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导引术治未病:五形戏
唐代医家王冰认为:“导引按跷…… 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云笈七签》则说:“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导引是一种“呼吸、意念与形体动作相结合”的中医防病治病方法。具体方式则有很多,如《抱朴子·内篇·别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淮南子·精神》:“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猨躩,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中医历史上,像陶弘景的“吹、呼、嘻、呵、嘘、呬”六字诀,华佗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均为效果极好的传统导引术。
导引之术,有节养元气、祛除邪气、畅阔血脉的独特功效。人身元气,在“重要优先”和“丢卒保车”的生物本能原则下,对于人体各部元气,包括生命本能活动、生殖、经脉、脏腑元气、以及参与生命活动、宗气、营气、卫气的元气,时刻进行着“分配与调节”,直到耗尽为止。而肚脐中的“神厥”,是人体唯一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直接相通的秘穴,是人体元气“调节与分配”的枢纽,管控着人体元气“分配给谁,分配多少”,于此借助温热与药力,可以直接调节人体元气。导引按跷,为中土之民,祛除湿瘀病邪的主要方法,湿、瘀之邪,是现代非感染性慢性病的关键病因,如过高的血脂、过多的血糖、过稠的血液黏度等,都是湿、瘀之邪的典型存在。湿性属阴,重浊黏滞,着而不走,与热互结为湿热,湿热炼血而成瘀,与寒互结为痰湿,痰湿凝血而成瘀。湿与热结,如油入面,湿为面,热为油,油面相合,缠绵难解,欲去其油,必除其面,欲去其热,必去其湿,湿除则瘀化热去。湿与寒结,渐积痰湿,痰与湿结,凝而不化,痰凝必温以化,阴湿必温以利,湿利则瘀祛痰化。导引按跷,用气领血、动而生阳,通过“发汗、利尿、通便”三大途径,有效祛除湿、瘀之邪以“治未病”。导引按跷,用气领血、上下动作,可以畅通阔宽血脉。血脉为心所主,心脏血脉之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内隐膏肓之要,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可至。然背有“灵台、膏肓”,为心宫之外室,足有“涌泉”,为心气之外援,现代称为“第二心脏”,于此三大要穴,进行拍打、槌叩,则可激活穴位潜能,直通心主之城、助以畅阔血脉以“治未病”。体有两肘、两腋、两裨、两腘八虚,为心肺、肝胆、脾胃、肾膀胱邪留之所,于此八虚要冲,拍打、滚揉,则可留存真气、祛除积邪,畅通血脉以“治未病”。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在中医五形人理论指导下,以五形人“天和态”改变为着眼点,研创成功五形砂、五形戏、五形阵、五形拍打术等系列五形人“治未病”创新导引术,节养元气、祛除邪气、畅阔血脉,使通过导引术治未病,既有操作性、又有针对性,从而达成更好效果。导引具有简、便、廉、验四大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故列为五形人“治未病”的第二驾马车。兹分述如下:
五形砂
五形砂,采用中医“脐疗”原理,依据五形人各自的“天和态”改变,私人定制“调元药方”,制成五色八卦药囊,置于“坎离砂”内层,敷贴于脐部,借助坎离砂温热之力,使药力经由神厥透入,针对性地“分配与调整”元气,祛除各种邪气,为五形人“治未病”独特的创新导引术。
五形砂,为中医填脐、敷脐、熨脐疗法的综合运用,经由神厥透入的“调元”药力,具有独特的“分配与调节”人体元气、祛除各种邪气作用,堪称五形人“治未病”的一匹黑马。脐,位于腹部人体0618黄金分割点,胎儿时期,为与母体胎盘相连通的营养通道;出生以后,胎盘系带断开后萎缩深陷形成脐窝。脐为人体先天(出生前)与后天(出生后)唯一联系纽带,为人体生命之根,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为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经隧之发端。《月波洞中记·相脐》:“脐乃一身脉络所聚之地。”