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岛顺口溜,一起找寻老街里的记忆!

春节离不开美食,绕不开欢乐地喜庆气氛。所以近日也重新编辑了几篇旧文,再次回顾一下,那些曾代表着这座城市记忆的老味道、老字号......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

百年中山路留下了太多百年老店的传奇故事,这段顺口溜在老青岛中流传已久,说的就是青岛的老字号。每句话都是一个老字号,而每个老字号都是这个行业曾经的代表,当年盛极一时的行业龙头。

数年前编发岛城老商号顺口溜的图文后,鲁海老师给我发来信息并作了解释,原来这则在老青岛中流传已久的俗语,正是鲁老先生所编创,初始时并没有“脚踏新盛泰”这句,后来为了押韵才加上的。

对于老青岛来说,这则顺口溜中的老商号也确实能引领那个时代的时尚潮流、代表着旧青岛商业繁华时期的一段佳话,那都是难忘的城市记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历史的脚步,再次回望那些在岛城历史上留下浓浓一笔的百年老字号。

头戴盛锡福

盛锡福帽店创办于1911年。创办人刘锡三,山东省掖县沙河镇人,家中世代务农,幼读诗书,粗知礼仪。一年家乡受灾,农田歉收,乡里人四处谋生,他也离乡去青岛。在青岛美商洋行中当练习生,学习草帽辫出口业务。

盛锡福创办人刘锡三

盛锡福的工人在制作帽子

1911年,刘锡三到天津开设帽店,1925年定名为“盛锡福”,“盛”字取自兴隆昌盛之意,“锡”字是创办人刘锡三名字中的一字,“福”是取其幼时乳名“来福”中的一字。盛锡福以“发展中华国货,努力本国工业”为经营理念,产品获得过多次国际大奖,享誉海内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盛锡福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沈阳、青岛和武汉等地设立20多家分店。在世界列强争相控制中国市场的时候,盛锡福的产品在当时先进的欧美各国争得了一席之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一些社会名流曾为盛锡福题写书额。由吴佩孚书写的“盛锡福”牌匾一直挂到现在。

如今,“盛锡福”三个大字在中山路依然醒目,但已回不到旧时那个辉煌的时代了。

脚踏新盛泰
图中红圈位置即当年的新盛泰皮鞋店(王喜麟提供)

新盛泰皮鞋店位于约中山路与四方路路口对面的位置,现已不复存在。“新盛泰”,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一些老青岛人的记忆中,与“新盛泰”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是老青岛的高档皮鞋。

新盛泰创建于1911年,老板是胶州人胡秀章,在中山路上的新盛泰开业前,曾在胶州路经营一家修鞋店。据说,最早招牌上的“新盛泰”三个字,是由清朝书法家王垿题写的。

1911年,新盛泰靴鞋皮件厂在中山路110号隆重开业,从此开创了“新盛泰”商号,生产经营皮鞋。其原料上乘,工艺精细,式样新颖,颇受岛城人士喜爱。1935年,在华北铁路展览会上,新盛泰鹰牌皮鞋荣获金奖。

1934年和1935年“新盛泰”相继在济南、徐州开设了分号,且陆续成立了青岛华丰面粉厂等多家企业,参股青岛阳本印染厂等。资本迅速扩张,事业蒸蒸日上,并曾计划将“新盛泰”发展到北京。青岛解放后,随着工商业改造与公私合营,“新盛泰”也就此消失不复存在。

国民党《国民日报》关于王复元毙命的报道

叛徒王复元被击毙的地点,图片源自网络,与实际描述地点不太相符。

“款式新颖,用料上乘,手工精细”,使新盛泰成为享誉岛城乃至整个山东省的名店。令新盛泰闻名的,除了优质的皮鞋,还有一件曾轰动全国的大事件。1929年8月16日,投敌叛变造成大批共产党员被害的叛徒王复元到新盛泰取定做的皮鞋时,被中共中央派来的锄奸人员击毙在新盛泰之内。翌日,包括上海《申报》在内的全国各地报纸均报道了此事,新盛泰也因此声名大噪。

身穿谦祥益

青岛谦祥益创建于1911年,是章丘旧军孟家祥字号企业和青岛老字号绸布业商店之一,位于北京路9号,资金白银3万两。其门头字号为清末书法家王垿书写。

孟家先后在周村、郑州、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武汉、济南、烟台等地设立若干总号、分号近20处,投资白银合计400余万两。民国初年,青岛市区扩大,人口骤增,工厂林立,商贾云集,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相比之下,烟台已不如青岛,于是烟台谦祥益放弃在烟台的经营,迁入青岛。

