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今犹在,当年书家继几人?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5月23日上午,到达杭州,吃罢午饭,第一件事就是游西湖。这个季节的西湖,也没有什么可看。著名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已经过了时间,断桥残雪还不到季节,曲院风荷也只有绿叶,其他的就是观景不如听景了。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所谓的“十景”,大都因名凑景,没有十景也要凑够十景,而很多景致,通常在摄影师的镜头中才能欣赏到了。所以,此去西湖,主要想看的不是西湖,而是坐落孤山的西泠印社。这里,主要谈谈参观西泠的几点攻略和感受吧:

1、为西泠而来西湖的游客,想必寥寥无几。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这真是“买椟还珠”了。印社这种地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无聊。

2、游西泠要注意好时间。我确乎携诚而往,却屡未成行。第一次,到门口4:30多分,社门只出不进,一看门口牌子写着“开放时间上午8:30分至下午4:30分”,于是只能站在门口望望。第二次,办完正事,立马飞奔而来,到门口刚好4:30,这次社门已经关了,上网一查,4点之后就不再接待游客了。第三次,把一切事都提前安排妥当,上午就赶到印社,转了3个小时,走遍印社的每一个角落,结结实实过了把瘾。

3、通往孤山的石坊,也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物。两侧有叶舟隶书联:“印传东汉今犹昔,社结西泠久且长。”叶舟,就是叶铭(1867—1948), 今天很多研习书法的人都已不知道他了,但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善篆隶、能镌碑、工治印、精考据,其著《广印人传》《金石家传略》值得研读。

4、汉三老石室,堪称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可惜现在只能透过铁栅勉强一观。里面立着东汉建武年间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书体介于篆隶之间。1921年,陈渭亭得到此碑后,准备高价卖给日本商人,所幸,被西泠印社人闻知,募集8000银元买回。有人会疑惑,这碑上的字水平一般,有什么价值、值得那么多人花那么大的代价赎买吗?对此,吴昌硕有一句诗“漫言片石无轻重,点点犹留汉土斑”,他是从金石学者对古物的重视角度来讲的,而在我看来,岂止是碑上“犹留汉土斑”,社人的壮举更是一种象征,一种对中华璀璨文明无比珍视的伟大象征。

5、这是位于三老石室下方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此来西泠,对印有两点比较突出的感受:一是汉印原来那么小,过去只是在书本或电脑上看照片,没有参照物,就以为很大,结果完全不是,多数印只有纽扣大小;二是只有把某一家的印章放在多家印丛中,才能比较深刻地体会其印风价值,比如把齐白石的印放在邓石如、吴昌硕、王福庵、来楚生等一众名家印丛中,就更能感受到齐印那种直来直去的粗狂。

齐白石篆刻上石

沙孟海先生所题的西泠印社社名。在杭州街头,沙老的手笔很多,就像启功、刘炳森的手笔在北京街头很多见一样……

6、中书协的主席容易找,西泠印社的社长却太难找了。百余年间,西泠印社共经历7任社长,分别是: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自从启功先生于2005年逝世之后,想在全中国找到一位德高望重、学养深厚、众所公认的学界泰斗担任西泠印社社长一职,那实在太难了。于是,社长一位长达5年空缺,直到2011年12月,94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在香港被推选为第七任社长。饶先生去年2月逝世,社长一职又空缺了……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值得深思啊!

阅读更多👇

🔥放下毛笔,去大理和丽江走走……

🔥吴昌硕70多才练成石鼓文,你急啥?

🔥要论懂石鼓,还数吴昌硕!

🔥沙孟海评点明清书法家,精准精彩

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历任社长等等名家,都已经陆续离开我们了。百年西泠,郁郁葱葱,犹在孤山;当年书家,能继之者,还有几人?

(0)

相关推荐

  •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四)

    孤山 从文澜阁出口处往前走,看到靠湖边有一座四柱三间翘角牌楼,上悬金边蓝底牌匾,匾上题有"光华复旦"四个金字.此处亦是赏西湖美景的好地方,远山近岛,蓝天碧水,绿树游船,尽收眼底.牌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目录: *************************************** 486   13.西泠印社 近代                            浙江省杭州市 487 ...

  • 【寻味孤山】西泠藏品之奚冈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印社有一"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 ...

  • 西泠印社:印坛盟主百年潮

    刘火雄 1918年,李叔同看破红尘,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庋藏于山麓石壁上,以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q ...

  • 【寻味孤山】西泠藏品之黄牧甫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印社有一"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 ...

  • 【寻味孤山】西泠藏品之赵之琛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印社有一"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 ...

  • “百年西泠•金石传薪”西泠印社社藏“时代印记”篆刻作品展欣赏(五)

    编者按 西泠印社自创立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诸多时代浪潮中,印社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犹留存着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变革之气息 ...

  • 初中优秀作文《风筝的记忆》岁月改变容颜,犹是当年少年

    风筝的记忆 仙桃二中七年级 柳烨 湛蓝的天空,几只自由自在的风筝在翱翔,有灵巧的燕子,有美丽的蝴蝶,还有勇猛的老鹰--各式各样,翩翩起舞,一下子勾起了我对风筝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汉江边上,汉江堤也就成 ...

  • 〖金石篆刻〗“百年西泠•金石传薪”西泠印社社藏“时代印记”篆刻作品展欣赏(一)

    编者按 西泠印社自创立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诸多时代浪潮中,印社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犹留存着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变革之气息 ...

  • “百年西泠·金石传薪”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览—西泠印社古稀以上社员作品捐赠展欣赏(一)

    编者按 西泠印社现有海内外社员515名,其中70岁及以上社员160余人,占所有社员人数近四分之一.这些学养精深的老社员,把大半生的阅历.学识.才情和修养熔铸成对艺术的独到领悟,是西泠印社宝贵的财富.庚 ...

  • 杨能广:犹忆当年“口涨价”

    犹忆当年"口涨价"   杨能广 我小时候处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年代,不要说吃鱼吃肉,就是吃一个鸡蛋,都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家里若来了客人,桌上能够摆上一碗荷包蛋面就是一道 ...

  • 【雅韵美文】木易《犹忆当年年少时》

    作者风采 木  易 作者简介 木昜,原名杨小莉,贵州安顺人,大学在读学生,一个阳光的95后女孩,出生平凡,却不甘平淡.喜欢旅行,喜欢阅读,只顾执笔一挥间,任回忆流转! 作品欣赏 岁月就像一杯酒,沉淀下 ...

  • 百年西泠,七杯藏。

    当你走在西子湖畔,踏过断桥白堤,赏人间桃红柳绿时,是否曾路过孤山脚下,一座白墙圆洞门的清雅小院? 它叫西泠印社,创立于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今已116年,是篆刻金石学者的胜地,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百 ...

  • 百年西泠,七杯藏(9号截单)

    当你走在西子湖畔,踏过断桥白堤,赏人间桃红柳绿时,是否曾路过孤山脚下,一座白墙圆洞门的清雅小院? 它叫西泠印社,创立于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今已116年,是篆刻金石学者的胜地,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百 ...

  • 百年西泠七杯藏,品不尽的茶味与风雅

    茶杯用料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茶的味道 庚子年 冬月十八 编辑: 云上文化 茶禅一味 卫东 - 茶禅一味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当你走在西子湖畔,踏过断桥白堤,赏人间桃红柳绿时,是否曾路过孤山脚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