《医学源始》:“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神厥,位于脐窝之中,又名“脐中、气舍、气合、维合、环谷、命蒂”。《会元针灸学》:“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盲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其中而成人,故名神阙。”神厥,是人体唯一一处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直接相通的秘穴,是人体元气“分配与调节”的枢纽,在“重要优先”和“丢卒保车”的生物本能原则下,管控着人体元气“分配给谁,分配多少”。五形砂,运用坎离砂的温热作用,五形人私人定制“调元药方”的药力作用,依据五形人“天和态”改变路径,针对性的“分配与调节”元气,祛除各种邪气,使人体复归“天和态”,为五形人“治未病”的独特导引术。
五形戏
五形戏,集古代五禽戏、易筋经、金钟十二天练手、六字诀导引术精华,取震、巽、离、坤、艮、乾、兑、坎八卦精义,以五形人之五行五脏相生为顺序,肝木为生、心火为长、脾土为化、肺金为收、肾水为藏,演绎为“五形戏”。戏分木、火、土、金、水五形,五形又分五式,五五二十五式,顺序相演成戏。戏者,意也、趣也,以戏为趣,以戏含意,戏至趣来,戏自生意,极可升降气机、畅阔血脉、养元祛邪,为五形人“治未病”效果独特的创新导引术。
【预备式】
自然站立,精神放松,双手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拔顶垂肩,顶闾相直,脚跟蹬地,脚趾抓地。双眼平视,轻叩门齿、嚼齿各三十六下,捣海三十六下,待津液满口,引颈分三次咽下。
【木形戏·龙行九天】
第一式:龙步天梯
预备式起,双手提至髋部,两手掌心相对,与身同宽,目视双手,先向左转,腰亦左扭,转至极限;双手保持同一水平,再向右转,腰亦右扭,转至极限,此为第一梯阶。抬高双手位置,重复前述动作,依次为第二至八梯阶。第四梯阶约相当于人中水平,至第八梯阶时,双手于头顶呈直立相对状态,接第二式。
要领:面向东方;眼随手转;先左转后右转,掌心距离相等;向左转时以左手带动右手,向右转时以左手推动右手;腰转至极限;身体重心随机相移。
第二式:鹿展双犄
接第一式,左手握住右手腕部,头靠向左臂,重心左移,右脚跟提起,右脚尖着地,用力拉抻身体右侧,持续八秒钟。右手握住左手腕部,头靠向右臂,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左脚尖着地,用力拉抻身体左侧,持续八秒钟。此为一节,重复八节,接第三式。
要领:握腕时,拇指与小鱼际相邻;拉抻时,脚跟虽提起,但宜保持下蹬之势。拉抻时,拉抻侧尽量展开。
第三式:旋腕摇踝
接第二式,右手握住左手腕部,沿左腕横纹作三百六十度旋动摩擦二十四周;同时右脚尖提起,以脚尖为轴,右脚踝作三百六十度摇动。左手握住右手腕部,沿右腕横纹作三百六十度旋动摩擦二十四周;同时左脚尖提起,以脚尖为轴,左脚踝作三百六十度摇动。此为一节,重复三节,回预备式。
要领:握腕时,拇指与小鱼际相邻;摩擦宜稍用力;旋腕同时摇踝,同行同止。
第四式:扣线疏筋
预备式起,右手呈虚掌,自左肋下沿身体左侧中线,由下向上,轻扣至左腋下。左手握固,用虎口面,自左肋下沿身体左侧中线,自上而下,轻扣至左脚踝外侧。左手呈虚掌,自右肋下沿身体右侧中线,由下向上,轻扣至右腋下。右手握固,用虎口面,自右肋下沿身体右侧中线,自上而下,轻扣至右脚踝外侧。此为一节,重复八节,回预备式。
要领:握固时,拇指尖位于无名指根下;虚掌时,拇指尖贴于中指根处;扣拍力度适中;身形随动作变化。
第五式:睁目嘘肝
预备式起,双目圆睁,两眼平视,双手相叠,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相反),置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处。顺腹式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时口吐“嘘”字,同时提肛,吐尽吸气。每吐八次,调息一次,重复二十四次。双手捂住脐下一寸三分,持续八秒结束。
要领:吐“嘘”字时,口中轻念,耳不闻声;尽量延长呼气吐字时间;“嘘”,读(xū),口型为上下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卷,牙齿横着用力,上下齿有微缝,气从唇出。
提醒:每日寅至午时,嘘肝效著。
【火形戏·丽照灵台】
第一式:托天向日
预备式起,两手五指相叉,掌心向内,翻掌向外,掌心向上,目视双手,作托举动作,尽量上托至极限。脚跟同时提起,脚尖着地。此为一节,重复七节,回预备式。
