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本写给“不明真相群众”看的书
乔志峰
看了标题,肯定有人会质疑:你说的不对。《资治通鉴》,那是“帝王之书”,传授的是“帝王之术”,是写给帝王看的,你怎么说是写给普通群众看的呢?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帝王之书”有两部,一是《资治通鉴》,一是《商君书》。其实,只要看过这两部书,并且进行了比较,很容易就会发现:《商君书》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帝王之书”,而《资治通鉴》,其实是一本“伪帝王书”。其引用的史实或许没问题,都有来路,但其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表达的观点,却往往奇奇怪怪,要么信口开河,要么故意误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真有帝王信了《资治通鉴》,并且按照《资治通鉴》的“教诲”来行事,恐怕这皇帝也当不长,要么被谋权篡位,要么干脆连国家都丢了,沦为亡国之君。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一个解释:《资治通鉴》打着“帝王之书”的幌子,其实却不是给帝王看的,而是写给“不明真相群众”看的。全书宣扬的主体思想体系,无非还是儒家那一套,核心就是“仁义”。现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儒家是最虚伪的,所谓“仁义”,不过是迂腐的愚蠢 虚伪的假仁假义。《资治通鉴》宣扬这一套,并不是真的要引导帝王实施仁义,因为在专制体制下,哪有什么仁义可言?只不过是为了制造一种假象:看吧,我们宣扬的主流价值观,是对老百姓要仁义,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看吧,我们的皇帝夜以继日学习的教材,是正能量的《资治通鉴》,他在努力做一个仁义的好皇帝呢,你们是不是很感动,是不是要山呼万岁、永生永世拥戴他?
其实,很多皇帝公开看的是《资治通鉴》,背地里看的却是《商君书》;满嘴的《资治通鉴》,做起事来却是《商君书》传授的法门。可以说,《商君书》是真小人,《资治通鉴》是伪君子;《商君书》就如同拦路抢劫的强盗,明火执仗;《资治通鉴》却如同一个面目慈祥、满口仁义道德的腐儒,絮絮叨叨、义正辞严,内心却阴暗龌龊,充满了欺骗和洗脑。因此,《商君书》用不着解读,它是明目张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只要遵照书中的“教导”身体力行就可以了。而《资治通鉴》,则需要解读、揭秘甚至是“解毒”,揭开其虚伪的面纱,看到其内在的本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聊聊《资治通鉴》吧。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也就是传说中砸缸的那位)主编,历时19年,共294卷,可谓是卷帙浩繁。这部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写到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时间跨度也非常之大。全书约300多万字,差不多是今天一部超级长骗稿费的注水玄幻小说的体量了。
古语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喜欢做普通人的师傅,还常常会被鄙视,面临很多风险,更何况是做帝王的“师傅”,司马光是不是不想活了?其实无须为他担忧,他并未为此掉脑袋、诛九族,也没有像可怜的同姓司马迁那样被处以腐刑,而是混得风生水起,做了不小的官儿。为什么呢?因为司马光不是自己默默无闻做学问,一开始就是将写书当成进身之阶来操作的。他先是撰成一部战国至秦朝的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宋英宗觉得有点意思,就命其设局续修。到1067年神宗即位,司马光呈上《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可见,司马光编书,是钦点的,拿了批文的,属于“奉旨编书”;至于《资治通鉴》的书名,更是皇帝圣裁的,属于钦定。有皇命加持、背书,司马光从事的乃是当时的正能量工程,为皇家维持统治服务的,也为不止一任皇帝赢得了“明君”的美名,不必担心有什么闪失,还申请了不少经费。
《资治通鉴》的定位是“帝王之书”,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帝王看的书,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主要是帝王)参考借鉴的。刚才我们也说了,这部书没有《商君书》那般直白,直言不讳地大谈阴谋诡计,也没有那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而是将很多东西隐藏于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中,试图起到某些暴力统治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这就为《资治通鉴》披上了一层“导君向善”的外衣。润物细无声,往往比直白裸露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的思想。《商君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视为邪书、坏书、暴君书,备受批评和指摘,时不时还会成为禁书。很多君王其实都喜欢看《商君书》,但看的时候必须偷偷摸摸,不敢公开示人,也不能承认,因此此书也被称作“帝王枕边书”;而看《资治通鉴》,则没那么多顾虑,完全不用遮遮掩掩,反倒必须大大方方看、大张旗鼓看——我是为了当一个圣主明君,所以才要加强学习、以史为鉴啊!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君书》至今还是小众化图书,看的人不多,甚至知之者也不多。即便看,也一定要事先声明“我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为了批判而看”,不敢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资治通鉴》,古往今来皆属显学,研究者众,吹捧者众,将其上升到吓人的高度者也不少。
那么,《资治通鉴》到底讲了些什么呢?我们不妨通过书中记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司马光本人发表的议论(臣光曰),来剥茧抽丝、一点点进行一番解密和揭秘。采用的方式或曰格式,是先引述书中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人的行为,然后结合书本身的解读和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很难说得深刻,只不过尽最大努力说真话、说实话罢了。
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明白真相,是开启民智的基础。让更多的人不再人云亦云,开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是社会进步的开端了。
敬请期待《窥破<资治通鉴>》第一篇《智瑶不是死于“不够好”,而是死于“不够坏”》。