1927年青岛总商会调查各商铺调查表——谦祥益

1932年谦祥益开办国货专柜的报纸广告

谦祥益当时是青岛最大的绸缎布匹店兼营百货,内设金柜,还经营金银首饰,建有3层大楼,店内外牌匾、楹联,显示中国商店的传统风格。

解放后,1955年谦祥益实行公私合营,保留下了这个老字号。文革中一度被改为“东风绸布店”,1970年又更名为青岛绸布呢绒商店,1985年恢复原店名。

八十年代热闹的谦祥益(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1987年谦祥益与全国200多个厂家联合发起成立全国纺(针)织品“祥”字老号联合会,经营中已不限绸布、呢绒,而增加以时装为主。

随着青岛商业中心的东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谦祥益商厦经营逐步进入困境,据说因银行债务问题而被拍卖,2008年彻底关门停业,之后就进入了长期闲置的境地。

这座百年历史的老楼至今还在北京路上。只可惜,早已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手戴亨得利

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位于中山路144号。是青岛历史最久的大型钟表眼镜专业店。1924年,浙江宁波人郑章华来到青岛,在其弟郑章斐的支持下,在中山路这个当时最繁华的路段,创办了首家亨得利钟表行。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老照片,照片左侧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

郑章华的诚信经营让亨得利迅速在青岛立足了脚跟。后来,郑章华在沧口开设了分店,在销售钟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眼镜部。亨得利逐渐成为老青岛人心目中购买钟表眼镜的不二之选。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百货公司所属公私合营企业广告

1956年公私合营,该公司合并了亨达利、长城、金龙、金星、美丽钟表店和三山诚眼镜店后改为国营企业。

亨得利内景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要配副眼镜还要走后门,至少得两、三个月才能拿到手,那个时候亨得利在青岛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1987年,青岛亨得利率先倡议,联合60多个大中城市,成立全国亨得利、亨达利钟表联合保修会,实行“一店卖表,全国保修”,扩大了“亨”字号企业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改称为青岛亨得利钟表眼镜珠宝公司。

“亨得利”这个名字是许多青岛人的共同记忆,直到现在,这家老字号依然在青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看戏上中和

日占青岛时期的乐乐座

华乐大戏院始建于1903年,在今中山路北端。最早叫中国剧院。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剧院被日本人霸占,改为电影院,名称也改为乐乐座,主要放映日本电影。
1930年初又转交中国人经营,改名为青岛大戏院,不久改称国民大戏院。1935年又改名为中和戏院,以演出京剧为主。1946年2月2日,中和戏院改名为华乐大戏院。

青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产品展览推销服务部

青岛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

青岛解放时,华乐大戏院楼下有观众座席500个,楼上有座席200个。1953年,戏院因成为危房而被拆除,后建成青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产品展览推销服务部,1958年,成为后来的工艺美术品公司大楼。

洗澡天德堂

天德塘(毛卫东摄影)

天德塘(鲁汉摄影)

天德塘位于博山路56号,1930年由民族资本家高学志(高五)修建,楼高四层,后又加盖了2层做宾馆。建筑面积达3250平方米,是老青岛建筑面积最大的澡堂,也是最早开设女子部的澡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青岛商业广告
天德塘是当时青岛少有的几处带有电梯的楼房,不但可以洗澡,还有一条龙服务,理发、洗衣、喝茶、吃饭、住宿,是当时岛城浴池业最大的综合性服务单位。

1993年到1997年,是天德塘最鼎盛的几年。1998年开始逐渐走向萧条。2001年天德塘改制,被一广东人购买,改成了洗浴城。2001年到2008年之间,天德塘易手了两三次,仅有地上两层是桑拿浴,其他楼层基本都闲置了。2008年以后停业闲置至今,2013年天德塘被列入了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房屋征收范围之内,现如今门头早已经破败,最终被如何改造还不得而知。

吃饭春和楼

春和楼老照片

春和楼是青岛市区最早的饭店之一,1897年由周姓人家开设,后由旅居青岛的天津富商朱子兴在中山路与天津路相交处投资扩建。1956年公私合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春和楼饭店广告

春和楼聘用的第一位经理是天津人,菜肴也以天津口味为主。后福山人林重孚任经理,鲁菜就逐渐代替了天津菜系。春和楼在岛城老字号鲁菜餐馆“三大楼——春和楼、顺兴楼、聚福楼”中处于首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青岛最著名的鲁菜馆。 

春和楼历来广布盛名,毛泽东的恩师徐特立更是特地来品尝香酥鸡。提及青岛美食与特色小吃,很多人会推荐春和楼香酥鸡与蒸饺。

旧时能到春和楼吃顿饭是件非常能体现身份和品位的事情。现如今,春和楼已经成为青岛餐饮老字号的一个标志,透过鲁菜的味道,感悟青岛的变迁。

看病宏仁堂

宏仁堂是与北京同仁堂同源的中华老字号,总店位于中山路198号。自1931年落户青岛起,宏仁堂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

