这才开始四处打听女儿朱敏的下落。但一直都没有结果。
此事后来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周总理知道后,便帮助朱老总寻找女儿,终于在1940年的时候,父女二人再次团聚,此时距离两人第一次分别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
可好景不长。14年的苦苦等待,却只给了两人短短一个月的团圆时间。迫于当时国内动荡的环境,一方面为了让女儿避开战火,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让女儿学到先进知识建设祖国,朱老总将女儿送往苏联学习,并将她的名字改为赤英,寓意做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英雄,还叮嘱她一定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
千叮咛万嘱咐的背后,也代表着一个父亲对女儿满满的爱意。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分离,差点就成了永别。
到达莫斯科没多久的朱敏就患上了哮喘病,无奈之下,只能到达莫斯科的明斯克地区养病。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随着二战欧洲战场的进一步扩大,德军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就此爆发。朱敏所在的明斯克地区也被德军占领,所有人都被关押在了纳粹集中营中。
纳粹集中营有多恐怖,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那里面,你没有人的权利,甚至连呼吸都是错的。他们随意压榨着里面的人,而死人更是家常便饭。当时只有14岁的朱敏在里面经历了长达5年的地狱般生活。每天工作18小时,稍有不慎就会遭到鞭打,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改变了这个女孩一生的命运。
直到1945年苏军攻克集中营,将她救出以后,已经19岁的朱敏身高却和14岁时没有任何差异。我们很难想象她是靠着怎样的毅力才坚持下来的。
重获自由的朱敏被送往了莫斯科的收容所。也许是天意使然,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到莫斯科红十字会办理回国手续时,工作人员就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赤英”的女孩,当时毛岸英一头雾水,并没有在意,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主席听后大喜,赶忙将朱敏从莫斯科接了回来。
直到这时,毛岸英才知道赤英就是朱老总的亲生女儿。也正是在这一年,朱敏的身份才逐渐被人所知。劫后余生的她又回到了莫斯科,她要在那里完成长达8年的学业。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令她动容的事情。
那是1951年的一天,朱敏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笺。整张信纸已经泛黄,上面依稀可见地写着:“朱敏女儿……我们都很好……”,得知这封信的来历时,朱敏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这是一封朱老总写给在纳粹集中营时朱敏的一封信,落款的时间是1943年。因为得知女儿的不幸遭遇,心急如焚的朱老总含泪写下了这封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战争的原因,这封满怀挂念的信最终因为“邮路中断,无法投递”而被驳回,直到1951年,才到达女儿的手中。时隔八年,尽管悠悠岁月侵蚀了纸张,但从浓墨中,依然透露出一位父亲对自己女儿无尽的关爱。
1953年,学成回国的朱敏进入了北师大教授俄语。如果没有后面发生的事,或许这对于朱敏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可她的命运注定了要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
那是11年后1964年的一天晚上,朱敏到山西参加四清运动。由于工作原因,回来时天色已经漆黑一片。在纳粹集中营期间,她的眼睛曾受到损伤,落下了视力衰弱的后遗症,由于视力不好,走山路时一不小心翻身跌下了悬崖。
命悬一线之际,上天再一次眷顾了朱敏,她被同事救了回去。原来同事等她很久都不见她回来,出于担心,同事便顺着她可能走的山路沿途寻找,终于在悬崖下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朱敏,赶忙将其送往了山西的医院。
可毕竟条件艰苦,乡县级的医院医疗设备匮乏,医生提议,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去深度治疗,这一问题难住了朱敏的同事。由于当时国家铁路线并不发达,城市之间交通极为不便,从山西到北京,最快也得8个小时,但留给朱敏的时间却真的不多了。
无奈之下,朱敏的领导找到了朱老总,希望能调一架直升机过来。这一提议让朱老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生命垂危的亲生女儿,另一边是党的铁的纪律。
思虑再三后,朱德还是决定派出一架直升机,将女儿接到北京完成治疗,这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知道自己犯了以公谋私的错误,朱老总淡然递交了那份沉重的请罪书。
或许,当他把请罪书交上去的那一瞬间,心里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因为他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了愧疚,而在他的心里,这个决定或许可以弥补自己心里的一丝愧疚感。得知事情原委的中央领导也没有追究朱老总的责任。
从昏迷中醒来的朱敏,知道了父亲的举动后,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不负国家对她的厚恩。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79和1980年,朱敏先后在军博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负责中国红色事迹的研究和编写工作,1986年,从北师大退休的她没有选择安度晚年,而是创办了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全身心的帮助我国培养先进的军事人才。直到2009年,她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回顾朱敏的一生,历经磨难,却把全部的经历都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论资历出身,她完全可以借助父亲元帅的关系,谋得一个不错的差事,平平淡淡地过完自己的余生,但她独立坚强的内心却始终都没有让她这样做。
或许正是因为她曾淋过雨,见证过国家落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所以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她才会挺身而出,为同胞们撑起了伞。从27岁结业回国到60岁与世长辞,朱敏用33年的生命去实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她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赤英,红色的英雄,她做到了,用行动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光匆匆,淡了春红。朱敏曾在《我的父亲朱德》后记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我深爱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朱德和朱敏两人的父女情像传说一样被诉说至今,让后人无限感慨。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大家喜欢本期内容,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关注,我们将会带您了解更多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