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刊【卷首】: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象

一则“在家上学”的新闻又刷屏了网络:

河南商丘,13岁女孩张易文与同龄人的成长轨迹截然不同:4岁开始在父亲办的私塾读书,9岁首次参加高考,10岁被商丘工学院专科录取,13岁毕业回私塾当助教。如今,她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20名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

结合8月初“南京家长围攻南京一中”的新闻,这样的矛盾体也许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最复杂的样态。

学校和家庭就像战场。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拉锯战中,一部分家长不满“应试教育”,用脚投票,离开学校,另一部分则对“素质教育”越来越不满,要求学校加强应试。最终乃至出现了商丘私塾这样奇怪组合:以“在家上学”赶超“学校教育”。

我们甚至不知该怎样问问题:是孩子需要在一个短时间内塞满更多东西呢?还是我们用了很长时间学的东西其实真的可以“速成”?还是真的如那位私塾老师说的一样,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抚养成本?

教育于时间,于成长到底又意味什么呢?

在本期封面故事《丑小鸭中学》中,我们就聚焦了这样一所或许集合了所有“问题”的学校。

在这里,那些曾经在传统学校叛逆、厌学逃学、早恋、打架斗殴,甚至抑郁、自闭的“问题孩子”留下来,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家。

9年多来,一共有2000多孩子从学校走出,他们基本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就像孩子们说的,他们真正变成了“白天鹅”。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

没有高压制度,没有军事化管理,更没有那些“电击治疗”“关小黑屋”,詹大年校长只说了一个最平常的词:生长——遵循生命本身不断生长的状态。

而或许,学生们比他总结得还要微妙:很简单,第一,学生来了,不管他怎样,不要惹他;第二,让他吃好玩好睡好,维持正常的生命状态。

一个新生来到丑小鸭中学,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放松和被接纳,然后是信任。

而作为校长的詹大年,转变还更大。他觉得,没有丑小鸭,他可能早已“功成名就”。但办了丑小鸭,他才真正知道怎么做校长、做老师,乃至怎样做家长。

的确,当我们创造越来越多教育特色和实验时,可能恰恰忘了这个最朴素的教育:放松。

其实,学校(school)的本义不就是闲暇吗?2000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学生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时,或许不是我们真正缺乏对教育问题、未来教育的想象力,而是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必须”、各种“更好更强更快”挤满了,没有时间去想象。

在这个开学季,在这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不妨让我们忙碌的学习、工作都停下来,休息片刻,沉思片刻。想清楚,我们真正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2020年/第59期∣2020/09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