青岛宏仁堂前店后场,设有坐堂大夫,可谓风光一时。一方面自己生产中成药,另一方面也从北京的总店进药,虽然宏仁堂的价格比其他药店都要高一些,但是因为药品种类齐全,用料讲究,所以老百姓都很认“乐家老铺宏仁堂”的招牌,图个放心。

直到今天中山路宏仁堂门头依然古色古香,展现着百年老店独有的行业特色与历史底蕴。

这段老青岛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可以看到,这些老字号基本都位于百年老街中山路或是临近位置,它们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甚至一个多世纪,一度成为了岛城行业的标志,书写了一段段历史的商业传奇。不管它们现在是仍在续写辉煌,抑或是早已消失,它们都是青岛一段应被记住的城市记忆.....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资料及图片源自青岛档案馆、青岛商业志、青岛新闻网、城市档案论坛网友提供等,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

  • 侯兆勋 | 孝义古城当年的工商业名字号

    往期回顾  ·  任丙雄 | 念亲恩 ·  孝义木偶戏<天女散花>亮相央视 作者:侯兆勋 有史料记载,1938年日寇侵占孝义之前,孝义城内四关共有工商私营企业户185家,主要分布在城内的北 ...

  • 钟楼街,老太原心口上的朱砂志

    钟楼街,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 钟楼街,因一座钟楼而得名.如今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并 ...

  • 百年胜利路的前世今生

    PART 壹 百年胜利路,一曲凉凉. 作为老南昌,老徐心里也比较悲催. 曾经作为南昌商业中心的胜利路的迅速萧条. 已是旧闻,惨得连新闻都不够格. 即使做商业的,都细数不清胜利路的店铺这几年变换大王旗的 ...

  • 找寻老街里的记忆——2007年中山路全景回顾!

    图片均为作者本人十余年前亲自拍摄,未经任何软件修饰处理,以求原汁原味地展现当时中山路的原貌,希望各位关心中山路的朋友批评指正. 2007年的中山路,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中山路与青岛人民相伴百年有余,但 ...

  • 找寻老街里的记忆——那些您熟悉的老街旧影!

    走在青岛老城区,那老青岛耳熟能详的一条条老街,每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几代人的记忆.随着近些年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大,很多老街.老场景已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作为凝固的历史,很多老建筑也没能原汁原味修旧如 ...

  • 找寻老街里的记忆——中山路、德县路三角地的百年变迁

    这张老照片,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纽波特,据持有者Mr.JadebassJr.说,照片是在1945-1946年由一名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进驻青岛的战地记者所摄.这张对60年前的中山路.德县路路口进行了真 ...

  • 找寻老街里的老字号,珍贵旧影中的城市记忆!

    "上街里",是老青岛人曾经的时尚与难忘的记忆.近期通过多种方式回顾了许多曾经的老商铺.老字号.那些在老青岛心中抹不去的点点滴滴,那些陪伴老青岛几代人,耳熟能详.时常光顾的老店.那里 ...

  • 消失的中山路老邮局,难忘的老街里记忆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中的中山路邮局外景截图 在青岛的老街里,中山路与湖北路交界,如今的百盛大厦位置.曾有一座凝聚了无数老青岛记忆的老建筑,虽然已消失近二十年,但依然让许多人念念不忘, ...

  • 童年时的老青岛,歌谣里满满的回忆!

    童年时的老青岛,总在记忆里浮现.那些曾经熟悉的老街小巷:那些知名的名店旧影:那些至今仍在念叨的儿时美味: 人这一生中最可贵的莫过于童年时光.童年,总是那么值得回忆与怀念.根据网上一段顺口溜,热心网友王 ...

  • 老街里的商圈记忆:中山路成青岛商圈鼻祖 青报网

    2015-01-08 09:28来源:青岛档案信息网 街里,是老青岛人送给市中心的雅号,而这街里,就是以中山路为龙骨的商圈,是老字号扎堆聚气的宝地 .流传甚广的说法,"身穿谦祥益 .头戴盛锡 ...

  • 组图:老青岛里那些消逝中的地名 你还记得几个

    建国之后流行一段顺口溜,串起了老青岛的地名: 东镇西镇太平镇,一浴湛山石老人 大小麦岛吴家村,曲流拐弯西大森 团岛挪庄西广场,大港小港小鲍岛 顺口溜里的地名有的还在使用,有的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作为 ...

  • 消失的东方菜市场,老照片里太多老青岛的回忆!

    青岛曾经有个家喻户晓.人人喜欢的"东方市场",居住在附近的人都习惯称呼它"东方菜市".它就座落在靠近前海的龙口路东头跟广西路北端的交界处,占地面积在那块寸土寸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