要领:托举时缓慢加力;身形随动作而变动;眼随手转。
第二式:朱雀戏翅
预备式起,双臂向后背,两掌心向后、向上,腰部下蹋,上身前倾至平衡极限,目视前方,呈小鸟翻翅之状,保持七秒钟。站直,手掌心向下,升落至极限,呈小鸟振翅飞翔之状。手掌心向上,升落至极限,呈小鸟搧翅之状。此为一节,重复七节,回预备式。
要领:动作宜柔和连贯;搧翅时双臂各关节适度活动,避免僵硬;身形随动作而变动;目视前方。
第三式:反振灵台
预备式起,两手掌心向后,反臂向背,先以左手背轻振位于脊柱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的灵台穴,后以右手轻振。两手交替轻振灵台穴,此为一节,重复七节。回预备式。
要领:反振时尽量向上抬臂;振动力度宜轻。
第四式:辘轳百转
预备式起,双目平视,手臂下垂,手指伸直,左肩关节行三百六十度圆转十四圈,右肩关节行三百六十度圆转十四圈,双肩关节同时行三百六十度圆转十四圈;双臂平端,肘部呈九十度,双手握固,左肩关节行三百六十度圆转十四圈,右肩关节行三百六十度圆转十四圈,双肩关节同时行三百六十度圆十四圈,如摇辘轳状。此为一节,重复两节,回预备式。
要领:动作时达肩关节活动极限;身形随动作而变动;目视前方;保持心情愉快。
第五式:叉手呵心
预备式起,两眼平视,双手臂交叉,男左手在内贴于右胸,右手在外贴于左胸(女相反);顺腹式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时口吐“呵”字,同时双足大趾点地,吐尽吸气。每吐七次,调息一次,重复十四次。双手相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相反),捂住脐下一寸三分,持续七秒结束。回预备式。
要领:吐“呵”字时,口中轻念,耳不闻声;尽量延长呼气吐字时间;“呵”,读(kē),口型为口半张,腮用力,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提醒:每日寅至午时,呵心效著。
【土形戏·厚德载物】
第一式:承空托石
预备式起,双目平视,双手平脐位,掌心相对,左手在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掌心向下,左手上托,右手下压,如虚托石状,缓慢上移,平膻中位止。缓慢下移,至脐位止。右手在下,掌心向上,左手在上,掌心向下,右手上托,左手下压,如虚托石状,缓慢上移,平膻中位止。缓慢下移,至脐位止。此为一节。重复五节,回预备式。
要领:动作中眼随手转;上、下移动时,始终保持上托之力;身形随动作而变动;动作宜舒缓自如。
第二式:老猿捉虱
预备式起,双手五指成撮状,轻开轻合,如老猿捉虱一般,抓耳挠腮,撮、捉、挠、抓全身所及之处,随意而行,自头至踝,此为一节。重复五节,回预备式。
要领:撮、捉、挠、抓手法轻柔,身形灵动,展现出猿猴戏耍不羁、随性而为神髓;每一节内撮、捉、挠、抓部位不重复;身形随动作而变动。
第三式:摩翼疏络
预备式起,双目平视或微闭,两手食指掌面,沿两侧鼻翼上下摩擦,一上一下为一次,五次为一节。重复二十五节。然后,用双手掌自两腋下沿胁肋向下推摩至髂骨处,自上而下为一次,五次为一节,重复二十五节。后用手掌沿腋下经乳房下缘、脐部边缘、胁肋处,再回至腋下,行回旋式摩擦,一圈为一次,五次为一节,重复二十五节。回预备式。
要领:摩擦时,上至鼻根,下至嘴角;摩擦力度适中、动作柔缓,以舒适这度。
第四式:排山倒海
预备式起,两目平视,双手相叠,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相反)。置于脐部正中,沿逆时针方向揉摩脐部十圈,沿顺时针方向揉摩脐部十圈。此为一节,重复五节。
要领:揉摩时,手掌与脐部紧贴不移;动作柔缓有力;逆、顺时针以自身为参照。
第五式:撮口呼脾
预备式起,两眼平视,双手相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相反)。置于脐下一寸三分处。顺腹式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时,撮口,吐“呼”字,同时双足大趾稍用力点地,吐尽吸气。每吐五次,调息一次,重复二十五次。双手捂住脐下一寸三分,持续十秒结束。回预备式。
要领:吐“呼”字时,口中轻念,耳不闻声;尽量延长呼气吐字时间;“呼”读(hū),撮口如管状,唇圆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提醒:每日寅至午时,呼脾效著。
【金形戏·自强不息】
第一式:挽弓射雕
预备式起,双手握固,左右臂用力撑开,如挽五石弓射雕状,持续九秒钟。先向左,后向右,此为一节,重复九节。回预备式。
