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还记得你的书法老师吗?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今天是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大家都在朋友圈怀念那些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这种怀念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越大,感触越深。
那些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日常最为怀念的老师,通常是那些曾经在精神、情感,乃至人生方面有过有益指导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的阅历、学识和正直,引导我们走出困惑、走上正道、走向成功。当然,这其中不局限于生活,也在学习、文艺等方面得以体现。
启功先生与恩师陈垣先生
比如,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曾遇到一位“老师”。那个时候,因为无人指引,也没有什么参考书籍,甚至没有很好的条件练笔,所以我对书法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浅薄的层次。因为偶然的机缘,我那时是从隶书入手,没有帖子临,只看过几遍别人的《曹全碑》,之后便凭着记忆和感觉自学隶书。结果可想而知,但由于高度的热情和还算可以的模仿能力,技法虽完全错误,却照样“描”出波磔明显、结构稳妥的隶字来。直到有一天遇到那位年逾六旬的书画教授,他瞟了一眼我的字,说,你的起笔有问题。我当时不理解问题出在何处,我写的不正是“蚕头雁尾”吗?与汉碑上的形状一模一样啊,怎么有问题了?回到学校,我一头扎进图书馆,开始在技法论丛中寻找自己的弊病与良方。最后发现,起笔果然是有问题的,还发现,不仅起笔,很多用笔和结体都有很大问题。之后,我开始潜心临帖,认真研习古法,总算渐渐走上了“正途”。
我感恩那位老师。他虽然并没有在人生之路上给我什么启迪,但在学艺道路上给了我非常及时而关键的指导,尽管只是一句话而已。对于一个酷爱书法艺术的人而言,这种指导完全可以与人生的指导媲美。
想起古人,他们学习书法都讲究“师承”,因为古代写书法的都是读书人,而读书资格有诸多限制,所以读书人总体并不多,都有老师,都经过了系统学习。他们的“师承”路线很明确,比如怀素曾求教笔法于颜真卿,颜真卿得张旭真传,张旭是陆柬之的外孙,陆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虞世南又是智永禅师的徒弟,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第七世孙、妙传家法,王羲之少学于卫夫人,卫夫人求学于张芝……正因为这种师承关系,书法艺术才能“代不乏人”,延续至今。
想起古人,他们提起自己的老师,总是充满自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给了你生理上的生命,恩师却给了你精神上的生命。
对于老师,你可以从技法上超越他,你可以从艺术、做人、处世的境界上超越他,但从感情与伦理上讲,你无论多牛叉都应该永远敬重他,即使当你掌握真理与正义的时候。可是现在,这种师承观念早已淡薄如纱,尊师重道也只在功利中一息尚存。我们看到,欺师灭祖者有之,专制徒弟者有之;背叛师门者有之,毁人不倦者有之。我见过一个书家,明明死学某位已故书家的隶书,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却对记者说自己遍学汉碑,取法于某某碑、某某碑,最终形成自己面目,云云,一句不提那位让自己受益的恩师,实在令人气愤。这种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讳疾忌医,以为天下人都是外行,实在可悲。而要论师徒交恶,当下尤以郭德纲与曹云金的撕逼为甚。唉,斯文扫地。
学书法、搞书法的小朋友、大前辈们,在这个教师节,你们是否想到了曾经的书法老师?如果还记得那些珍贵的点滴往事,欢迎留言说出您给恩师的祝福。
在此,【书艺咀华】微信平台恭祝天下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