要领:挽弓时,前拳心向下,后拳心向上;双臂撑开到动作极限;动作舒缓有力;身形随动作而变动。
第二式:虎视耽耽
预备式起,双手五指如钩,呈虎爪状,右手抬高至头顶上方,同时掌心上翻,左手随势向后下方伸展,掌心向后下方,目光随着左手,呈回首状,重心移至右脚,为虎撑式,保持九秒钟,回预备式。双手五指如钩,呈虎爪状,左手抬高至头顶上方,同时掌心上翻,右手随势向后下方伸展,掌心向后下方,目光随着右手,呈回首状,重心移至左脚,为虎撑式,保持九秒钟,此为一节。重复九节,回预备式。
要领:动作时,身体相关部位着力;动作舒缓连贯。回首时,头随目光而动转;身形随动作而变动。
第三式:饿虎扑食
预备式起,双手五指如钩,呈虎爪状,双臂提起,与耳部平,用力向前下方扑出,状如虎扑食。先以右手扑九次,后以左手扑九次,再双手同时扑九次,此为一节。重复九节,回预备式。
要领:单手扑时,另一手保持于耳部虎爪式;动作舒缓有力;身形随动作而变动。
第四式:大臂环摇
预备式起,双目平视,双臂伸直,于头顶掌心相对,右手向前,左手同时向后,行大摇臂动作,呈环轮转动状,各摇九次。此为一节,重复九节,回预备式。
要领:动作中掌心始终相对;两臂摇动方向始终相反;动作舒缓连贯;身形随动作而变动。
第五式:双擎呬肺
预备式起,两眼平视,双手握固,双臂抬起,平肩,屈肘,呈双擎撑肩式,顺腹式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时吐“呬”字,同时双足大趾点地,吐尽吸气。每吐四次,调息一次,反复三十六次。双手相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相反),捂住脐下一寸三分,持续九秒结束。回预备式。
要领:吐“呬”字时,口中轻念,耳不闻声;尽量延长呼气吐字时间;“呬”读(xì),口型为两唇微闭留一缝,舌平展,舌边触齿,气从齿缝出。
提醒:每日寅至午时,呬肺效著。
【水形戏·上善若水】
第一式:浮萍渡水
预备式起,双目平视,双手握固。右脚跟着地,右脚尖抬起至极限,缓慢放平脚底,重复六次;右脚尖着地,右脚跟提起至极限,缓慢放平脚底,重复六次;左脚跟着地,左脚尖抬起至极限,缓慢放平脚底,重复六次;左脚尖着地,左脚跟提起至极限,缓慢放平脚底,重复六次。六次为一节。重复六节。回预备式。
要领:想象于水中进行动作;动作轻柔和缓;保持握固;目视前方。
第二式:懒熊漫步
预备式起,耸肩垂臂,头向前倾,低腰弯转,右肩高耸,随摆右臂,左肩低耸,垂摆左臂,重心移向左腿,右脚跟提起,右脚尖点地,目光盯向左脚尖,呈熊行之状;左肩高耸,随摆左臂,右肩低耸,垂摆右臂,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提起,左脚尖点地,目光盯向右脚尖,呈熊行之状。此为一节,重复六节,回预备式。
要领:体现熊行憨态和随意性,每节肩、臂、腰位置不必拘泥固定;注意重心转移;动作舒缓自然。
第三式:山环水抱
预备式起,双手掌心相对,呈环抱球状,与身体同宽,位置与中脘穴平,先向左转腰,至极限重心移向左,右脚仅内侧着地;继向右转腰,至极限,重心移向右,左脚仅内侧着地,目视双手。此为一节,重复六节,回预备式。
要领:动作连贯轻柔,如行云流水;始终保持抱球状;重心随动作移动。
第四式:缠腕捋脊
预备式起,双目平视,双手后背,男左手握住右手腕(女相反)。直腰,用手腕部自上而下,循脊柱轻敲捋脊,上下皆至极限。重复六节。回预备式。
要领:轻敲捋脊时适度用力,以舒适为度;动作舒缓柔和。
第五式:抱膝吹肾
预备式起,两眼平视,两臂撑圆如抱重物,躯干下蹲,虚抱两膝。顺腹式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时吐“吹”字,同时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吐尽吸气。每吐五次,调息一次,反复二十五次。双手相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相反)。捂住脐下一寸三分,持续六秒结束。回预备式。
要领:吐“吹”字时,口中轻念,耳不闻声;尽量延长呼气吐字时间;“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
提醒:每日寅至午时,吹肾效著。
五形戏总要领:
1.以河图五行数确定五形戏重复遍数,即木形为八、火形为七、土形为十、金形为九、水形为六;
2.每形戏,动作以轻柔连贯、随意自然为度,充分体现戏的意境。
3.每做五形戏导引,木、火、土、金、水五形人于本形戏重复做三遍,其它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